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5章科技运行的社会支撑ppt课件.ppt

    • 资源ID:1430470       资源大小:140.50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章科技运行的社会支撑ppt课件.ppt

    第5讲 科技运行的社会支撑,长沙理工大学,7结合杨振宁的观点,试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意义、原则与步骤。(杨振宁指出,所有研究生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通常是做论文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在做论文之前,是学习已知的东西。学习如何解答书上讲的、老师讲的那些已经被咀嚼过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在做论文的时候,是要寻求未知的东西,需要自己发现和提出那些尚无标准答案,甚至尚不知是否有答案的问题。)8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9 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征。,10试比较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与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区别。,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从培根的归纳主义原则出发,认为科学知识来自于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命题的意义和真理性取决于它的证实。科学通过理论知识的“归并”而发展,不断用更加全面的理论代替原来的理论一个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经验所证实,它就越普遍,其解释力和预见力就越强,它所包括的非错误成份也就越少。波普尔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渐进积累科学发展观认为,一切被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理论其实都是可错的,应能满足可反驳性这种否定性要求。理论的实质就是猜测,它之所以被提出来,在认识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们证伪I否证),否证对科学决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表现。一种理论被否证得越早,科学革命越频繁,科学发展就越迅速。人们越是追求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就是越来越提高理论的信息量,因而也就越来越接近“真理”。依据对科学理论及其发展逻辑的这种理解,波普尔提出了他的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这里P1表示提出的问题,TT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则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推进科学的发展。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不是一系列愈来愈好的演绎系统的递升,“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这是一幅不断革命的科学发展图景。试比较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与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区别。,11 试从科技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为题,谈谈你的看法。12 试比较美国与欧盟当前科技政策的异同,并谈谈对我国科技政策制订的启示。(科学技术政策(STP)是一个国家为了对科技活动的投入、运作、产出、转化各环节进行调控而建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知识生产的科技方针和实现科技方针的体系。 )13试论述现代科学技术负效应的表现形式、形成根源及应对机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产生了惊人的飞跃,伴随着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新的机遇一同到来的是:人口的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的锐减、核战争威胁、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的日趋恶化、基因重组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潜在生物危害,以及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人类新疾病的出现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 ),5.1 科学技术的体制化,科学技术的体制化是指以科学研究、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和推广为主要职业与目标的科技人员和实体组织(如科学学会、各级各类科学教育组织、实验室、学术评价机构以及科学院等)得到社会认可,确立其地位,从而发展为一种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与传播、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转化的系统化社会建制。 17世纪科学体制初步确立科技社会建制的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科技社会建制的新形式,古代未出现真正制度化的科学组织,古代社会尚未出现真正制度化的科学组织。虽然也有某些学派和组织,诸如毕达哥拉斯的政治伦理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印度和埃及的僧侣学校,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创立的天文学校,以及公元前5世纪释迦时代印度人创立的医学学校,也从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但它们大都是一些有闲阶级凭自己的兴趣进行业余活动时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组织。就社会的主导取向而言,“社会也不承认科学凭自身的价值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目标。”这些临时性科学组织的活动并没有固定的社会角色,无法实现某种被认可的社会功能。因此,古代出现的科研人员和临时性科学组织只是科学体制的孕育,而非科学体制化的开端。 J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文艺复兴与科学体制化,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探讨,摆脱了中世纪经院神学的囿封,将研究视角从上帝和天国移到了人和自然界。贝尔纳说,“要充分了解现代科学怎样开始,就必须考虑在文艺复兴时代中开始的实践和知识两方面的转变”。就实践方面的转变来看,在文艺复兴时代,通常存在于学者身上的那种书卷气已很少看到,因为他们把科学研究的目光已投诸现实的世界和人生。他们密切关注实践,积极投身实践。当时一大批航海家的出现,就是典型的说明。就知识方面的转变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注重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注重观察和实验。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已经离开了经院哲学的书斋,走向了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端倪已经显现。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科学体制化初步确立的条件日渐成熟,科学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指日可待。随着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经过科学院、大学和理工学院、科学学会、各种实验室等机构的建立和改革,科学体制化得到确立。JD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11页),5.1.1 科学家的职业化,17世纪科学体制初步确立科学家的职业化是个整体现象。其实直到如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民间科学家,有些人还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不过大部分科学家都是以科学活动作为自己的职业,领取固定的薪资。有人统计,二战后,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工作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人数已有3万人。 (伯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版,201)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是科学家职业化的开始。不过那时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科学家。皇家学会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捐助来维持活动,而不是给发工资。1666年成立的法国科学院产生了15名院士。他们以自身的科学研究为职业,由国家提供生活费,因而应该说他们是历史上第一批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专门科学家。,科技社会建制的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法国科学院的职业化模式渐渐传播开来,其后成立的普鲁士柏林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都效仿它。但是科学院中的职业科学家毕竟数量太少,大多数科学家还是在大学中工作。自然科学在德国大学中得以确立重要地位,促成职业科学家角色的出现,应归功于1809年创办的柏林大学。当时以普鲁士教育大臣洪堡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文主义者和诸如费希特、谢林为代表的哲学家积极倡导大学制度的改革,主张教育应当以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完善其思想道德为目的,而不应以职业训练为目的。为此,应当彻底改变传统大学中重宗教、法律和医学等实用学科而轻视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哲学学科的状况,建立起一种以统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新型大学。在大学中,对科学家角色有重要意义的两大特征,一是学术自由和自治,二是收费讲师(私人讲师)和教授的设置。,5.1.2科学组织的制度化,最早成型的科学组织是英国皇家学会。1662年查理二世批准成立“以促进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1663年正式公布了学会章程。该章程规定,“皇家学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增进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和一切有用的技艺、制造业、机械作业、引擎和用实验去从事发明”。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仅仅是一个皇家认可的群众性组织,而不是职业科学家的组织。第二,英国皇家学会仅仅是上层人物活动的场所,会员身份要求苛刻。第三,它的成分相对复杂。其中既有杰出的科学家,也有不从事科研活动仅参加学会聚会的政治家,以及上层社会中的科学爱好者。,法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是科学组织制度化的第二个阶段。与英国不同,法国的科学运动得到了上层社会丰厚的财力支持,这就保证了法国的业余科学活动能够持续进行下去。这种科学的体制化也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其一,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依然十分稀少,他们大都是一些精英人物;其二,法国科学院作为一个专业科研机构自身仍存在着局限,即由于国家的经济资助,科学家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和从事研究课题,必须完成国家需要的研究任务。这样,法国科学院一度沦为一个管理机构,承担起行政和管理的任务,管理公众事务,处理工业、农业、教育、市政和军事等方面的、与科学无关的问题,为教育部门编写教材、审查发明成果、颁发奖励等。受法国科学院体制的启发,普鲁士、俄罗斯等政府先后成立了科学院。,第三个阶段以德国的新型大学和科学学会、理工学校为典型代表,第三个阶段以德国的新型大学和科学学会、理工学校为典型代表。经过大学改革,自然科学家在大学中的地位的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看到当时德国的学术研究几乎与哲学研究同义,自然科学虽然也在研究的视域之中,但其地位远不如传统的文学、历史、语言等学科。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产生了一大批的科学学会。早在1700年,德国就建立了柏林学会;1751年又建立了哥廷根学会,该学会出版的著名刊物哥廷根学者报大量刊载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为德国的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德国的影响下,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国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科学学会。在德国的高校中,一个系只有一个教授职位,同时研究所受到教授的严格控制。这种僵化体制显然不再适合学科分化的要求。美国的大学在德国大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展了系级组织和独立的研究所,使科学组织更加合理。,第四个阶段以各种实验室、研究所为代表。科技社会建制的新形式:工业实验室的出现,第四个阶段以各种实验室、研究所为代表。实验室和研究所是纯粹的研究机构,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先后出现的形态包括大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和各种研究所。除了推动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之外,实验室制度还加深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大学实验室的工作确认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可,工业实验室确认了人们对科学现实价值的认可。,大学实验室的建立肇始于19世纪初的英国,主要是供教学使用。其兴盛、繁荣并最终对科学体制化产生巨大影响,则发生在德国。1826年,化学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建立了集教学与科研与一体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并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化学家讲授化学研究方法。在其影响下,德国其他大学纷纷效仿,也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如缪勒在柏林大学建立了生理学实验室,马努斯在柏林大学建立了物理实验室,路德维希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生理学实验室,冯特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室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精密自然科学教授席位的设立便相伴而生,德国科学由此摆脱了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世界上最早建立工业实验室的是德国,但就规模与影响而言,远不及美国。1876年,大发明家汤姆逊A爱迪生在明洛公园建立了美国第一个从事应用与开发工作的实验室,19世纪80年代,在卡内基等人的倡导下,钢铁工业也组建了自己的工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和发展,是科学技术体制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方面。,第五个阶段是大科学的出现科学技术成为国家重要部门,第五个阶段是大科学的出现。科学技术体制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20世纪尤其是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实现了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过渡和跃迁。所谓大科学,即是指科学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协同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其基本特征是科学研究的规模大、科研活动实施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科研成果的数量多以及科研成果的影响大。诸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开发都具有大科学的典型特征。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既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技术社会化的客观需求,因而使得科学技术体制化迈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第六个阶段是大科学的出现科学技术成为国家重要部门,科学园区的蓬勃兴起,5.1.3科学活动的社会化,首先,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科学澄清了许多误解,以往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较好的解释。 第三,科学技术进入军事领域,使人们更清楚的认清了科学“双刃剑”的本质。 第四,科学从社会中吸纳所必需的资源。 最后,科学家会主动让公众了解自己的工作。法拉第在英国皇家学会开设“星期五讲座”,将很多少年带入科学殿堂。赫胥黎为了推进达尔文的进化论,曾经与宗教人士展开激烈的辩论。许多科学家写过精彩的科普著作,或者发表言论来影响公共政策。,5.1.4科学知识的体系化,科学知识的体系化推进了科学组织的制度化。新的知识领域的出现,必将要求出现新的科学组织,发展新的研究规范,新的专业杂志和评定委员会也就很快成立了。体系化不但指科学研究领域的分化,同时也有综合化的倾向。当我们将事物独立出来加以研究后,还必须将之放入具体的背景中,以此认识事物的全貌。“复杂性”的概念反映了这种综合化的趋势。同时也要求科学家、科学组织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中,而是自觉加强横向联系。科学知识的体系化,使得科学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呈现出整体面貌。同时科学也作为一个整体接受社会的支持。这些都必然要求科学活动逐渐社会化。,5.2社会的科技思想观念,5.2.1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兴趣、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本身的了解:基本概念、知识、观点对科技政策的态度,5.2.2公民科技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5.3科技硬件资源,5.3.1科技人力资源5.3.2科技财力资源5.3.2科技物力资源,5.3.1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研究国家、区域或特定团体和组织的科技资源投入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一是科技人力资源是可测度的。国际上对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界定具有统一的、客观的判别标准,不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二是科技人力资源概念具有国际可比性。国际上首先比较系统地提出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并可从统计角度进行研究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统计局(Eurostat)等联合编写的科技人力资源手册。该手册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和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分别对科技人力资源的教育和职业范围进行了界定,认为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完成了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第三层次教育,或者虽然不具备上述正式资格但从事通常需要上述资格的科学技术职业的人。参考科技人力资源手册,我们把科技人力资源定义如下: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或科技职业)的人员,也包括具有从事科技活动(或科技职业)潜能的人员。,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活动中最根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万依据OECD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对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测算可以从“资格”和“职业”两个方面进行,科技人才的培养,1 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 人才发展的阶段性a、孕育科技人才经过的几个阶段: 智力萌发阶段 知识继承与能力发展阶段 创造阶段 能力衰退阶段,科技人才的培养,1 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1) 人才发展的阶段性b、日本东京大学度道茂“三万天学习论”: 成长阶段(0岁27岁约一万天); 活跃阶段(28岁54岁约一万天); 充实总结阶段(55岁8l岁约一万天)。各阶段不是绝对分开的,而且各阶段都有开发余地,所以终生教育成为必然。,1 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2) 人才发展群体结构的互补性 人才群体具有一定比例的多种结构,如专业结构、职类结构、智能结构、年龄结构等。(3) 人才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性。,科技人才的培养,2. 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及政策建议巩固基础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继续继续教育,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学科学历结构一些专项人才培育计划提高科技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积极引导科技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5.3.2科技活动的经费支持,1 科技经费投入的实质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技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科技经费投入实质上是一种生产性和战略性的投入。科技经费投入的生产属性,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自身性质。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即知识性和物质性。知识性是指科学技术的成果,表现形式是理论、观念等知识形态,它属于意识的范畴。物质性是指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见,科技经费投入对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经费投入,就不能实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投入的战略属性,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性力量。创造新知识,增加人类知识总量,引导技术革新,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占领市场制高点,最终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科技经费投入是国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环节,具有间接调控宏观经济结构,影响经济运行的战略功能。,2科技经费投入的来源与渠道,在统计国内研发支出总额(GERD)的过程中,通常将一国国内科技投资渠道分为四类:私营企业, 政府机构,高等院校 其他非营利机构增加科技投入的保障是必须要有充足的科技经费来源。在发达国家,除了少数的例外(法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通常是私人资本对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占据绝对优势,也就是说私营企业和民间机构是科技经费投入的两个主要渠道;而在发展中国家往往必须以公共经费的资助为主导,尤其依赖于政府拨款。1997年,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中,这些国家贡献了85%的世界科技经费投入,61%的科技经费投入来自于私人资本,72%的科技研发活动是在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机构的研究机构中进行的。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公共经费所占的比例大都超过60%,有些中东的阿拉伯国家甚至达到90%以上。,科技经费数量是反映一个社会科学技术事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般用研究发展(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投资水平。,3 科技活动经费的配置,政府对科技经费投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维持一定的GERD/GDP比例、改善投资结构和合理配置经费三个方面。要解决GERD/GDP过低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改善科技投资结构,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作为政府投入的补充,尤其是扶植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投资活动,建立类似于发达国家的那种多元的投资结构。西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1)科技基金制(2)私人赞助(3)科技贷款(4)风险投资科技经费的配置要注意两个层次的协调。第一是在广义的科技活动层次,注意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转化与应用和科技服务三类活动的协调。第二是在狭义的科技活动层次,注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协调。,5.3.3科技物质资源的投入,实验装备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很多国家对试验室投入非常大。现如今很多大学的实验室都是老师与研究生日常工作研究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1943年成立,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 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实验室在二战期间由罗斯福总统倡议建立,一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负责管理。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目前共有1.2万名雇员,每年经费预算高达21亿美元。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在此诞生,使这个实验室蜚声海内外。,5.4科技软资源,5.4.1 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的内涵与特点在1623年和1709年,为了鼓励人们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英国先后颁布了保护科技发明的垄断法和保护作者权利的安娜法,建立了最早的专利和版权保护制度。1804年,法国颁布了拿破伦法典,第一次确认商标权也应作为知识产权受到保护。此后,逐渐形成国际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特别是1993年完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一次把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问题联系在一起,结束了关贸总协定过去仅仅把动态商品作为保护对象的状况,将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几乎所有形式的知识产权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在保护期、权利范围和有关使用的规定,均大大超过了现有的任何国际公约.,知识产权的特点:,(1)专有性专有性也称垄断性或独占性,是指知识产权专属权利人所有。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权利的客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就是对权利的一种空间限制。(3)时间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要受时间的限制。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届满,权利自动终止。,2知识产权的作用,(1)激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立后,发明创造者要取得在一定时期内排他的独占专利权,必须社会公开技术内容和专利文献信息,让广大公众认识和了解。 (3)促进先进技术和外资的引进, ,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必须有一个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也即充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4)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5.4.2 科学技术成果的奖励,在科学成为一种职业之前,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根本得不到任何报酬。即使是科学变成一种社会职业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对科学研究的经济报酬也是非常有限的。法国经济学创始人让巴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特别提到脑力劳动报酬过低的问题。他指出:科学家作为研究怎样支配自然规律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使企业从他们的知识中得到巨大利益,而他们在分配时,却只得到产品的极小部分,他们的报酬和劳动是不相称的。直到20世纪初,科学活动报酬过低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910年,罗素和怀特海出版的数学原理,被认为是20世纪初数学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但是,他们用十年心血换来的不是丰厚的财富,而是各自支付50英磅以偿还出版债务。,1 默顿对科学家争夺优先权的分析,是什么原因激励着科学家从事其艰苦的科学发明与创造?科学家为什么会不计功利地选择科学为其一生的职业?科学职业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通过对科学家争夺优先权现象的分析,首先引入了科学奖励系统的概念,从而揭示了科学体制本身的动力机制。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人类天性的表现。自我中心主义是人类的天性,科学家也是人,他们会通过夸大自己的优先权来表现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 相反的观点是,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科学家内心的驱使。(韦伯 ),2 承认和荣誉是对科学家的主要奖励,默顿:科学的中心任务是扩展知识,科学历来把创造性定义为最高价值。优先权之争并非根源于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天性,也非根源于科学家好斗的癖好,而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独创性带来的产物。“只要科学经常持久地从机能方面强调独创性并按照独创性来分配较大的奖励,就可以使优先权的承认成为至高无上的东西。”由此可见,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从科学体制方面所得到的报酬就是科学共同体对于科学家在增进知识方面作出贡献所给予的承认和荣誉,这种承认和荣誉就是对科学家的最主要的奖励。所以,科学奖励系统就构成了一种来自于体制强调方面的动力。,3 科技奖励的实质,科学的规范结构是研究和建立科学奖励系统的理论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建制的目标,一是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科学建制的目标,是要“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即要求科学家们做出独创性的贡献 1942年,默顿首先提出了科学的规范,认为有四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构成了科学的精神气质,即: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教材书134 默顿所说:“承认是科学王国中的通货。”科学奖励系统本质上是科学共同体根据科学家的角色表现情况来分配承认。这种承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是对科学家所作贡献的社会承认。其二是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是对科学家科学能力的社会承认。,4 科技奖励的作用,(1)、激励竞争机制科技奖励系统倡导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从而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科技创造的活动中.(2)、优势积累效应首先,科技奖励系统通过对获奖者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我加强的优势积累效应。其次,科技奖励系统通过对科学资源分配产生影响,使获奖者获得资源分配上的优势,从而在资源分配上产生优势积累效应。第三,科技奖励系统通过荣誉背景的放大作用,使获奖者在奖励的分配上占有优势,从而在荣誉分配上产生优势积累效应。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有着双重作用。,5科技奖励的分类,默顿认为科学奖励主要是荣誉性的,他认为,科学奖励主要分为命名和授予荣誉两类。命名是一种最持久、声望最高的奖励方式。还有其他一些授予科学荣誉的方式,如授予各种奖金、奖章、荣誉称号,或选入科学组织机构等等。默顿的分类系统主要概括了体制化的正式奖励形式,而对非正式的承认方式未加考察。这是他的不完善之处。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建制承认和初步承认两种类型。建制承认是在科学的正式交流过程中,给予科学成果的社会承认。其正式交流渠道主要是科学刊物.初步承认是指科学中的非正式交流,即科学家个人之间进行直接的私下接触。科尔兄弟认为科学奖励系统可以分为荣誉性的承认和职业岗位性承认。荣誉性的承认主要包括荣誉奖励和知名度两种形式。,6、科技奖励的评审,(1)科技奖励评审主体和客体科技奖励评审主体就是由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必须有适当数量的成员,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评审委员会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包括“大同行”、“小同行”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专家来源(行业、学科、领域)分布等方面。评审客体就是评审对象即申报或推荐的科技成果。奖励的对象是人,但评审的对象和依据只能是成果。成果奖的评审对象是单一成果,人物奖的评审对象是累积成果。科技奖励评审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同行评议。,7 科技奖励的奖种及社会分层,中国科技奖励的种类可以分为政府奖励和民间奖励两大类。民间奖励如中国物理学会的吴健雄物理奖,中国数学学会的陈省身数学奖,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亿利达科技奖、陈嘉庚奖等等。按地域分层。任何科技奖励的奖励对象总是分布在一定的地域。按奖种涉及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国际奖、国家级奖、省级奖和地方奖四层。中国的国际奖只有一个,即1922年由原国家科委设立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按部门分层。1999年以前,我国各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科技奖。按行政隶属关系,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各部(委)奖、厅(局)奖和基层单位奖。军队设立的科技进步奖应属于部(委)级这一层次。,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奖者必须在 国家科学技术奖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五百万元人民币。 2000年 吴文俊(1919 ,数学家)袁隆平(1930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黄昆(19192005,物理学家) 2002年金怡濂(1929 ,高性能计算机 专家)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1916 ,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 ,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 ,植物学家) 2008年 王忠诚(1925 ,神经外科专家,开拓者徐光宪(1920 ,化学家、教育家。 2009年谷超豪(1926,数学家)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2010年 师昌绪(192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24,内科血液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我国公民。新中国成立至今60余年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共颁发20次。第一次颁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有3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就是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1982年颁发第二次。从1987年起,国家决定设立三大国家级奖励,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1999年,国家又增设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五大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8科技奖励评审的方法是同行评议。,按评审的性质划分,科技奖励评审方法可分为定性评审和定量评审。定性评审又称为同行专家评估法,定量评审也称专家评分法,评审结果完全由相应分数决定。根据评审委员会开会与否,可分为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可根据评审人员与成果完成人之间是否知晓的情况,分为单盲法和双盲法。单盲法是评审委员知道评谁,但被评者不知评审人的方法。双盲法则是评审人与被评审人互相都不知道的方法。一般认为,双盲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客观的评审方法,可以有效克服马太效应及其他社会因素对评审的不良影响。,9科技奖励评审原则,普遍性原则。即仅仅根据科技工作者的角色表现来分配荣誉和承认,与种族、性别、年龄、宗教、阶级、个人品质等社会属性无关。稀缺性原则。科技奖励是对杰出成果的承认,其价值就在于稀缺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奖项限制;二是署名限制。阈值原则。它是指先对申报或推荐项目进行初评,以淘汰不合要求的项目,然后再进行正式评审。适时评审原则。它是指对评审客体的评审要在最适当的时候进行。过早会影响评审的准确性,过晚会影响激励的效果。回避原则。当请评审委员与科技成果完成者有明显的利害冲突时,该评审委员应回避参加评审。,第二节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一、科技政策的形式和作用1科技政策的主要形式政府制定的各种科技政策一般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予以公布。(1)法律形式例如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反垄断法、技术合同法、技术转让法、国际科技合作法等。(2)政府文件与报告这种形式的科技政策包括各种技术政策报告和各类咨询报告等,如我国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3)纲领、规划和计划诸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欧共体的“尤利卡计划”、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我国的“1990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星火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业计划”等。,2科技政策的特点,(1)综合性。一方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向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地渗透,出现了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趋势。因此,在制定科技政策时,不但要考虑科技系统中的复杂因素,还要综合考虑诸多的社会因素,从而保证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预见性。科技政策还要把握住科学技术发展的复杂性和加速性的特点,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使科技政策具有预见性。 (3)稳定性。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能保证科技活动的连续性和给予科技活动效果的量度以确定的标尺。,二、科技政策的制定,3科技政策的作用 (1)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关系(2)推进和完善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基础影响科技政策制定的因素 :(1)科技活动的基本状况,大致包括:科技活动的基本体制与结构;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活动的后勤保障。,(2)国家科技发展能力与水平的国际比较与评价(3)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4)人力资源结构与规模(5)政府各部门之间科技活动有关政策的配合与协调,2科技政策制定的程序,(1)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就是指上级政府部门根据形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提出各类科技政策方面的问题,再由有关机构组织调研、论证、提出建议、经过审议,然后形成政策的方式。 (2)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是指经专家研究后发现并提出关系到国家各类需要的重大问题,用详细的数据和事实通过严格的分析论证报告形式向上申报,引起国家高层领导重视,再经审议批准而形成政策的方式。 “863计划”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和制定的 .(3)常规性政策制定 各个国家和政府各有关部门一般都有常设性政策管理与研究机构.,三、科技法的含义、特征和作用,1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科学技术法是指调整科学技术活动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性立法,包括宪法规范、促进和保障科技发展的一般立法、科技机构法规、技术评估立法,以及技术交易、发明奖励立法等。第二个层次是与各个新技术领域直接相关的立法,如原子能、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立法。第三个层次是与新技术领域间接相关的立法,例如税法、合同法、标准化法、科研生产协作法以及商业法等。内容:第一,规定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大政方针、根本宗旨和目标任务。第二,确定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的直接领导。第三,保护公民和法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权利。,2科学技术法的特征,(1)规范性(2)强制性(3)稳定性(4)透明性3科技立法的作用 (1)确保国家科技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2)对科技事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3)协调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中的各种关系 (4)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章科技运行的社会支撑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