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贝类的苗种生产ppt课件.ppt

    • 资源ID:1449349       资源大小:6.84MB        全文页数:1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贝类的苗种生产ppt课件.ppt

    贝类增养殖学,第三章贝类的苗种生产,第一节贝类的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第二节贝类的人工育苗第三节贝类的土池育苗第四节采捕野生苗第五节贝类的遗传育种,第一节贝类的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用人工方法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的环境条件,使其幼虫附着变态发育生长,从而获得贝类养殖所需苗种的方法方法简便、成本低、产量大、效率高,一、贝类的浮游幼虫,(一)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阶段性浮游生物生态群体幼虫出现有周期性幼虫出现具短暂性:卵发育至稚贝固着时间短,约20-30天,短者只有15天左右幼虫分布不均匀性贝类幼虫具有趋光性,(二)浮游幼虫的分布,1.水平分布近海多、外海少浮游幼虫常有密集现象浮游幼虫分布较狭,与成体分布范围基本吻合2.垂直分布:一般分布在海水上层光照层,与幼虫趋光性及饵料分布有关3.季节分布:贝类浮游幼虫出现数量有明显季节变化,与其繁殖季节有关,不同贝类不一样,(三)影响浮游幼虫的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水温饵料(四)贝类幼虫的生物学意义扩大分布范围,保持种族兴旺,二、瓣鳃类的半人工采苗,(一)半人工采苗的原理几乎所有瓣鳃纲贝类在浮游幼虫生活结束后都要经过一个用足丝附着生活的稚贝阶段在自然界,凡有贝苗大量分布的海区,只要人工改良底质,创造适宜的条件或投放合适的采苗器就可采到大量的自然苗,(二)半人工采苗的基本方法,1.固着型贝类(牡蛎)的半人工采苗采用表面粗糙、附着面大、耐风浪、操作容易,经济耐用的材料如石块、石柱、水泥板、竹子、贝壳、胶胎等投石采苗滩涂底质较硬时将石块等采苗器直接投到滩涂上密集排列即可插竹采苗底质较软的滩涂,将竹片或竹杆制成一定规格,插于滩涂上供蛎苗附着筏式采苗清礁采苗采苗临近时,把海区自然礁石上的附着物铲除,以供蛎苗附着,2.附着型贝类(扇贝、贻贝)的半人工采苗,(1)贻贝采苗(筏式采苗)以红棕绳、稻草绳、岩草绳、毛发垫、废旧浮绠等作采苗器,以多毛的红棕绳最好。贻贝后期幼虫开始分泌足丝进行附着时喜附着在丝状藻体上,故应早投采苗器(提早1-2个月)采苗前必须选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水层进行试采,(2)栉孔扇贝的半人工采苗(筏式采苗)采苗器:贝壳串或特制的采苗袋(笼)。采苗袋由塑料窗纱制成,内装旧网片.采苗袋优于贝壳串,具有减缓水流、利于幼虫附着和防除敌害等作用,3.埋栖型贝类的半人工采苗,整畦(整滩)采苗埋栖贝类在由浮游生活转为埋栖生活中间需附着在砂粒、碎壳上,故天然苗场大都是半泥半砂的潮区半人工采苗时,必须将潮区滩涂耙松,整滩采苗,软泥底质需投放一层砂以利于幼虫分泌足丝附着。底质松软也利于幼贝钻穴埋栖,(三)半人工采苗的预报,1.根据贝类性腺消长规律规律进行预报繁殖季节经常检查贝类软体部的肥瘦2.根据贝类幼虫的发育程度与数量进行预报3.根据水温、盐度的变化和物候征象进行预报根据水温的测定和盐度变化推断具体的采苗日期或根据物候,(四)试采和采苗效果的检查,固着类:可用毛玻璃、塑料板、竹板、贝壳等作固着基,在繁殖期前后,每天或隔天在潮间带不同潮区投放固着器,次日取回检查,求出单位面积内的采苗数量,找出采苗高峰,确定采苗盛期附着类:可用棕绳、草绳等作贻贝采苗器,采苗袋、贝壳、杉叶等作扇贝采苗器,在繁殖期中定期(每半月或10天)挂在海中浮筏上,同时在不同水层悬挂。等贝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再取样检查采苗效果埋栖类:用人工基底(用容器盛泥砂)放在调查的海区,或定期收集各潮区表层(1cm)一定面积(10X10cm2)的泥沙,洗去泥和细砂,再计数幼贝,第二节贝类的人工育苗,人工育苗是指从亲贝的选择、蓄养、诱导排放精卵、受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优点:引进新种;提早育苗,延长生长期;防除敌害,提高成活率;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选种,培育优良新品种,内容,一、贝类人工育苗场的选择与总体布局二、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三、水的处理四、贝类幼虫的饵料及培养五、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六、育苗过程七、稚贝的中间培育,一、贝类人工育苗场的选择与总体布局,(一)建场申请与环境评估建设育苗场并正确选址,首先要获得的许可,申请过程中有许多工程和环境方面的手续要审批,在规划工程进度时在时间上要留有余地,申请前必须做好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估,(二)场址的选择,1.水质好,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海区。2.无浮泥,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3.盐度要适宜,场址尽量选在背风处,水温较高,取水点风浪要小。4.场区应有充足的淡水水源,总硬度要低。5.场址尽可能靠近养成场。6.考虑电源,交通条件,尽量不用或少用自备发电设备,以降低造价及生产费用。,(三)苗场的总体布局,育苗室、饵料培养室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尽可能向阳。沉淀池或砂滤池要站在地势较高处。锅炉房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水泵房应建在场区附近,以便与管理。风机房不要离育苗室太近。变配电室要建在场的一角,应备小型发电机附属场房及设施配比要合理。,二、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育苗场设计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先进性和实用性远瞻性要有长远规划,初建时目标不可太低,(一)育苗室,1.育苗室的利用系数育苗室内全部育苗池的有效水体总数与育苗室的建筑面积之比值。确良2.育苗室的建筑结构 多为单层单栋建筑,平面为长方形,屋顶采用钢梁或木梁结构,呈人字形或圆弧形,瓦顶或玻璃钢瓦顶。长3050米为宜,室内净高不小于2.8-3.3米,墙壁采用砖混结构,宽15米左右。内墙涂白色防水涂料,窗户采光面积为建筑面积的10%-30%贝类育苗室顶面要求不透光,鲍育苗室则要求。育苗池可为单池或双排池,排水沟深1.2-1.6米,,3.育苗池,育苗池形状 贝类多为长方形,鲍育苗池多为长条形育苗池大小 有效水深一般为1.6-2.0;鲍育苗池宽0.7-0.8m,深0.7-0.8m,长5-10m育苗池容量 单池有效水体以30-80m3为宜育苗池建造 100#水泥、砂浆和砖石砌筑或钢筋混凝土灌铸池壁厚度砖墙厚24cm,钢筋混凝土的12cm,池底应有12的坡度斜向出水口。池壁及池底应采用五层水泥抹面,新建的育苗池必须浸泡一个月。每个育苗池配备单独的供水管,管径50-80mm,(二)饵料室,主要用于贝类浮游幼虫和稚贝期间单细胞藻类饵料的培养,以及亲贝暂养和促熟培育期的供应。可分保种室和饵料培养室。1.饵料培养室保温良好,光线充足,照度均匀,光照可调节空气流通,独立的供水系统,投饵自流化。屋顶用透光的玻璃钢波纹板敷盖,透光率70%以上。不同藻类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不同,可设几个独立饵料间,2.饵料培养池 用于二级饵料和三级饵料藻类的培养二级饵料培养池:面积2-6m2, 水深0.5-0.6m, 也可用塑料袋、玻璃钢水槽代替三级饵料培养池:单池面积10-15m2, 水深0.6-0.8m,与二级培养池比例1:5-1:10总容量为育苗池的1/41/2,池壁铺设白瓷砖或白色防水涂料抹面。,3.保种间 位于三级饵料培养室一侧,除了光照条件要保持150010000lx外,还要有调温设备,冬季温度不低于15,夏季不超过25。1m3二级饵料池需1m2保种间。4.封闭式连续培养器 占地少、防止污染、受光均匀、培养效率高饵料质量好等特点。,(三)海水供应系统,1.水源选择育苗场海拔高度尽量低,以降低水泵的输水高程取水距离应短取水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和盐度,若表层水温和盐度变化大,取水口应下降(海面下20m左右)取水口应避开浮游生物密集区或水层有条件可钻井抽取深井海水,2.取水设备海上提水多用离心式水泵,室内打水和投饵多用潜水泵。水泵的出水量、扬程、口径等应满足生产中需水量的要求,又要留有余地。水泵的进出水管道 为铁管、塑料管、PVC管、胶管或陶瓷管,严禁使用含有毒质的管道。抽水笼头应置于低潮线以下,3.沉淀池与贮水池,沉淀池可建在地面以上,常建于高位,兼作高位水池。沉淀时间不少于24h, 在48小时以上为好。贮水池一般建于地上,建成高位池。池子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砖、石砌,池底应有13的坡度,便于清刷排污。为达黑暗沉淀,沉淀池顶加盖。池下部布设排污口和供水口,顶部应设有溢水口。沉淀池和贮水池最好都分成2-3个独立的单元,以方便轮换使用。二池的总容量为育苗池水总容量的2一3倍左右,,4.过滤设备,(1)常压砂滤池 过滤海水通过自身重力通过滤层数量至少2个滤料的装设 砂滤池底部留有蓄水空间,其上铺有水泥筛板或塑料筛板。筛板上密布12cm的筛孔,其上铺有23层网目为1mm左右的PE网,再往上铺20cm厚的粒径为23mm的砂,最上一层为80一100cm厚粒径为0.150.2mm的细砂滤水能力 每小时每平方米滤水1020立方米,过滤后的海水不应含有原生动物。总滤水量视育苗池容量而定特点构造简单,施工容易,投资少,相同的条件下滤净效果优于加压过滤器;水流速度小,单位面积滤水量少,故需面积较大,砂滤池断面图,(2)加压式砂滤器(砂滤罐),多制成罐状,滤料也为细砂。也有用纤维球、微孔纤维板,中空纤维棒、微孔硅橡胶等作滤材的海水在封闭系统中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滤层,内径3m左右的砂滤罐每小时每平方米过滤能力达20m3。砂层铺设基本同砂滤池。砂滤罐滤水速度快,有反冲作用。能将砂层沉积的有机物、无机物溢流排出。使用前先按反冲方式缓慢从下而上进水,5.调温配水设备,配水池或调温池:对过滤海水加热或冷却,再与自然水温的海水调配,使水温达到育苗所需要求。可用贮水池代替水温调节方式电热 利用电热棒和电热丝提高水的温度。0.5kW/1m2汽刺式 利用锅炉加热,直接向水体内充蒸汽加热,适于大规模育苗。必须利用配水池盘管式 利用锅炉加热。管道封闭式,在池内利用散热管间接加热。可利用配水池预热,也可直接在育苗池加热。,6.育苗水灭菌设施,育苗用的过滤海水、培养单胞藻饵料所用的海水均要进行灭菌幼体培育用水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单胞藻饵料培养用水陶瓷或硅橡胶膜微孔过滤、化学药物消毒、煮沸消毒,以煮沸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应用最多,7.废水的排放及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系统,对于加温育苗及常温育苗的废水,设计时应有废水的回收、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系统:回收、生物净化、沉淀、过滤、灭菌、补水、调温、再循环最基本的处理:生物净化与沉淀后再排放,(四)供电系统,(1)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 应满足供电单位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育苗期间要不间断供电,假如电厂供电得不到保证时,应自备发电机,以备电厂停电时使用。(3)优质 应满足育苗单位对电压质量和频率等方面的要求。(4)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的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五)其它设备,1.水质分析室及生物观察室常规水质分析(DO、pH、NH4 N 盐度、水温、光照等)和生物观察(包括测量生长、观察摄食、统计密度)的仪器和药品。2.附属设备包括潜水泵、清贝机、筛绢过滤器、清底器、塑料水桶、水杓、浮动网箱、采苗浮架、采苗帘和网衣等,清贝机,用于清除贝类贝壳表面的杂藻、杂贝和其他附着生物。采用滚轴式手摇旋转或电动旋转的方法,利用贝类贝壳间相互的摩擦和滚轴钢板网的摩擦,达到清刷的目的。适用于亲贝的清刷除污由三部分组成支架用角铁或钢管制成,一般长1200mm,高700mm滚轴长约1000mm,直径约600mm,用钢板网制成,滚轴上设一入料口进水管设在滚轴顶部,用直径50mm多孔塑料管做成,在亲贝摩擦当中冲刷脏物和浮泥,清洁贝类,(六)国外育苗室设计特点,1. 设计理念国内注重经济性与耐用性,设施的配置以简单节约为原则国国外注重使用方便性与安全性,力求设施完善与配置齐全2.设施配置国内育苗场一般只建育苗室和饵料培养室,多为混凝土建造,造价低廉,既可用于贝类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又可用于亲贝促熟,国外培育池多用强化工程塑料水槽或玻璃钢水槽幼体培育室分亲贝促熟车间、采卵与孵化车间、幼虫培育车间、稚贝培育车间饵料培养室建在育苗场中心位置其他必需的空间隔离区、实验室等,三、培育用水的处理,(一)生物处理1.微生物处理通过悬浮在水中和附着在砂床上的微生物进行有面氮化合物的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来处理育苗用水。矿化异养细菌将有机氮转变为氨等简单化合物硝化自养细菌使氨氮转变为亚硝酸盐进而转变为硝酸盐脱氮通过生物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还原为游离氮,(1)简易微生物净化水的砂滤处理(2)生物转盘一个多平板的转动圆盘,半浸于水中,经一段时间熟化,盘上长满了生物膜。生物膜随盘的转运均匀地与海水接触,池中水随圆盘转运而被带起,水在沾在盘面上,在生物膜表面形成水膜。(3)生物网笼和生物桶网笼内放网衣或塑料薄膜,塑料桶内放塑料薄片,构成生物网笼和生物桶,生物转盘与生物转筒,2.藻类处理法藻类利用氮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使之转变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改善水的pH值,达到净化的目的。大型藻类放入光照良好的水槽内,让水流过水槽单胞藻类水槽中培养单胞藻类,再经砂滤,(二)理化处理,目的在于除去水中有害的溶解成分和胶体物质。1.机械处理水的过滤和沉淀2.活性碳吸附3.泡沫分选分离溶解有机物和胶体物质4.充气增氧5.紫外线照射有效波长240-280nm6.超声波处理,7.硫酸铝钾处理适用于浮泥和胶体物质较多的不洁之水。用量0.5-1ppm.一级提水时加入,黑暗沉淀后取上层海水过滤后使用8.三氯化铁处理除去胶体物质。用量1-3ppm,沉淀池中使用9.EDTA钠盐处理除去重金属离子沉淀池中加入2-3ppm,水处理的流程,沉淀池1.黑暗沉淀2.加FeCl3或明矾3.加EDTA,水泵,生物过滤1.微生物过滤2.藻类处理,砂滤和活性碳吸附,1.紫外线处理2.超声波处理,预热池泡沫分选(充气),育苗池1.加PSB或抗菌素2.充气,四、贝类幼虫的饵料及培养,(一)作为贝类饵料用的单细胞藻的基本条件个体小:10um左右,20um以下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无毒性繁殖快、易大量培养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饵料要新鲜、无污染饵料密度要适宜,不宜太大,不宜太小,(二)贝类幼虫饵料的种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边金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亚心形扁藻、塔胞藻、盐藻、小球藻、异胶藻(三)饵料培养(略),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盐藻,三角褐指藻,湛江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五、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制订育苗计划亲贝准备饵料准备附着基准备其他,(一)制订育苗计划,某苗场扇贝育苗总水体:20*36=720m3实际有效水体 15*36=540m3单位水体出苗量300-500万粒/m3540*300=162000(万粒)540*500=270000(万粒)出苗量一般订在25亿粒,确定出苗量:单位水体的出苗量、育苗水体的大小、幼体培育条件。,(二)亲贝的准备,亲贝的用量:产卵量60-100万粒孵化率:10-40%变态率:50%平均每斤出10个亲贝,60*20%=12*50%=6(万粒)/个25亿/6万/个=4.2万个/10=4200斤,亲贝入室时间:出苗时间4月10号幼体培育:20天;亲贝培育:40天亲贝入室时间:2月10日,(三)饵料准备,饵料种类和数量海湾扇贝亲贝以小硅藻为主;幼体以金藻为主,培养时间一级扩种:提前1-1.5个月;二级扩种:提前20-25天;三级扩种:提前15天一般种贝入池前饵料池至少三分之二满池,2月10日亲贝入室,1月5日左右饵料扩种,一般说12月上旬必须购买藻种,(三)附着基准备,附着基种类网衣(2000扣)棕帘(12.5米 ),附着基用量每帘附6-10万苗直径0.3cm 长12.5m 每斤大约称10根,25亿/10万=2.5万/10=2500(斤)25亿/6万=4.2万/10=4200 (斤),附着基处理,网衣附着基:孔径1cm左右聚乙烯网片处理:1%NaoH浸泡24h淡水搓洗2遍海水浸泡2-3天晒干编制每串2-3组,每组3块,网衣高低于池深5-6cm投放量:4斤/m3 (7-8串/ m3 )7-8两/串采苗袋:孔径1-1.2mm纱窗网制成规格:30*50cm内装50-100g网衣投放量:5袋/串,20-30袋/ m3 离水面5-10cm,红棕绳苗帘:棕绳编制处理:0.5%NaoH在70-800C淡水中浸泡24h搓洗捶打浸泡投放量:直径3mm,1200m/m3;直径5-6mm, 300m/m3,(四)其它,1.浸池、消毒新池:提前20天浸泡,海淡水都可,至少换水三次。旧池:10-20PmmKMnO4浸泡一天,至少8h,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2.物质采购计划3.人员安排4.设备维修:提前1-2个月 锅炉、育苗池、管道、阀门、砂滤池,六、育苗过程,(一)亲贝的选择、处理与蓄养(二)产卵与孵化(三)浮游幼虫的培育:D幼眼点幼虫(四)浮游幼虫的采集(五)稚贝培育(六)稚贝出池,(一)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l、亲贝的选择要选择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以上的亲贝。要选择体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和病害,在海区中无大量死亡的亲贝。要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对亲贝性腺发育状况,精卵成熟度需进行仔细观察。选择雌雄亲贝 从性腺颜色不同加以区分,雌雄性腺颜色无差别的可以利用滴水法检验,宏观上,可以通过性腺覆盖内脏块表面的程度或性腺在外套膜中出现的部位以及性腺指数来判断。微观上,可以检查精卵成熟度。借助显微镜检查生殖细胞成熟程度,从性腺中吸取一点物质放在载玻片上,并加海水一滴,在镜下观察卵子的大小和形状,营养物质积累情况,卵核大小及透明程度等。瓣鳃纲卵径多数在5070um,一般不超过100um。观察精子主要看是否成型,是否有活动力。,2、亲贝的处理 在人工刺激排放精卵前,要把亲贝贝壳表面的附着物去掉,再用刷子把壳表杂质、浮泥洗刷干净。有足丝种类要剪去足丝,然后用过滤海水洗净,3、亲贝的蓄养(促熟),室内主要是根据各种贝类性成熟需要一定的温度,这样可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水温的方法培育亲贝,促进亲贝成熟。室外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调整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此外,也可利用降温的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以延缓产卵时间,(1)室内促熟培育的设施,双壳类亲贝培育量大,促熟时间不太长,在室内可用普通育苗池,如20-50m3的水泥池、大型水槽等促熟时间长亲贝用量不太多的种类如鲍,可用专用小型培育室,培育池多为1-5m3 的小型池或水槽大型水泥池中进行促熟培育,亲贝可用浮动网箱或多层网笼吊养在池中,也可散养在池底。亲鲍培育需用内置波纹附着板的专用网箱,可静态换水也可流水培育,(2)培育密度,因种类、大小、代谢强度、培育水温、培养方法差异,密度不同,一般在1.5-3kg/m3左右。多层笼分层吊养时密度可大些,单层散养则应小些(3)培育水温升温培育亲贝采捕后一般先在接近原生活水温条件下暂养2-3d,其后以每天升温0.5-1度的幅度逐日提高水温;至接近其繁殖温度时转入恒温培育。在升温过程中可短暂停留1-2次,每次停止升温1-3d热带贝类先设置一个低温期,让亲贝在比原生活水温低5-10度的条件下培育4-6周,再逐步升温,(4)投饵,及时投单胞藻饵料、淀粉、鲜酵母、食母生和藻类榨取液或人工配合饵料。扁藻密度一般为12万个ml,小硅藻为34万个/ml,金藻56万个/ml,淀粉或食母生浓度为23ppm,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用200目筛绢过滤后投喂。(5)管理蓄养时要认真检查和管理,防止亲贝产出后的卵子流失。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去1/3水至全量。换水时温差小于0.5度,特别是接近成熟的亲贝。充气适量,不可太大,(二)产卵与孵化,1、获卵方法(1)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新水的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如扇贝晚上7-9点钟往往有排放高峰,故在下午太阳落山时5-6点钟将亲贝倒池一次,接着便大量排放,倒池时新池水温比原池高1。(提前把水放入新池)好处:精卵质量高,爱受精率、孵化率高,幼虫质量高。缺点:被动等待,(2)人工诱导产卵法,阴干刺激 根据亲贝种类及大小,每次阴干1-6h,环境保持一定湿度,促使排放精卵变温刺激将成熟亲贝洗净,放入产卵池中,改变池水温度(上下3 ),时间30-60min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波长253.7nm ,照射量100-120mw.h/t,100L海水处理150个种贝,鲍的人工育苗常用。阴干流水诱导法阴干1h,然后流水1h, 数十分钟的潜伏期可获精卵。,化学药物刺激法在海水中加入氨水(7-30mmol/L或0.05%-0.1%浸泡15-20min)或过氧化氢(2-4mmol/L浸泡15-60min)解剖法多用于太平洋牡蛎及其他相似的卵生型牡蛎。去掉牡蛎左壳,用解剖刀反复切割性腺,再用过滤海水在盛有半杯海水的烧杯或桶中冲洗配子,每个雌贝的卵可单独收集到装有海水的2-5L的玻璃杯中或10-20L的塑料桶中。先取卵,再取精子(每个雄贝取少量精子,混合到1个装有海水的1L玻璃杯中),2.人工授精,雌雄配子分别收集,再进行人工授精亲贝排放后1h内受精,温度高时间还应缩短方法:把精液释稀后均匀泼洒到卵子池中同时不断搅拌使之受精。防止精液过多造成胚胎畸形发育,受精后5-10min取样镜检,每个卵周围精子数目2-3个。精子过多应及时进行彻底洗卵,如精子不够进行二次受精。受精率受精卵数/卵100%,约为90%,如低于50%原则不用(卵出现受精膜或极体,说明受精了),3.受精卵的处理,(1)筛洗受精卵卵加精液充气或搅拌受精后,静置30-40min, 卵已沉底,将中上层海水放出,将卵子用较粗网目筛绢过滤除去杂质后,加入过滤海水,沉淀后再倒掉上层海水,如此2-3次(2)不洗卵卵周围精子不太多或卵太小,可不洗卵。受精后,不断充气或搅拌,再用筛网捞取杂物、污物和多余的精子,4.孵化,从受精卵发育到浮游幼虫的过程叫孵化(时间因种类、温度而异,短者6-8h,慢者超过48h)。孵化密度一般15-50个/ml孵化温度一般与亲贝促熟培育水温相同孵化率D形幼虫数目/受精卵100%,约在80%.孵化过程不换水,采用充气和加水改良水质,5.选幼,胚胎发育到D形当天就要用筛绢将上层健壮幼体选出,移到培育池培育,池底发育缓慢的幼体和死卵弃出。步骤(1)选幼前1-2h停止搅拌池水(2)筛绢网拖选用300目或250目筛绢制成浮游生物网在表层拖选幼虫,(D幼 红色)拖一次停0.5h-1h,再拖一次。(3)虹吸法幼虫虹吸到网箱中浓缩,离池底10cm停止。,(三)浮游幼虫的培育( D幼眼点幼虫),1.培育密度根据育苗种类和培育温度而不同,双壳贝类一般在2-10个/ml,不超过15个/ml;温水性扇贝10-15个/ml2.投饵饵料种类的搭配D形幼虫的开口饵料多用金藻和小硅藻,或混合使用。一般将2-3种营养搭配合理、大小适宜的硅藻和鞭毛藻混合在一起投饵密度:扁藻3000-8000个/ml,小硅藻1万-2万个/ml,金藻3万-5万个/ml,3.换水通常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1/22/3,每2-4d全量换水并倒池清底一次。换水时注意事项换水前要检查网箱;换水时要防止幼体贴网,检查是否漏幼体;加水时水温变化小于等于1;加水不能太满,留出投饵空间4.光照光照不均匀容易引起幼虫在局部大量聚集,培育期间400-600lx为宜,散射光,换水滤鼓,5.充气与搅动适当充气,无充气条件的可每天搅动4-5次6.幼苗培育中的海水理化条件水温不同种类差别较大,一般17-26 ,幼虫培育温度略高于亲体栖息的自然温度 ,日温差小于2 ;盐度;氨氮100mg/m3以下7.选优浮选利用贝类幼虫的上浮习性和趋光性,将上层幼虫选入另外池子培育,整个育苗过程可浮选2-3次滤选应用较大网目的筛绢将好的或个体较大的幼虫筛选出来进行培育,8.幼苗培育中有关数据的观测饵料密度血球计数板统计幼虫定量幼虫生长用目测微尺测量壳长和壳高来判断幼虫活动将池水搅拌均匀后用烧杯任取一杯,静止5-10min,观察幼虫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理化测定每天早上5点和下午2点分别测最低和最高水温,每3日测盐度和光照各一次,每天测一次DO,pH,(四)浮游幼虫采集,1.幼虫的附着习性觅寻期贝类面盘幼虫出现眼点以后既能用面盘浮游生活又能用足匍匐生活,遇到合适附着基便分泌足丝附着变态,一般3-5天,过了觅寻期找不到附着基便会分泌足丝下沉死亡。水温越高觅寻期越短 一定条件下各种贝类幼虫变态时其大小比较固定,如牡蛎幼虫壳长约300-400um,扇贝幼虫壳长约220-240um, 蛤仔幼虫一般220-240um,2.采集时间与采集密度(1)投入采苗器的时间眼点是接近幼虫附着的特有器官,可将其作为幼虫即将附着的标志,一般在幼虫眼点出现率达20%-30%时投放附着基进行采集(2)采集密度双壳类按池内幼虫密度计,扇贝一般在2-10个/ml(网笼的网衣10-13片/m3,0.3mm细棕绳采苗帘800-1000米/m3);牡蛎、鲍等按附着后幼虫密度计,如贝壳采蛎苗8-10个/片,波纹板采鲍苗200-300个/片,3.投放采苗器的注意事项(1)采苗器要充分洗净处理方可使用(2)投放前要加大换水量,将池内幼虫浓缩,并搅动池水,冲刷池壁,使幼虫分布均匀(3)投放时先铺池底,再挂四周,最后挂中间,或一次全部挂好。采苗器要留有适当空间,使水流通(4)采苗器投放好后,停1-2小时后再慢慢加满水(5)投放时考虑幼苗的背光习性,尽量保持池内光线均匀,4.埋栖型贝类的采苗如泥蚶在其幼虫接近附着期时,将幼虫移入具有泥砂的水泥池内,泥砂是用20号筛绢过滤,厚度约1cm左右,或将泥砂直接筛洗在盛有幼虫的水泥池内。对固着型和埋栖型贝类,可将室内培育的眼点幼虫筛选出来,移入预先准备好的土池中附着变态,(五)稚贝培育,幼虫附着变态后就进入稚贝培育阶段。幼虫附着后仍可在原池饲养一段时间,特别是附着生活的扇贝和贻贝。培育要点稚贝附着后应加快池中海水流动或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以上,每次换水1/2-2/3投饵量相应增加,如扇贝附着后可将扁藻调节在1万个/ml,小硅藻类2-3万个/ml培养中要使池水温度、盐度等逐渐接近海中条件,对稚贝还应积极锻炼其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上升流培育稚贝适用于壳长0.5mm的稚贝培养。以足够大的水流将稚贝悬浮在培育容器底部,可防止稚贝相互积压。培育容器圆柱形,底部为尼龙网,网目大小根据稚贝大小调整,水流流速以可以使稚贝达到半悬浮状态即可。流量一般1-2L/min , 每克稚贝保持25-40ml/min的流量,(六)稚贝出池,1、稚贝的出池时间(1)附着基投放后10-15天壳高达500-600um(2)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出苗,至少3天左右无风。在早晨或傍晚出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培养大规格稚贝。2、稚贝出池方法(1)采苗袋:(孔径0.4mm,3040cm)把网衣、棕绳放在里面,最好1-2万粒/袋,成活率10-20%。(2)塑料桶:2060cm 5万10万粒/桶,30-40%(3)网箱(80目筛绢 )4-8万粒/箱 604020cm,3、定量计数计数方法可采用取样法,求出平均单位面积(或长度)或单个的采苗器的采苗量;也可采用称量法。4、出池时注意事项A、稚贝出池离水要缓慢,离水后不要再进入水中。B、稚贝离水时间不要超过0.5h,稚贝离池严禁直射光照射、淋雨水,操作要轻。C、稚贝运输过程中不要被风吹干,池底幼体要用网箱接出,5、稚贝出池前的锻炼准备工作(1)加强幼苗下海前的锻炼在室内幼苗已附着后应立即增加动水的力量与时间。(2)增加投饵量加速稚贝的生长幼虫变态后,生活力增强,投饵量可增加到前期12倍,以便加快幼苗生长,使体长达500m以上再向外海移养。(3)加强光线为了使幼苗健康成长与适应海上自然光强,可采取尽可能地提高育苗室光强的措施。,(4)下海前洗下过密与附着不牢的幼苗 多换和倒置帘子的位置以减少幼苗成团,还要在下海前将过密和附着不牢的幼苗洗下,令其重附在空白帘子上然后下海(5)在适当时期下海 附着后的幼体不宜在室内长期培养,一般在附着后几天或长至体长500m以上时便可下海。下海前应注意温度不要相差太大,注意尽力避开当地附着生物如海鞘类以及海藻的大量繁殖时期。下海挂的水层约在水下11.5m(以防风、防光、防附),待适应后,再提升水层。,七、稚贝的中间培育,工厂育苗一般只能将稚贝培育到壳长1-3mm左右,还需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再用于养殖。目的是以较低的培育成本使个体较小的贝苗快速长成为适合养殖和底播增殖的较大贝苗。常见的中间培育方式有:海上中间育成、池塘中间育成、室内中间育成,(一)海上中间育成,采用浮筏垂下式中间育成,适用于扇贝、魁蚶等附着型贝类。培育设施为浮筏,培育器材为网袋或网箱。稚鲍中间育成有时也采用此方式。稚贝连同附着基一起装入网袋或网箱内,每10-20个网袋或2-3个网箱用吊绳串联成一串,垂挂于浮筏上,在条件适宜的海区或闲置的虾池内进行培育,利用海水中自然生长的微藻类,将壳长1mm左右的稚贝培育成10-30mm的大规格苗种,1.浮筏的结构,(1)筏身 北方筏身称大绠或浮绠,以PE、PP或PVC材质的缆绳,直径20mm左右,长度一般60-100m。南方筏身是若干毛竹扎制而成,长度一般10-20m(2)橛缆或称橛绠,连接筏身与浮绠。材料同筏身,长度一般是养殖海区水深的2倍,即与海底成30度夹角。流大、风浪强的海区可采用3:1的比例(3)固定桩 即橛子,木橛或水泥橛(4)浮子塑料球形浮子等,浮子数量依筏身长短、浮子浮力大小、养殖物重量等而异,一般40-80个,浮子间距1-1.5m,2.培育器材,(1)育成网袋长方形,PE纱网缝制,大小30cmX50cm或50cmX70cm。每袋装采苗棕帘5米左右或网衣100克左右。一级网袋培育刚出池,壳高1mm以下的稚贝,40-60目(300-400um)PE纱网缝制二级网袋培育壳高2-3mm左右大规格稚贝,或从一级网袋中疏散的稚贝,用20目(0.8-1mm)PE纱网缝制三级网袋 网目边长3-5mmPE纱网缝制,用于较大规格稚贝,(2)育成网箱长方形,大小一般40cmX40cm X70cm,可用直径6-8mm钢筋做骨架,外套网目边长300-400um或0.8-1mm的PE纱网,用于稚贝一级或二级育成(3)三级育成网笼网笼高约1m,塑料盘直径30-34cm,分8-15层,层间距10-15cm,外套网目边长5mm左右的网衣。用于8-10mm左右大规格贝苗培育至1-3cm,3.培育方法,(1)培育密度因个体大小、海区水流、饵料等不同而异。网袋培育一级袋装壳高1mm以下稚贝2万个左右,二级袋装2mm左右稚贝2000个网箱培育一级级可挂1-2片采苗帘或稚贝5万-10万,二级培育装苗5000个左右网笼培育每层100-300个,(2 )育成网袋的吊挂每10袋用吊绳串联成一串,每2袋一组,每条吊绳结扎5组,组间距20-30cm,网袋集中结扎在吊绳下半部。吊绳长2-5米,下端加挂0.5-1kg的坠石。吊间距1m左右育成网箱3个上下串联成一吊,吊间距1.5-2m育成网笼用吊绳直接吊于浮筏上,吊间距1m左右,(3)育成期的管理要点网袋的洗刷下海的前10天不要移动网袋,以防稚贝大量脱落,以且每隔5-15d洗刷网袋1次,大风浪过后及时洗刷及时分苗一级育成的稚贝经1个月左右生长,应及时换网袋分苗并进入二级育成,4.提高海上保苗率的技术措施,(1)采用双层网袋保苗稚贝出池时装入20-30目的PE网袋中,外罩40-60目的网袋,下海后10d左右,袋内稚贝已长大,将外袋脱下,这样起到了清除附着物的作用,并可疏散贝苗。双层网袋保苗率一般可达30%-50%。(2)提高稚贝出池规格 将稚贝培养至壳高700-800um下海,有利于提高下海保苗率。,(3)下海时间 稚贝的下海时间要选择在风浪平静的天气,避免干燥和阳光直射,以早晨和傍晚进行较好。(4)及时疏散密度 随着稚贝的生长,应及时疏散密度,更换大网目的网袋。(5)加强管理 防止网袋绞缠,及时洗刷网袋,增加浮力,防断架、断绳、掉石等。,(二)稚贝的池塘中间育成,主要用于蛤仔、文蛤、泥蚶等埋栖型贝类人工育苗的稚贝的进一步培育,可将1mm左右稚贝培育到10mm以上。,第三节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可利用暂时闲置的养殖池,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苗种培育,培育设施面积大,方法简单,育苗成本低,苗种质量好更适合部分埋栖贝类的苗种培育土池面积大,培育条件可控性差,敌害生物清除有一定难度水温无法人工控制,在南方推广应用,在北方受气候限制。,一、场地选择,1.位置高潮区或中高潮区交界处,无洪水威胁、风浪不大、潮流畅通且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或海区2.底质泥沙或沙泥底质,扇贝等附着型贝类不受底质限制3.水质4.其他交通、水电等,二、池的建造,1.大小20-40亩为宜,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2.筑堤池堤应高出最大潮水位线1m,土池内坡设平台,池内蓄水1.5-2m3.建闸进排水闸门各一座,大小应以大潮汛一天能纳满或排干池水为宜。闸门内外侧有凹槽,以便安装过滤框4.平整池底池中间挖一条深0.5m的纵沟,池底要平整,埋栖贝类要加一层大小1-2mm的细砂,5.催产网架建在进水闸门内侧,用石条、水泥板或木棍等架设而成,上铺网衣,以便亲贝催产用。一个20亩的土池建2个高1.2m长15-16m宽6m的催产架即可6.其他提水工具、饵料池等,三、育苗前准备工作,1.池塘整理(1) 池底整理清淤、添沙、翻松、耙平等(2)清池消毒(3)浸泡清洗消毒后要进水洗池3遍,排干后再进水。进水口用100目筛绢网过滤2.肥水基础饵料培育育苗前7-10天进海水30-50cm,施肥培养天然饵料施肥量N:P:Fe为1:0.1:0.01 。尿素0.1-1ppm ,过磷酸钙0.25-0.5ppm ,硅酸盐0.1ppm。宜少量多次,四、亲贝选择、暂养与催产,1.亲贝选择从自然海区选择健康、成熟良好的2-3龄个体2.亲贝数量200-400kg/公顷,3.亲贝催产亲贝放于催产架上或采用网笼进行筏式暂养,利用阴干和闸门进排水等方法诱导亲贝产卵。阴干时间4-8h,利用涨潮水位差进行流水诱导流速控制在35cm/s以上,持续2-3h。亲贝产卵后利用闸门进水或水泵抽水等搅动水体,使精卵混合受精。多次产卵的贝类在首批幼虫正常附着后,可根据亲贝性腺发育状况进行第二次催产。第二次催产可采取傍晚排干塘水,翌日清晨再进水的方法,五、幼虫培育,幼虫培育密度3-4个/ml左右,培育期管理工作1.加水只进不排,每日涨潮时进水10-20cm,以保持水质新鲜,增加饵料生物,随幼虫发育逐渐进水量。育苗初期可投放20-40mg/L PSB补充饵料2.定期施肥池中饵料密度要求2-4万/ml,每隔1-2天向池内施尿素0.5-1ppm,过磷酸钙0.5ppm,施肥时注意:少量多次;观察水色,水为黄绿色时停止施肥,水为棕褐色要添加海水,3.巡视与观察检查堤坝、闸门;检测水质;检查幼虫生长、发育、摄食;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等情况4.投放附着基埋栖贝类原池底已得到改良,具有幼虫附着的客观条件,也可增投少量碎贝壳或砂粒于池底或放入人工制作的40-60目网箱吊挂于池内;固着和附着型贝类投放胶皮带、贝壳、棕帘、网衣、采苗袋等。幼虫附着后池水可进行大排大进,以带入更多饵料,六、稚贝采收,1.稚贝规格壳长达到1.5mm以上时才可进行刮苗移养,此时是2、3月份严冬已过,池内浒苔大量繁殖2.移苗时间早上或傍晚,池水排干后进行刮苗,再洗净苗,除去杂质3.移苗地点移苗海区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敌害较少的地方,埋栖型贝类选择泥砂或砂泥底的中潮区,固着和附着贝类可移至浅海进行筏式暂养,第四节采捕野生苗,采捕前必须进行探苗,找出有生产价值的贝苗密集区。1.埋栖型贝类的探苗在海区不同地点和潮区的滩涂上,各刮取100cm2的表层泥土(深0.5-1cm左右),装入纱布袋中,洗去细泥,捡出贝苗进行计算,比较各点贝苗密度,确定采苗地点及范围。2.埋栖型贝类采苗用刮板和刮苗袋作为工具,在退潮后在选定的海难上顺次刮起滩面约0.5cm厚的泥层,并经常甩动网袋,使细砂由网眼中漏出。刮到1/3袋时,将袋放入水中洗涤,将袋内砂及贝苗倒在筛内筛去粗砂、碎壳、螺等,取样计数后可直接播苗放养,3.附着与固着生活的贝类的采苗直接利用铲具采捕岩礁、码头和堤坝等

    注意事项

    本文(贝类的苗种生产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