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七章知觉ppt课件.ppt

    • 资源ID:1468431       资源大小:6.49MB        全文页数:11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七章知觉ppt课件.ppt

    第七章 知觉 教学目标 1.掌握知觉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2.明确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3.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因素。,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本章主要内容 一、知觉的含义和种类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即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知觉过程: 觉察(获得“有什么”) 分辨(区分“有什么不同”) 确认(解释或命名“是什么”)。,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知觉的形成,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知觉的特点 1、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内、外部环境信息, 经过头脑的信息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2、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人在知觉客体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命名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3、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性认知阶段。 4、知觉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没有知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和先导,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1)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3)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4)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区别: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感觉的简单相加。二者是“侦察员与司令部”的关系。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3)反映的层次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低层次);知觉是纯心理活动,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和意义(高层次)。4)反映的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 5)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知觉的种类1、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是否属于人),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2、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可以说,有多少感觉,就有多少知觉)。 3、根据事物具有的时空和运动的特性,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和运动知觉(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4、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性即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为背景。,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性即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为背景。,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主观因素: )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个人需要和兴趣; )注意的选择作用。 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就成为知觉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知觉对象受背景制约,背景也影响知觉的对象。 在均匀化的知觉域中不可能有知觉对象,因而也不可能有知觉的背景。如空虚视野实验,如P232。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在双关图形(也称可逆图形或两可图形)中表现的更为清楚。如下图1图10所示:,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1舞者与手势:在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斯普瑞特创作的这幅有歧义的画中,手和舞者都呈现出优雅之态。,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2,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3,内江师院教科院,可以知觉为黑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瓶,又可以知觉为白色背景上的两个侧面人物。,普通心理学,图4,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5隐藏的拿破仑:你能发现站立的拿破仑像吗?这幅图形出现于拿破仑逝世后不久。【解析】拿破仑就藏在两树之间。两树的内侧树干勾勒出了站立的拿破仑像,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6爱之花:你能看到玫瑰花瓣中的两个爱人吗?【解析】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普瑞特创作了这幅充满浪漫情调的、有歧义的、含义模棱两可的幻觉作品,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7,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8,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9,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狮子在哪儿?,图10,内江师院教科院,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知觉的整体性,普通心理学,知觉过程开始于总体的组织,然后才是对局部特征的分析。知觉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即总体特征优先。图中至少有七个人像,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很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正方体。,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和所起的作用。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决定对整体的知觉。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刺激物的个别部分改变了,各部分的关系不变,比较保持整体的知觉。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 ()接近性:空间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在大小、形状、颜色或形式上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封闭性(完整倾向因素):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 ()良好图形因素:具有简明性、规则的、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这是心理学家新近提出的一种知觉组织原则。()定势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经验因素。,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接近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相似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连续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封闭性(或完整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良好图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同域原则,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如果根据经典的相似性和邻近原则,星形和圆形应各被视为一组,但是,背景着色后划分出三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三组物体,中间一组由两个星和两个圆点组成。根据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三、知觉的理解性(一)概念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现时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 1.知觉经验;2.言语的指导作用;3.实践活动的任务; 4.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下图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不同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普通心理学,斑点图,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斑点图,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图上画的是什么?,内江师院教科院,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概念 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征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形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过去经验的作用,人总是在自己的知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象的。 (二)种类(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亮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1.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对物体大小经验的知觉,不因物体距离远近所构成的视网膜影像大小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2.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如图:形状恒常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大小恒常性,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形状恒常性,内江师院教科院,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人对不同环境中物体颜色的知觉却保持不变的心理现象称为颜色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然最亮。 4、亮度恒常性:物体本身所处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的亮度知觉依然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方位等知觉,其原理主要是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协同活动,并辅以习得的经验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其中视空间知觉占据主导地位。 形状知觉: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物体形状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物体的大小 深度知觉:判断距离的远近,主要依赖于视觉和经验 方位知觉:各种简单知觉综合协同判断,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一、空间知觉的参考系 在知觉事物时,我们总是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称为知觉的参考系。空间知觉的参考系可以分为两类:以知觉者自己为中心的参考系(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和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所建立的参考系(如日出日落的位置、星象或其他仪器等)。 对空间关系的知觉存在个性差异。 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也存在差异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视空间知觉 对空间的距离知觉也称深度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真面貌。对空间知觉一般用单、双眼线索解释,同时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单眼线索主要强调视觉刺激本身的特点,双眼线索则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所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一)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八种。 1.对象的相对大小。是距离知觉的线索之一。见教材P315 2.对象重叠(遮挡)。如果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遮挡物看起来近些,而被遮挡物则觉得远些。 3.结构级差。即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及投影密度上的递增和递减。 4.空气透视。远处物体在细节、形状和色彩上的衰变现象,称为空气透视。,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5.明亮和阴影。看事物时,明亮似乎靠近而灰暗似乎远些。 6.线条透视。即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上的几何投影。 7.运动视差。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物体关系的变化,称为运动视差。 8.眼睛的调节。即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以上八种距离知觉的线索,对于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都起作用。,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辐合作用和双眼视差提供的距离线索。 1、辐合作用 辐合就是指两眼视线向注视对象的合拢,即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辐合作用所提供的距离线索只在几十米的范围内起作用,物体太远,视线趋于平行,对物体距离的感知则依靠其他的线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双眼视差 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差别:右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这样,两个视线落在两个视网膜的部位上便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重合。这就是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重要线索。 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是有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用双眼视差,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 三、听空间知觉 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的区别,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一)单耳线索 即用一只耳朵也能感受声音刺激。人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距离,尤其是熟悉的声音,按其强弱来判断声源远近更为准确。,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双耳线索 对声源远近和方向的定位,靠双耳的协同判断更准确。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 1、时间差。即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源被定位于先接受到刺激的耳朵一侧。 2、强度差。声源被定位于获得声音刺激较强的耳朵一侧。 3、位相差。即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音刺激的压力也有了差别。这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也可以通过转动头部和身体的位置,以便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 对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 嗅觉也可以通过气味到达两只鼻孔的时间、强度不同而辨别气味的来源的位置。 触觉和动觉同样可以确定周围物体与人之间的方位关系。,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四节 时间知觉 一、时间知觉的含义 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2)对时间的确认:如今天是年月日,现在点;(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这次约会已经进行了1小时;(4)对时间的预测:如知道3天后是周末。 人们没有专门的时间感受器,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节律性活动(也即生物钟)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如根据饥饿感估计现在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也可准确地记录时间。,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 时间知觉不同于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现存的种种属性的认识。而时间知觉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由于时间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因此,不能知觉过去的时间。 ,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当两个声音相隔1/100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而触觉分辨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时距为1/40秒,视觉为1/10-1/20秒。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会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会觉得时间短。,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 3情绪和态度也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 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回忆时时间估计则相反。对有趣和欢乐的事情的回忆,时间会长些,而单独、乏味的时间,回忆觉得短些。,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4、注意的影响。对一段时间的知觉越注意,显得长些。 5、个性差异。在时间透视上,青年人爱展望未来,而老年人喜欢怀旧;有的人对时间估计准确,而有些人则不能。 此外,人的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是不一致的。专心工作和学习,时间过的飞快。,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四、时间知觉和空间事件 时间知觉和空间事件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1、Tau效应:时间知觉对空间知觉的影响。最早进行该研究的是赫尔森和金(1931)。见教材P325 2、Kappa效应:空间知觉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见教材P325。,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五节 运动知觉 一、运动知觉的含义运动知觉(motionperception),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即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获得物体变化及移动速度的信息。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当眼睛和头不动时,运动刺激物连续地刺激了视网膜各点,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便产生了运动知觉。当用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追随运动物体时,虽其视象在网膜上是静止的,但由于有了眼球和头部的运动向大脑提供信号,也会知道物体的移动。但是单独靠网像的位置移动不足以解释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主、客观条件,即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运动知觉的参考系运动和静止,运动速度的快慢,都是相比较而言的,这个被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知觉的参照系。运动知觉的参照系主要是环境中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包括人的动觉信息。环境中的参照信息,可以看成是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活动,而背景是固定的,已经成为基本经验,而这个背景就成为运动知觉的参照系。参考物不同,运动知觉也不相同。,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人们的运动知觉是相对的。在缺乏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分辨两个事物中哪一个在运动。观察者本身也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确定自身的状态及对这种状态的自我意识是运动知觉的重要条件。,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观看者运动和不运动的几种情况,内江师院教科院,三、运动知觉的种类(一)真动知觉真动知觉就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以同样速度运动的物体,观察距离远者显得速度慢,距离近显得快。,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刚刚可以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最慢的运动速度即最小视角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就看到弥漫性的闪烁。看到闪烁时的速度是运动知觉的上阈。运动知觉的阈限依赖于目标物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刺激物的照明和持续时间、视野中有无参照点、视野结构的一般特点以及对象离观察者的距离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这是由于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视角范围叫做角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距离远时比距离近时视角范围小,角速度就小,对运动速度的知觉就慢。近处因角速度大,对运动速度的知觉就快。根据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和离开我们的距离,可以推算出物体运动的绝对速度。,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似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移动看成是连续运动的心理现象。即 “似乎在动”。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1、动景运动(PHI现象) :是实际上没有动的刺激物相继呈现时,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到它在运动的知觉现象。这是由于视觉后象的作用使我们把断续的刺激知觉为一个整体刺激。电影放映正是运用这一现象来使观众产生连续运动知觉的。,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自主运动也称“游动效应”。我们把眼睛静止不动地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会儿会发现刺激点似乎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称自主运动。由于人总认为看客体时眼睛是固定不动的。但眼睛却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动;眼动的信息的输入反而使人觉得亮点在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视野中缺乏参照物之故,因为一旦视野里有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即随之消失。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起作用。见教材P330图,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3、诱导运动 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由于运动的相对性,人可能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看成是运动的,这种现象就叫诱导运动。 人们倾向于把较大的客体当作静止背景,较小的客体在其中移动。因此较大物体的运动,会诱导出我们认为较小的不动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夜晚一片云彩飘过月亮时,由于云彩看上去较大,易被当作背景,所以我们常是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月亮和浮云诱导运动,内江师院教科院,4、运动后效 (瀑布效应) 运动后效就是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 例如,如果你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会向上飞升。在注视飞速而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飞行中的运动知觉图,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第六节 错觉 教学目标 1.掌握错觉的含义和类型。 2.明确错觉产生的原因。 3.了解研究错觉的意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本节主要内容 一、错觉的含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产生的原因 四、研究错觉的意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一、错觉的含义 错觉(illusion)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即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错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是主观歪曲了对刺激的知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无中生有”就是一种幻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不正常的知觉,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毫无可利用的价值,应警惕其的产生。,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二、错觉的种类 各种感知觉中都存在着错觉现象,其中视错觉表现得最明显。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几何图形错觉。 (一)几何图形错觉 1、方向错觉:因背景的影响,图形的位置方向产生了变化。 2、线条弯曲错觉:因背景的斜线的影响线条发生了变形。 3、线条长短错觉 4、面积大小错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几何图形错觉:方向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1、,普通心理学,几何图形错觉方向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2、,普通心理学,线条弯曲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2、,普通心理学,线条弯曲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2、,普通心理学,线条弯曲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3、,普通心理学,线条长短错觉,A,B,内江师院教科院,3、线条长短错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4、,普通心理学,面积大小错觉,内江师院教科院,(二)形重错觉 例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物理重量相等,但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这是以视觉之“形”影响到肌肉感觉之“重”的错觉。 (三)方位错觉 例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海上飞行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范围,往往会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如海中的事故。 此外,还有运动错觉(月亮走我也走)、时间错觉(同样长时间的不同知觉)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三、 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由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多种因素引起。 客观因素:知觉具体事物时受到同时并存在的其它刺激的干扰,或者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 主观因素:经验、情绪、定势、年龄和性别等对错觉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四、研究错觉的意义 研究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通过错觉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的认识的产生条件、过程和特点,为批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以及论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提供科学的材料。,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通过对错觉的研究,可以在实践中消除和利用错觉。 (1)可以利用的错觉:例如 跳高练习中适当加宽横杆长度、加高沙坑沙面,可以减轻运动员的紧张度,有利于提高成绩; 服装设计上,根据人的体型特征,创设条件,造成某种错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军事上,创设条件,给敌人造成错觉,以达到伪装和隐蔽的目的; 景区规划中的应用。,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2)应该消除的错觉:例如在行车中的错觉:速度错觉、距离错觉、弯度错觉、坡度错觉、时间错觉、颜色错觉、光线错觉等都对行车不利。 体育竞赛中的错觉:由于场地背景的大小不同,造成的距离错觉而影响跳高、跳远时踏跳的准确性和投篮的准确性。,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奇妙的错觉(系列),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腿条几有共象大,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消 失 的 柱,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一群大雁往南飞?往北飞?往南飞,往北飞?,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True or false?,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凹凸,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不可能的三角形,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双 歧,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不可能的窗口,内江师院教科院,普通心理学,幻想和现实之间,内江师院教科院,五、错觉理论(自学) 对错觉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重点是研究视错觉。直至现在虽已提出许多有用的错觉理论,但还不能完全解释错觉现象。错觉的主要理论有:眼球运动说;透视说或常性误用说;神经位移说。,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错觉的眼球运动说 此说认为对物体长度的印象是以眼球对该物体的扫描为基础的。在观看缪勒-莱尔错觉图形时,向外伸展的箭头使眼于移动的距离较大,向内收缩的箭头使眼球移动的距离较小,因此前者看起来比后者要长。在观看横竖线比等长的横线要长。这是较早的错觉学说,虽也能解释几种几何图形错觉,但缺管道实验依据。普里查德观察到在网膜象固定的条件下,几何图形错觉仍存在。眼球运动很可能是导致错觉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错觉的透视说或常性误用说 此说认为某种特定的视觉模型可造成深度印象而引起错觉。人们意识到、放在从近到远不同距离上的同一物体,虽然它的网膜象逐步缩小,但它们的实际大小却是相同的。如果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不同距离而被看成大小不同,这就显示了错觉效应。如在庞邹错觉图上,我们会觉得上面的线条比下面的线条离我们远些,看起来长些,这种学说可解释一部分几何图形错觉。但当观察者不产生深度印象时,有关错觉仍很强烈。,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错觉的神经位移说 认为由某一轮廓引起的抑制作用,对另一轮廓引起位移效应而产生错觉。即当后一个轮廓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时,被前一轮廓所引起的神经兴奋所抑制,发生位移现象。轮廓的位移现象是由侧抑制造成的,在视觉效果上产生偏移的错觉。该学说能较好地解释波根多夫错觉。神经位移说采用现代生理学的成果来解释错觉。逐渐把错觉引向科学研究的方向。但由于错觉的复杂性,该学说尚不能解释更多的错觉,如艾宾浩斯错觉、缪勒-莱尔错觉和各种“拧绳”错觉等。,普通心理学,内江师院教科院,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七章知觉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