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件.ppt

    • 资源ID:1474134       资源大小:9.96M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件.ppt

    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 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三个层次: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及其分析第一,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3,第二,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第三,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特点,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它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及其分析p88,1欣赏(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一些粗浅的美术知识,了解对称谐、均衡、节奏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2)引导儿童初步感受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的表现性以及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产生与之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3)引导儿童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6,(4)引导儿童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引导儿童初步学习评价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评价能力。(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评价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评价能力。,7,2绘画,(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并学习大胆地运用这些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其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2)引导儿童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8,9,3手工,(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并学习大胆地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和立体的手工作品。(2)引导儿童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欣赏教学目标第一,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11,第二,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随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步要求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欣赏对象的简单描述。,12,(2)绘画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第二,通过手的活动、脑的思索和眼手的协调,由模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明确的形象记忆, 由简单的模仿提高到创造性的活动。第三,引导儿童认识油画棒、蜡笔和纸等基本绘画工具和材料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13,第四,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的轮廓特征。第五, 以临摹画作业为主,培养儿童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第六,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基本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14,(3)手工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使他们喜爱各种手工活动。第二,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纸折出(按照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第三,引导儿童用比小班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如木屑、纸屑、泡沫屑等)粘贴出简单的物象。第四,引导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并学习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第五,引导儿童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15,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欣赏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第二,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第三,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16,(2)绘画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第三,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第四,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第五,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17,(3)手工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根据需要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第三,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组合成整体物象。第四,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开、折叠,并将它们拼贴成平面的物象或制作成立体的物象。第五,引导儿童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18,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欣赏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第二,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第三,引导儿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韵律与和谐美。第四,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19,第一,培养儿童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第二,引导儿童使用蜡笔或油画棒,结合使用彩色铅笔和毛笔,开始采取直接涂色画法作画(以后可以结合勾线),在612色蜡笔内选用颜色(以后可以选用几种水粉、水彩及水墨颜色),并要求他们将画面涂得浓、涂得满,逐步能涂匀和涂出浓淡,培养儿童掉换颜色作画的兴趣习惯。第三, 以意愿画作业为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儿童画意愿画的欲望,开始引导儿童完全由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作画。,(2)绘画教学目标,20,(3)手工教育目标,第一,儿童能较熟练地自己选择,使用相应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第二,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材料,将多种形象组合成整体作品,表现简单的情节,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第三,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各种有使用价值的作品如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环境布置等,并注意装饰美。,2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特点p931、对3岁6岁年龄学前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p943、为单元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2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及其分析总目标是一种方向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结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各种活动类型等形成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再结合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成为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的某一部分又可具体化为单元目标;单元目标结合美术这一学科的、儿童经验中的内容即成为教学活动目标。,23,学前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行为目标(1)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1,-儿童自身表现出的美术行为反应,如“画出”、“折出”、“剪出”等;2,-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临摹的”“老师指导下的”“独立的”3,-“画出一只燕子”“剪出一个椭圆”,24,展开性目标p9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也就是说,展开性目标不像行为目标那样关注结果,而是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儿童在具体操作中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用行为目标来陈述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借助于展开性目标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5,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所以,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儿童行为结果的开放性,26,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27,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依据(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结果,为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只有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来选择,才能达到为目标服务的目的。,28,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p98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29,(三)系统性原则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系统化了的内容才有助于儿童心智结构的建构。但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育内容在帮助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30,幼儿园学前儿童欣赏的教学内容,1欣赏对象及其类型(1)绘画作品。从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是那些所用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简单、清晰、明了的绘画作品。从作品的题材内容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是那些内容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接近、表现手法为学前儿童所理解的作品,尤其是人物画的主题与情节。,31,(2)雕塑作品。从制作工艺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雕塑可以有“雕”和“塑”两类。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的部分删削掉、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等。(3)工艺美术作品。从实用性与陈设性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工艺美术作品有日用工艺品和陈设工艺品。p100,32,4)建筑艺术。学前儿童可以欣赏的建筑艺术作品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纪念性建筑类,如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宫殿陵墓建筑类,如故宫;,宗教建筑类,如天坛;住宅建筑类,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圆楼、云南竹楼等;桥梁建筑类,如南京长江大桥;公共建筑类,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5)儿童美术作品。教师在选择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作为学前儿童欣赏的对象时要注意选取那些同年龄孩子的、有童趣的作品。,33,(6)自然景物。教师在选择自然景物作为学前儿童欣赏的对象时应注意选取学前儿童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并注意自然景物的不同的美的形态。(7)周围环境。学前儿童可欣赏的周围环境大致有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类。前者如家庭环境、幼儿园教室环境等;后者如广场、园林等。,34,2欣赏知识与技能,美术作品知识和技能包括: (1)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2)作品主题的分析,如艺术家的意图。(3)对作品的联想。(4)对作品的表达。(5)作品的背景知识,如艺术家的生平等。,35,幼儿园学前儿童绘画的教学内容,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的水性,宣纸的渗透性等。(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从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看,学前儿童可学习彩笔画、水粉画、蜡笔水彩画、水墨画、印画、纸版画、吹画、喷洒画、吸附画等。,36,2绘画的形式语言,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在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有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1)线条。有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变化。(2)形状。形状是由线条构成的轮廓和结构,也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学前儿童对形状的学习主要包括基本几何形状、基本几何形状的组合以及自然形体等。,37,(3)色彩。学前儿童对色彩的学习主要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的辨认和色彩的运用。(4)构图。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38,3绘画的题材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学前儿童绘画的题材往往来自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题材有自然景物、日常用品、人物、植物与水果、动物、交通工具与生产工具、建筑物、简单的生活事件、自己想象中的物体与事件以及简单的装饰画。,39,幼儿园学前儿童手工的教学内容,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1)手工工具。相对于成人的手工制作,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较为简单的操作活动, 因此所用工具也较为简单,主要有刀、剪刀、笔、泥工板、牙签、切片尺、糨糊、胶水等。(2)手工材料。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可以分为点状材料(如沙子、小珠子、纽扣、谷物、果核、种子等)、线状材料(如绳、棉线、毛线、麦秸、橡皮筋、高粱秆等)、面状材料(如纸、布、树叶、羽毛、刨花等)、块状材料(如泥、面团、萝卜、瓶子、纸盒等)四种形态。,40,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学前儿童可学习的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有串连、粘贴、剪(如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叠剪)、撕(如目测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折(如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染、盘绕、编织、塑(如搓长、团圆、拍压、捏、挖、分泥、连接、伸拉)、插接等。,41,3手工的题材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题材有:玩具(如折纸、泥塑)、节日装饰物(如拉花、窗花)、游戏头饰(如帽饰、面具、纸花)、日常布置用品(如染纸、点线面状材料贴画、蔬果造型、瓶盒造型)和贺卡等。,42,43,44,45,46,47,48,第三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4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一)欣赏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幼儿的年龄不同,思维习惯、接受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异。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以符合幼儿的欣赏习惯,被幼儿接受,达到教学的要求。第二,选择合适的欣赏手段(多媒体、实物;挂图等)。欣赏手段的多样化,既能调动幼儿欣赏的兴致,提高幼儿欣赏时的注意力,也能给幼儿多感官的刺激,加深和强化欣赏效果。,50,第三,教师需熟悉所要欣赏的作品,设计欣赏的重点和描述内容。每件作品从形式、技法到内容,所表达出的东西是多方位的,欣赏时要选择其中适当的、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作为欣赏重点。第四,如有可能,可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以增加欣赏的效果。,51,52,(二)绘画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铅笔、蜡笔、油画棒等),不宜用毛笔。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及幼儿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要,心里有数,作好应对解决的方案。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如这次作业要用几种颜色?用什么笔?画在什么纸上?工具是每人一份还是小组共用?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53,(三)手工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第二,准备教案,确定教学重点。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包括收交作业的容器),并注意工具的安全性。,54,5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一)欣赏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各阶段,结合美国美术批评家费尔德曼的美术批评程序,我们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56,1描述阶段,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57,雷诺阿,58,舞蹈 油画 1910年 马蒂斯 法国,59,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在描述阶段,教师应首先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予他们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述清楚。p104,60,蒙克呐喊,61,2形式分析阶段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62,特有的装饰物,服饰,63,正三角形正三角形构图在力学上是最稳定的,在心理上给人以以安定的、坚实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最常见的构图形式三角形构图,64,65,线条是构图的要素之一,曲线是线条中最具有美感的一种线型。所谓S形构图,实质上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的曲线构图。这种构图形式给人以韵律动感的感觉 ,使画面增添活跃的气氛。,S曲线的组合和延伸,66,3解释阶段,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格尔尼卡油画 1937年 毕加索 西班牙,67,生日油画 1915年 夏加尔 俄国,68,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教师个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同时,在引导儿童欣赏的过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69,第二,虽然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已有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这种预期,儿童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作为教师还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70,P108-109,4、评价阶段所谓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必须将一件艺术品与相当广泛的同类艺术品作比较,而不是根据某一派别的立场或局限于当前的某种艺术潮流来判断其价值。技巧的适切性应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适切性是指作品所呈现的形式、内容及其意义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71,2、绘画,1讲解;教师的讲述是一节课的引子,以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2设计范画;范画应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设计3观察实物;在作业前或作业时,尽量让幼儿观察实物,如无实物,可用玩具、挂图、多媒体等代替,以帮助幼儿分析形状特征,加强对实物的感知,使幼儿认识实物形象与图画形象的相互关系,72,4欣赏范画;观察画面的艺术形象,了解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审美能力,引起幼儿的作画兴趣5示范;教师在纸上示范,指导作画的步骤方法和画面安排6辅导;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辅导7讲评:对幼儿的作品中出现的较好的地方给予表扬,73,3、手工,1、欣赏、展示2、示范、讲解3、制作、辅导4、讲评,7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一)美术角活动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75,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76,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材料如沙、石、纽扣、种子、线绳、麦秸、小棍、布、纸、树叶等。,77,(二)美术室活动;(三)日常环境布置活动;(四)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中的美术活动;(五)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活动;(六)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七)随机性的美术活动;(八)家庭中的美术活动p111,78,第四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7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一)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即活动目标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活动的内容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在活动实施中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与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审美性原则是由美术的性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审美性质所决定的。,80,(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每个学前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所显示的创造力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某种具有质的变革意义的思想或产品的能力,而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81,三)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第一,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第二,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8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对话法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加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 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 因为艺术作品中不仅仅有创作者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还有由于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淀于创作者意识深处的那些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东西,这些东西即使创作者没有意识到,它仍然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因而艺术作品的意义远非创作者本人的意图所能限制。,83,石工: 库尔贝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乘了我们的四轮马车,到圣但尼宫去。在路途中我停下来看了一下两个在路旁打石头的工人。比这更充分地表现出贫困的场面,是不大容易碰见的。”,84,路遇:这是一幅自我表现的杰作。画中所描绘的是画家库尔贝自己背着画箱外出写生,途中相遇朋友及其仆人的情景。这幅画的意图是表现画家那种孤高自傲的虚荣心。所以,画中他那一小撮楔形胡子,被人戏称为“您好,库尔贝先生”!,85,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以后,不仅存在于当代,而且在今后的年代里继续存在着。这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的新的意义。艺术文本自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文本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灌输法-对话法p117对话法的主要特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86,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画中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三角形,两位男子和裸体女人的肢体互相交缠,这样就把此画的性恋的含义凸现了出来。,87,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88,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1临摹画(对照着一张范画来作画叫做临摹。);,89,2写生画(写生画就是对着实物,把一组物体或一个场景画下来,分为写生画和默画两种);,90,3命题画(命题画的题材范围是由教师规定的);,91,4意愿画(幼儿自选题材意愿画的特点是教师不规定范围,完全由幼儿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作画);,92,5装饰画(装饰画是给生活中某些日用晶、工艺品(如手帕、花布、脸盆、阳伞、枕套、花瓶等)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人喜爱。装饰画要求按照图案规律作画,图案规律要单纯,装饰花样要简单),93,书本练习,94,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