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世界地理分区介绍之欧洲ppt课件.ppt

    • 资源ID:1442000       资源大小:23.07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地理分区介绍之欧洲ppt课件.ppt

    1,第七章 欧 洲,2,1.正确理解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掌握欧洲人口、民族和文化的主要特点。3.了解欧洲政治地图演变的历史进程。4.从分析欧洲近现代经济地域格局的形成与扩散入手, 把握其现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基本状况。5.重点掌握英国的三大产业兴衰史、法国的工农业生产 德国的工业生产、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重大意义。,教学重点:,第七章 欧洲,关 键 词:,产业革命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鲁尔区 Luer 经济周期 Economic period 欧盟 EU.经济制度转型/休克疗法,3,内容结构:,第七章 欧洲,4,第一节 欧洲自然地理概论,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 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 三、欧洲自然地理分区,第七章 欧洲,5,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面积1 016104 km2,是世界第六大洲。(一)地理位置(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三)气候特征 (四)河流与湖泊,第七章 欧洲v,返回到第一节,6,(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寒带,以温带气候为主。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 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与亚非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7,(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地形特征: 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 (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 (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轮廓特征: 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8,(三)气候特征,(1)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 (2)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区的分布, 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 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气候特征,气候区分布成因:,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9,表7.1.1 欧洲主要气候类型区,第七章 欧洲,10,返回到标题(三),返回到标题一,11,长度在1 000 km以上的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莱茵河、北德维纳河、易北河、卢瓦尔河、维斯瓦河等,其中,经济意义最大的是莱茵河、多瑙河和伏尔加河。,(四)河流与湖泊,1河流, 特 征,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多国际性大河。, 两 大 流 域,以北部垄岗瓦尔代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为界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 河流水量补给, 重 要 河 流,主要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12,表7.1.2 欧洲主要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第七章 欧洲,13,2湖泊 (1) 分 布 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这种分布特征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受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 具体可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 芬诺斯堪的亚湖区; 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 阿尔卑斯山地湖区(山区湖泊大多是河流的上源)。 (2) 湖泊类型: 主要为冰川湖,还有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表7.1.3 欧洲主要湖泊的面积、水面海拔、水深和区位,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14,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基础。欧洲率先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因此进入近现代社会,却也是较早发生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的一洲,同时也是较早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洲。 (一)自然资源评价(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一节,15,(一)自然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欧洲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仅大于大洋洲。但其人口总数多,人口密度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较少。 就土地资源利用看,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耕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9.7,森林与林地占33.2,永久性牧场占17.6,其他用地占19.6(荒地占总面积2.9)。,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16,第七章 欧洲, 优势 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镍、钾盐、铜、钨、铅锌、铝土、汞等矿种。褐煤、铜、锌矿等也较丰富。 劣势 由于欧洲工业化进程开始较早,矿产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某些国家的矿产资源优势也明显减弱。此外,部分有色、稀有金属矿、稀土元素矿在欧洲储量较少;矿产资源在欧洲国家的分布不平衡。,2矿产资源,表7.1.4 欧洲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及分布表,17,/106t,18,19,(1) 水量分布 总量及人均量丰富,但由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工农业生产、城市、人口分布差异大,地区间分布不均衡。 丰水区:北欧地区和大部分中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比利牛斯山、乌拉尔山等)。 缺水区:东欧南部和南欧等大部分地区。 (2) 存在形式 河流水、湖泊水、水库存水 (3) 利用特点 以工业为主(占54),农业次之(占33),居民生活占13,这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是不同的。 (4) 水资源的开发 水力发电; 内河航运。,欧洲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1)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地区分布不均。植被类型以温带、亚寒带植被为主,没有热带植被,荒漠也只有里海沿岸的小范围地区才有分布。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分布特征突出。 (2)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大致可以分为苔原动物、温带森林动物、草原动物和亚热带森林动物四个类型。由于大量猎杀或环境变迁,许多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生存活动范围退缩。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已有很大成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也都有显著改善。,3生物资源,第七章 欧洲,4淡水资源,20,森林资源分布图,21,22,第七章 欧洲,欧洲地形图,返回到标题二,23,(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战后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始突出,欧洲率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为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可能和经济可行性。重视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由此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的自然资源较丰富,自然环境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后,欧洲率先揭开了人类大肆砍伐森林、开发工业矿产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序幕。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社会发展除了科技推动的因素外,是以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作为基础的,包括大量掠取欧洲以外地区的资源。,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二,24,三、欧洲自然地理分区,(一)北欧区 (二)西欧区 (三)中欧区,第七章 欧洲,(四)南欧区(五)东欧区,返回到第一节,25,典型的冰川地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以针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南部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在北部边缘和山区的主要为苔原。主要自然资源是森林、水力、铁矿、铜矿和磷灰石。,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和冰岛,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紧靠大西洋和北冰洋,南以北海和波罗的海与西欧和中欧为邻,东与东欧大陆相连,纬度位置约在北纬5570N之间,大部分属于亚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北欧区,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26,1不列颠群岛 属于大陆岛,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区,矿藏以煤炭、铁矿最为重要。2法兰西地区主要指今日法国地区,位于4251N之间,三面临海,三面靠陆。气候的海洋性突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均类似于不列颠群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低平,地势总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钾盐、铝土矿。主要有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和罗讷河等4条大河,这些河流水量大、河床比降小、 冬不结冰,各河间分水岭不高,易于发展航运,河流的山区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3荷比低地主要指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可以分为荷兰低地和比利时平原两部分。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主要分布在比利时的阿登高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被人民用来转动风车。水道密集,水运发达。但西部临海,海拔偏低,海侵严重。主要属于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河岸、洼地、堤坝上多分布石楠灌丛及草地。,西欧区,包括不列颠群岛、法兰西和荷比低地三部分。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带的西部,紧靠大西洋和北海,面迎温湿的西风环流。西欧地质构造上属于加里东褶被和海西褶皱,地形上山地与平原交互更替,气候以冬温夏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植被类型以中生、湿生植物为主。,返回到标题三,27,欧洲地形图,返回到西欧区,28,中欧区,1中欧平原 2中欧块状山地 3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 4阿尔卑斯山地,中欧西起莱茵河和埃姆斯河、东到布格河与普鲁特河,北起北海与波罗的海,南到阿尔卑斯山与多瑙河,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是多个地理单元的复合体,主要包括中欧平原、中欧块状山地、喀尔巴阡山地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阿尔卑斯山区等四个亚区。 中欧的构造和地形比较复杂,以棕壤和落叶阔叶林为代表的土壤植被类型,带有明显过渡性特征的温和大陆性气候。,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29,1中 欧 平 原,又名波德平原。易北河把波德平原分为东、西两部分。,2中欧块状山地,主要指德国中南部、波兰南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区。又可分为莱茵高地与地沟、中德山地、捷克高原、波兰南部高地等单元。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煤矿、铁矿、钾盐矿和有色金属矿。气候比较复杂。总的说来,高地气候较潮湿寒冷,河谷低地较为暖热干燥,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500800 mm,山区可达1400 mm以上。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高山地区以针叶林为主,较低山区以混交林为主,盆地以阔叶林为主。,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中欧区,30,表7.1.5 波德平原分区及特点,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1,31,3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1) 喀尔巴阡山喀尔巴阡山脉界于东欧平原、匈牙利平原和瓦拉几亚平原之间,长 约1 300 km,一般高度在2 000 m以下,最高峰格尔拉赫峰海拔 2 655 m。山区属于过渡性气候,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较明显。森林覆盖率高,从高到低为高山草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 叶林。山区土壤以山地灰壤为主。(2)多瑙河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匈牙利平原(又称匈牙利盆地)和瓦拉几亚平原。平原区埋藏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石油和盐矿。气候更加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冬冷夏热,夏雨偏多的特征突 出。黑钙土和冲积土等广布,是当地的主要农耕土壤。及其支流是本区最重要的河流,多瑙河干支流水力资源丰富,航运 和灌溉意义大,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最重要的芦苇产区,湖泊中生活着大量的鸟兽鱼类。,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中欧区,32,4阿尔卑斯山地,是中欧与南欧的地理分界线。是欧洲新生代褶皱形成的主要山系。垂直景观变化显著。西部阿尔卑斯还包括其支脉汝拉山和以陷落带为基础的瑞士高原,高原上河谷与台地相间,冰碛石阻塞山谷形成众多堰塞湖。山区林木遍布,高山草地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山麓河谷既是农耕场所,又是重要的交通通道。,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中欧区,33,南欧区,1巴尔干半岛地形破碎、崎岖。主要矿藏有煤、铁、锰、铜、铬、铝土、沥青、石油等。 气候类型主要有两种: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滨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半岛内部植被主要是森林(阔叶林和针叶林)和草原;沿海植被以地中海式常绿硬叶灌木群落占优势。,南欧区主要包括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三大半岛及其附近岛屿。该区主要属于新生代的褶皱山地和隆起的高原,地表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耐旱常绿植被等都构成了南欧区的共同特征。,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34,2意大利半岛,又名亚平宁半岛,北以阿尔卑斯山与西欧和中欧为界,西、南、东三面环海。半岛将地中海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呈西北东南向延伸,南部形成塔兰托湾,南端变得细长并向西转折,西南隔墨西拿海峡与西西里岛相望。主干是亚平宁褶皱山脉,北部是属于大陆的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南部是亚平宁山地,可以分为大陆、半岛和岛屿三部分。矿产资源贫乏,但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土壤以棕色森林土、褐色土为主。植被主要有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灌木林、山地针叶林三个类型。主要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岛屿部分,指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厄尔巴岛等。西西里岛原与半岛相连,后因地块陷落而成为岛屿,它是欧非间的跳板。,3伊比利亚半岛,又名比利牛斯半岛,是三大半岛中最大的一个。东北与法国交接,其余全部临海,南端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多有平行山脉分布,按照构造地形特征,又可分为梅 塞塔高原区、葡萄牙沿海低地区、比利牛斯山和坎塔布连山区、内华达山地与佩 尼韦蒂科山、安达卢西亚盆地和阿拉贡盆地区等5个亚区。 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矿产资源是南欧三大半岛中最丰富的。,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35,东欧区,1东欧平原 据构造、地势和冰川作用和其他内外力的作用,可把东欧平原分为五类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铜、铝土矿等矿藏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年降水量西多东少,以夏雨为主。河湖众多,水能资源、水利资源丰富。,东欧区包括东欧平原、乌拉尔山区和克里木半岛三个亚区,是欧洲五大地理区中最大的一个。,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36,2乌拉尔山区 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陆地界线。矿产资源丰富。,3克里米亚半岛 又名克里木半岛。北部为平原,平原占半岛45;东端为刻赤半岛,属低丘地貌。东南部为克里米亚山脉。北部属温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属地中海式气候。,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三,前进到第二节,37,第二节 欧洲人文地理概论,一、欧洲的人口、民族与文化 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三、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 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 五、欧洲经济一体化,第七章 欧洲,38,一、欧洲的人口、民族与文化,(一)欧洲人口地理特征 (二)欧洲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三)欧洲文化地理特征,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二节,39,(一)欧洲人口地理特征,欧洲总人口现已达7.41亿,是目前仅次于亚洲、非洲的世界人口较多的大洲。 1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3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40,1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人种结构单一 欧洲人口绝大多数是欧罗巴人种,具体又分为: 南支 肤色较深,包括印度-地中海类型和巴尔干-高加索类型,南支形成的时间早于北支。 北支 肤色较浅,包括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和白海-波罗的海类型。 战后由于移民的进入,欧洲已由战前单一白色人种的大陆变成白色人种为主,多种种族共存的结构。民族众多战后人口增长缓慢,是各大洲人口增长最慢的一洲 到2000年, 欧洲已经进入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这将使欧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趋于持续下降。导致欧洲人口增长长期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降低,大量向外移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第七章 欧洲,41,第七章 欧洲,42,43,2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 人口密度大,高达73人km2,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人口稠密洲。 集中分布于西欧、中欧的利物浦-巴黎-巴塞尔-汉堡四边形地带。此外,波河平原和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沿海和马德里为中心的地区、中欧-巴尔干半岛、东欧南部、俄罗斯西部圣彼得堡-莫斯科地区的人口分布也较稠密,而北欧、东欧北部和山区人口分布较稀疏。,3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人口增长放慢、人口寿命延长,导致西欧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年社会,从而引发了劳动力数量不足、经济活动人口抚养系数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的问题,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成为当今世界上吸收外来劳工的一个主要地区,欧洲从二次大战前人口净移出区变成了战后的净移入区。,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44,(二)欧洲的民族与民族问题,1欧洲民族及其分布 约在19世纪中叶,欧洲许多民族即开始跨入现代民族的行列,早于其他各洲。 各民族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50多个,其中,总人口超过1亿的是俄罗斯人,超过千万的有12个: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法西斯人、英格兰人、波兰人、乌克兰人、西班牙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希腊人。100万以上人口总数占欧洲人口总数的95%左右。 战后,由于从亚洲、非洲和拉美输入大量劳工,民族成分变得更加复杂。 2欧洲的民族问题 历史状况 由于民族众多,特别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民族分布混杂或在民族地域的交接地区,常常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武装冲突,由此引发领土争端。在多民族并存的国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民族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国家分裂或合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 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共存共荣,和睦共处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应当在民族平等、团结互爱、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处理国内的民族关系,也应当建立国家之间的平等、睦邻、互信、互不干涉内政和领土完整的公正的民族关系。,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45,(三) 欧洲文化地理特征,近代以来欧洲的文化技术一直对世界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欧洲的语言及其分布2欧洲的科技3欧洲的宗教及其分布4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46,1欧洲的语言及其分布,欧洲的语言种类众多,主要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闪-含语系和独立语系(见表7.2.1)。表7.2.1 欧洲语言资料来源:本表引自美肯尼思卡兹纳蒂世界的语言,1980.北京出版社。,第七章 欧洲,47,2欧洲的科技,近、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源地,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摇篮。近代以来,其在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发明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当代欧洲的科技大国主要有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此外,北欧、中欧地区的科技水平也很发达。欧洲的科技合作开展得很有成效,例如:欧洲原子能研究组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空间局、欧洲生物技术联合会等科研组织的合作,以及欧洲尤里卡计划、欧共体产业技术基础研究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合作计划,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七章 欧洲,48,3欧洲的宗教及其分布, 主要宗教 基督教是欧洲的主要宗教,其基督教徒占世界基督教徒的13左右。欧洲是基督教发展和向世界传播的中心,在长达1 500多年的时间内,基督教对欧洲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基督教内部不断分裂,1617世纪,基督教内确立了罗马公教会(我国通称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派鼎立的局面。 此外,在欧洲也有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和印度教,但人数相对较少。 宗教的分布 基督教各派在欧洲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西欧(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中欧(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地。新教徒大多集中在英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东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等国。 俄罗斯则主要分布俄罗斯正教会。 伊斯兰教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下半叶,被在欧洲征讨的奥斯曼帝国带到了巴尔干半岛,使那里出现了众多的穆斯林,西班牙南部的穆斯林也是这段历史的产物。 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仅次于国王的大封建主,它垄断了整个文化思想领域,是封建主进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文化控制的工具。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天主教和新教传播到“新大陆”、亚洲和大洋洲,成为殖民宗主国进行文化思想扩张和统治的工具。,第七章 欧洲,49,4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近代以来,在各大洲中,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欧洲的一些民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像英语和西班牙语。 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了近现代社会。 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 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 近代以来欧洲文明的扩散,导致了世界时代的跃迁。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至今依然重要。,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一,50,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一) 前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二) 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政治地图,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二节,51,(一) 前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1奴隶社会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欧洲古代文明起源于东南欧的爱琴海文明,而克里特岛是爱琴海文明的发源地。 希腊是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代王朝,因其对欧洲各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公元前2000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经济文化发达的另一个代表和扩散源,古罗马是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宏扬光大。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社会的终结和封建社会的开端。 2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公元45世纪,南下的日耳曼人和罗马境内的奴隶、隶农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法兰克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14年国家分裂,争夺的三方三分其国,即东、西法兰克王国和中间的意大利。 东欧的封建社会可以上溯到公元882年基辅罗斯的建立。莫斯科大公在推翻蒙古的统治以后开始成为欧洲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沙皇俄国。到19世纪时,它的国土到达了北美洲和中亚,成为一个庞大的农奴制帝国。,第七章 欧洲,52,(二) 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1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扫除了思想政治障碍,为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都程度不同地起到了这个作用。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一直持续到19世纪,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科隆、巴黎、维也纳、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都是革命运动的重要中心。特别是德意志1848年力求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成功的革命、奥地利人民要求废除封建关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革命和1861年沙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度的革命等,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第七章 欧洲,53,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19世纪初期,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 主宰。到19世纪70年代,德、法、沙俄国力不断加强,英国成为世界霸 主。 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 英、法虽然在战争中遭受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 欧洲政治地图上出现了一批新国家。 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把 西普鲁士及上西里西亚划归波兰;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成为一个小 国,匈牙利脱离奥地利而独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其在欧洲的领 土几乎丧失殆尽,退缩到小亚细亚半岛上。 在欧洲,也是在世界上第一次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打破了 资本主义一统欧洲的格局。 19291933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集团与英、法、美“民主”国家 集团的对立、苏联的日益发展壮大,是这个时期欧洲政治舞台的基本内 容。,54,(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政治地图,1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变化 根据波茨坦协定,欧洲有关国家的疆界发生了重要变化。 欧洲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在美国支持下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对峙的格局。2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欧洲政治地图 欧洲是世界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政治地图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制度崩溃,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独立国家数量猛增。 中欧政治地图变化显著。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是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军事防务一体化的主要形式,而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则于1991年6月和7月分别解散,成为了历史。,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二,55,三、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一) 1618世纪: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资本原始积累 (二)18世纪20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与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二节,56,(一) 1618世纪: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资本原始积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 1115世纪,城市兴起、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是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史 上的重大转折,使资本主义关系在西欧城市中得以萌芽。中世纪欧洲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手工业生产是当时城市经济的 物质基础,其中毛织业和冶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市商业的进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别推动了 西欧和近东之间的贸易,加速了地中海北岸城市的繁荣。城市之间、国家 之间的集市贸易,在中世纪中后期迅速扩大。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1618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的时期,是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 手工工场大发展的时期,是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殖民者开始走向海外进行 殖民掠夺的时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对国内农民土地的剥夺(西欧的 “圈地运动”)、推行国债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外进行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和推行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来实施。,第七章 欧洲,57, 欧洲经济的兴衰更替意大利北部城市经济在16世纪衰落了,代之兴盛起来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特别是西班牙在16世纪成为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强国。17世纪荷兰则成了西欧经济的中心,其毛织业、丝绸业、麻布业、造船业、 捕鱼业都很发达,但是更具优势的是对外贸易业,它拥有强大的商船队,有 “世界的海上马车夫”之称,其商业霸权也支撑和带动了它的工场手工业的兴 旺。英国自16世纪开始,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并且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和海外 殖民掠夺,17世纪上半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下半期从荷兰手中夺得海 上霸权,18世纪又挤掉法国,确立了它在印度、北美的殖民霸权,成为18世纪 首屈一指的工业、商业强国和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起首先开 始了工业革命,更加巩固和扩大了英国在欧洲和世界的霸权地位。1618世纪的法国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虽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扩张和 海外殖民掠夺的推动,其工商业状况和经济水平在18世纪时仍落后于英国。德国经济在1617世纪时处于衰落状况,到18世纪下半期,德国西南部的莱 茵区和萨克森的资本主义工场也有广泛进展,但由于封建统治和国家不统一, 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58,产业革命 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这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工业生产布局由分散趋向集中,生产的部门分工和地域分工迅速完成。 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其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为19世纪及以后欧洲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19世纪末期,新的欧洲经济进展不平衡状况越发突出:英国前进速度放慢,法国轻重工业的不平衡以及德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德国在20世纪初成为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 一战使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增长缓慢、危机深刻持久,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垄断地位的丧失。,(二)18世纪20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与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与扩散,第七章 欧洲,59,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今,欧洲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保持了战后世界经济中心之一的地位。战后欧洲经济格局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战后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两大经济集团并存发展 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EC) 经济互助委员会(The Council of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 2欧洲五大地理区的经济发展特征 北欧 西欧 中欧 南欧 东欧(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二节,60,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EC),简称“欧共体”,是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组建的国家经济政治集团。 构成 欧共体是在“欧洲煤钢共同体”(也称欧洲煤钢联营,法、西德、意、荷、比、卢诸国于1951年4月在巴黎签约、1952年7月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也称欧洲原子能联营,上述6国1957年在罗马签约,1958年生效)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即共同市场,EEC,上述6国1957年在罗马签约,1958年生效)的基础上,6国于1965年4月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3者合并为单一的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EC)。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职能 欧共体成立以来,主要在建立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建立总预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在开展司法、内政合作、实施共同的外交安全政策、建立政治联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计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成员国及规模 截至1990年,欧共体共有成员12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总面积236.3104 km2,人口3.42亿(均包含东德在内),1989年12国GDP值48 538.8亿美元,人均GDP约14 200美元;外贸总额23 104.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的37.6。 影响 欧共体为推动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整体经济实力已经可以同美国相比肩,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高级形式欧洲联盟发展的基础。,第七章 欧洲,61, 经济互助委员会(The Council of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简称经互会,是一个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跨欧、亚、拉美地区的国家经济政治联盟。 成员国 “经互会”由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波兰、匈牙利6国于1949年1月成立,1991年6月解体,解体时共有包括上述6国和蒙古、古巴、越南在内的9个正式成员(民主德国因1990年10月两德统一而停止成员国身份)。 职能 经互会以“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科技合作、交流经验等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为宗旨。 影响 经互会在战后欧洲经济中的影响是重要的:经互会成员国总面积达2 540104 km2,总人口达4.46亿,GDP值占欧洲的13左右。,第七章 欧洲,62,西欧是近现代以来率先起步、工业化最早、老牌殖民宗主国集中之地,也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西欧地窄人稠,战后经济以中低速度扩展,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外贸重要,具有众多世界意义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西欧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多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技术和人才等优势的经济性资源。工农业生产和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大陆沿海、沿河和不列颠群岛南部及其沿海。从英国的利物浦向东到欧洲大陆上的巴黎、荷比卢地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北欧地广人稀,战前经济比较落后,战后经济繁荣、稳定,如今已成为欧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最高的地区。北欧各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人文优势发展重点产业部门,形成了发达的水电、冶金、化学、优质钢、特殊钢、机械工业、造船工业、新技术工业、森林工业和食品工业等支柱工业部门。北欧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高,畜牧业是主要的农业部门,渔业重要。人口、城市和工农业集中分布于南部,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 北欧, 西欧,第七章 欧洲,63,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地区(国家)分布不平衡。政治地图和经济体制变化大,民族因素影响深。各国经济政治联系紧密,20世纪90年代以前经济比较发达,90年代以来成为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但是经济恢复的潜力大。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落后,农业重要,但发展滞后,结构是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俄罗斯是东欧也将是世界潜在的经济政治大国。东欧的工农业、城市和人口比较集中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从波兰中部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东欧工业带是欧洲传统工业地带的一部分。,南欧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因素萌发早但进展较慢,战后以来一度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快了经济前进的步伐,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新兴工业崛起快,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园艺业、地中海果品业地位突出。意大利和西班牙是经济大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希腊和葡萄牙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高。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阿尔巴尼亚、马其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中欧资本主义起步较晚,19世纪后期以来进展较快。现在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大多以煤炭资源的开发作为工业基础;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或两者并重;工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或沿河地带。德国西部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是西欧工业带的组成部分,那里第三产业发达,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中欧东、西部原社会主义国家与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明显。德国现在和可见的将来都是中欧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中欧, 南欧, 东欧,第七章 欧洲,64,(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第一,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在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向“欧洲联盟”进军,因此,欧共体-欧盟成为整合欧洲经济的有效平台,许多欧洲国家特别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都在向加入欧盟的目标努力。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从世界超级大国衰退为欧洲一般经济大国。自9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转向正常,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征兆。俄罗斯是联系松散的“独联体”国家的核心,对东欧和欧洲乃至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不可低估。,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标题四,65,五、欧洲经济一体化,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中,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就和水平是最高的。 “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中欧自由贸易协区”(维谢格拉德集团) “中欧倡议国组织”(Central Earopean Initiative CEI)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 ),第七章 欧洲,返回到第二节,66,“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简称欧安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19721973年成立,包含部分美洲、非洲、亚洲国家,其前身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1995年1月改为现名,它是一个主要涉及民权、人权、少数民族、法制和国家安全的区域性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1949年成立的拥有19个成员国(其中欧洲国家16个),是一个以实现区域集体防务、致力于成员国合作和安全的一体化军事联盟组织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简称欧贸联,有小自由贸易区之称,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1960年成立,以实现成员间工业品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从而促进世界贸易为宗旨,迄今仍有3个成员国(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 。,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地理分区介绍之欧洲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