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课件.ppt

    • 资源ID:1526775       资源大小:8.35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课件.ppt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科学、反对迷信。,800000元,(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3、普遍联系观点的意义,(1)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防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的形而上学观点。(2)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运 动,变 化,发 展,1、运动、变化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事物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最一般的范畴,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新事物是指符合发展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要单纯以时间先后、以是否完善、以表面上的强弱为标准。,1、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适应着客观发展过程的需要,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和事物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内部,它继承了旧事物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因素,同时又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运动、变化和发展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3、发展是一个过程,(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从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从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从内容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区别:A.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 B.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种属性。B.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种属性。B.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相辅相成(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克服形而上学的错误; 第二,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矛盾与和谐,(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内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该原理是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在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作准备; b.在质变过程中,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统一体产生。,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2)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矛盾的不平衡性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第一,相互区别: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相互联系: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是和共性相联结而存在,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事物也不存在。 第三,相互转化:在一种条件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是共性的东西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成为个性。反之亦然。,(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常所说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时常说的“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使在刀刃儿上”等,这些讲的都是抓重点的道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及其属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毛泽东在对抗日战争的分析中,首先揭示了中日双方矛盾斗争的性质和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质、量、度,(1)事物的质:一个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2)事物的量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1、质、量、度,(1)事物的质:一个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质、量、度,(1)事物的质,(2)事物的量,(3)事物的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是质和量的统一。,(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质、量、度,(1)事物的质,(2)事物的量,(3)事物的度,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0,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1)量变、质变的含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质、量、度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50,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1)量变、质变的含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准是看事物是否在度的范围内变化。,1、质、量、度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趋势;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辩证否定,(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2)辩证否定(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这就是对于任何事物都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2000年2月,普京竞选总统时引用了俄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谁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普京的“苏联情结”,(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逻辑表达公式通常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59,例如麦子的生长过程:,(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个根本特征,它是由辩证的否定所决定的。,B.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而是迂回坎坷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新生事物与旧事物斗争的特点所决定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62,(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B.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而是迂回坎坷的,C.前进是在曲折道路上的前进,前进中经历着曲折;曲折是孕育着前进方向的曲折,曲折中包含着前进。在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上“直线论”和“循环论”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通过辩证的否定所实现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事物彼此孤立互不相干,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只有数量增减场所变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更的原因是外力推动否认矛盾及其作用,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是内在矛盾所引起的,对 立 斗 争,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2、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因果联系的特点:一是前因后果; 二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必然关系。,(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可能性与现实性 立足现实性,分析可能性(4)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 立足现实性,分析可能性(4)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5)内容与形式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5,(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归纳与演绎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归纳: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 演绎: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客观依据是: 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普遍与特殊的矛盾关系。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所以通过归纳法就可以从个性中发现其共性;又因为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所以通过演绎法也可以由共性中推出个性。,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6,(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归纳与演绎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归纳法和演绎法作为一对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思维方向不同。 联系:归纳以演绎为指导;演绎以归纳为基础。请大家注意:不论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它们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再附之以其它方法,才能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7,(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2、分析与综合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分解认识对象,以便加以研究 综合: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存在的客观依据是: 事物是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分析与综合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区别:思维方向不同;思维目的不同。 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和指导。没有科学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综合。只有分析没有综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枝节之见;只有综合没有分析,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空洞之见。,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抽象与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抽象和具体是人们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与分析和综合同时并用的、运用的最普遍的一对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一般都要经历两个环节:,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理性的具体,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9,(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抽象与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抽象和具体是人们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与分析和综合同时并用的、运用的最普遍的一对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抽象: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 具体:分为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80,(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历史方法,是指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全过程,如实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全过程的方法。逻辑方法,是指通过抽象的规定,撇开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排除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和表象,运用逻辑的理论体系全面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赤裸裸地再现事物本质规律发展过程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指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对客观事物发展顺序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顺序的正确反映。,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81,(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客观依据是:历史是逻辑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第一点,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机械的统一。思维中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对历史的东西的原封不动的再现,而是经过人脑“修改”过的历史的东西。这种“修改”不是主观随意的修改,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和抽象抓住根本舍弃细节、抛开偶然把握必然、剔除现象抓住本质、克服片面掌握全面的修改。,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恩格斯,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82,(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客观依据是:历史是逻辑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第一点,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机械的统一。思维中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对历史的东西的原封不动的再现,而是经过人脑“修改”过的历史的东西。第二点,逻辑和历史统一的现实基础是实践。这是因为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起点、反映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统一的程度,都是由实践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总之,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才能使理论科学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才能使历史科学具有雄辩无敌的逻辑力量。,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5、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的共同性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理想化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致性 A.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方法之中。 B.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