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袁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ppt课件.ppt

    • 资源ID:1420321       资源大小:22.69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袁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ppt课件.ppt

    ,3、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公元前5世纪开始,欧洲北部被罗马人称作日耳曼尼亚(Germania),在查理曼时代,西欧一度实现过大体上的政治统一右图:加洛林王朝统治着高卢、日耳曼的一部分、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以及西班牙和中欧的某些地区,囊括了西欧主体的大部分,其疆界和欧共体最初六国版图的组合大致相吻合,根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 ,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产生了未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800年查理曼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开创帝国查理曼死后,帝国皇帝这个头衔,一直延续到十世纪,911年东法兰克国王路易四世去世,加洛林王朝终结。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 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至973年在位),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亦非“帝国”(伏尔泰语)右图:1356年颁布的金玺诏书,从此皇帝就一直由七大选侯遴选,而且不许世袭,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和贵族领地、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在论述帝国历史时,往往定义为“第一帝国”;将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称为第二帝国,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称为第三帝国。,1806年,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拿破仑迫使皇帝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为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其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在维尔纳建立哈布斯堡,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结束。,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到底是什么关系?,哈布斯堡王朝的三层意思,第一是指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时代,从1438年到1657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一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担任。第二是指奥地利的那一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帝国。第三是广义上各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帝国,包括西班牙帝国和下属的殖民地。,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主要内容,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二、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三、 17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就开始限制国王的权力宗教:走相对折中的道路。 (1688光荣革命-其中的妥协)国内:1588年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 163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正式联合,取得了政治上的进一步统一; 17世纪上半期国内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对于自由贸易的追求。,1.英国,大宪章的签署,外交:拒绝与哈布斯堡王室联姻,与欧洲大陆尤其是与哈布斯堡王室保持距离使英国以独立的姿态跻身于欧洲政治之中。(孤立主义)英国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期始终将欧洲强国西班牙作为自己的首要敌人。其次,英国的崛起还表现在它已经以海洋作为自己的扩张。,2、法国比较强大,大陆国家,已基本达成政治统一。全国信奉天主教。将打击哈布斯堡王室作为法国的主要目标。黎塞留做宰相。带领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在三十年战争中巩固了法国的大国地位。,黎塞留(16241642)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席枢密大臣(首相),航海和商业总监,封布列塔尼公爵,政治家,外交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奠基人。在其回忆录政治遗嘱中明确宣布“我的第一个目标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标是使王国荣耀” 。“除了公敌之外,我没有敌人”。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具谋略、也最无情的政治家。威尔杜兰,从1624年起执宰相职起,黎塞留执政长达18年。黎塞留的执政方针主要涉及以下两个目标: 其一,对外对抗哈布斯堡王朝,其二,对内加强法国的中央集权。 尽管他是天主教枢机,但是为了法国的兴盛,他毅然决然地推动法国加入新教同盟,将主权至于教权之上。,3、德意志与哈布斯堡王室,德意志远未统一。1517年的宗教改革向神圣罗马帝国提出挑战,德意志被宗教改革的浪潮分成了许多小邦,战乱不已。到17世纪初期由于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反抗已使新教诸侯结成同盟。三十年战争前的形势:一方面新教诸侯要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哈布斯堡王室决一雌雄,另一方面,周边各国也想利用欧洲腹地这一政治分散、争斗不已的局面来打击神圣罗马帝国,扩展自身的力量。,4、瑞典、荷兰、西班牙与意大利,16世纪中期以后,瑞典在波罗的海崛起。1611年,古斯塔夫成为瑞典国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瑞典的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训练出一支在欧洲勘称一流的军队。虽然,瑞典与也想称霸波罗的海的俄国、波兰冲突不断,但17世纪初其主要敌人是企图称霸全欧的哈布斯堡王室。,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控制,到16世纪后期才摆脱其成为独立的国家。在与西班牙的斗争中,它始终得到英国的暗中支持。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荷兰在欧洲政治中心中站在支持新教同盟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西班牙,17世纪初它已结束了鼎盛时期。1588年无敌舰队在与英国的海战中战败和荷兰的独立打击了它称霸海上的计划并使其财政收入大大减少。除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支持外,西班牙几乎面临所有欧洲主要国家的敌视与挑战。,意大利,在17世纪初处于政治上极不统一的局面。在衰落与兴起的大国行列里几乎找不到它的位置。但它在伴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近代民族国家外交方面作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5、波兰与俄国,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是17世纪初东欧斯拉夫民族中最重要的国家。但波兰王权软弱,经济落后。在宗教上,反宗教改革派占优势,拥护罗马教皇,反对新教。在对外关系上,始终与莫斯科公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敌。,波兰与瑞典的战争削弱了它的地位。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它在欧洲政治中的地位更下降了。它的衰落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除了瑞典之外,西侧还巩固了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王室在普鲁士的地位。波兰的衰落与周边强国的兴起在17世纪已初见端倪,到18世纪变化更为显著。,俄国,当时远离欧洲政治中心,经济落后,与波兰和瑞典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南部则受到土耳其的牵制。,二、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两大阵营:(1)哈布斯堡联盟(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并得到波兰立陶宛的支持)(2)反哈布斯堡联盟(法国、瑞典、丹麦、荷兰等国组成,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参加),哈布斯堡的费迪南兼任波希米亚王国国王狂热的天主教徒,1、战争的起因,三十年战争是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宗教冲突(新教和天主教)不断升级的产物。这场战争首先爆发于中欧(波西米亚-捷克,比较富饶,而且是选帝侯,是天主教和新教都想争夺的地方),并由宗教冲突【扔出窗外事件等】发展成为几个重要国家之间的争疆拓土、维护主权的战争。,41,“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当捷克国会代表正与两位德皇钦差进行谈判的时候,愤怒的布拉格群众冲进王宫,按照捷克惩治叛徒的惯例,把钦差从窗口掷出。,波西米亚起义阶段(16181623年)丹麦参战阶段(16241629年)瑞典参战阶段(16301634年)法国参战阶段(16351648年),2、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第一阶段是帝国的内部冲突,第二、 三阶段是帝国与某个国家的冲突,第四阶段则进一步扩大为国际战争, 西欧主要国家都陷入其中。,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代表人物介绍,华伦斯坦(15831634)古斯塔夫二世(15941632),华伦斯坦,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3、威斯特法利亚和会,领土问题: 瑞士、荷兰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独立;法国得到阿尔萨斯-洛林;瑞典在波罗的海沿海取得控制权。宗教问题:确定“教随国定”原则,根据世俗原则而非宗教原则解决争端。确定德意志国家体制,德意志从法律上被分裂-法国的胜利。,4、威斯特法利亚体系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第一,主权独立平等原则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第三,势力均衡原则,局限性:,解决了过去遗留问题但缺乏应对未来变化的机制 丛林状态无法对大国任意扩展其实力进行限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国=法国、瑞典(到今天仍无法解决),1648年后的欧洲主要国家,法国是威斯特法利亚和会上最大受惠国之一。取得阿尔萨斯、梅斯。开始追求“天然疆界”。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周边重要港口、土地和保证国地位荷兰迅速成为重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德意志的碎片化奥地利被削弱,西班牙走向衰落英国在哪里?,追求天然疆界,古代高卢的边界正是由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大西洋、英吉利海峡以及北海构成。对天然边界最早的论述应该是源于红衣主教黎塞留。何谓“天然”?就是将山川河流作为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一种生存屏障法国的边界由自然界所划定,我们将朝四个方向扩张以抵达边界:大西洋、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讨论题(第五周周一)如何看待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遇到的挑战“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三、17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17世纪后半期,欧洲国际关系的核心是路易十四追求霸权的图谋被遏制。,安娜太后与年幼的路易十四,路易大帝(16381715)5岁即位,23岁(1661)亲政,在位72年,亲政54年,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路易十四时代”。 “太阳王”是路易十四最响亮的称号。,凡尔赛宫,马扎然 (1602-1661),重商主义财政总监科尔伯(16191683年)执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国力就越强,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为此目的,科尔伯实行了保护关税,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出口。一是在国内疏通运河,改进道路,清除地方关卡,建立统一的市场;在国外拓展外贸,成立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贸易垄断公司 。二是发展工业,奖励生产,以减少对外国消费品的依赖 。,1、法西战争和比利牛斯条约,法国将加泰罗尼亚占领的部分地区及在尼德兰和法兰斯-孔德的一些城堡还给西班牙,西班牙永久放弃对阿尔萨斯的追求。,比利牛斯条约的影响,法国维护了在威约中获得的利益,扩展了疆界,为下一步的称霸欧洲准备了条件。西班牙的失败则使其大国地位一去不返,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和殖民地。为法国插手西班牙王位问题埋下了伏笔。,2、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它由外来力量引发,但得到英国主教们和主要政治力量的支持。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改变亲法政策,将法国作为主要对手,英法对抗贯穿整个18世纪(直到英国组织反法同盟攻击法国)。,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 1756-1763英胜法败- 牵涉北美、印度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法胜英败-牵涉到北美英、普入侵荷兰 英外交胜利,法陷入外交孤立英、普、荷三国军事同盟 1788 发对法俄奥西,支持土耳其、瑞典-牵涉到波罗的海、中东,3、欧洲的内战和对外扩张,法国是威斯特法利亚和会最大受惠国之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太阳王)(1638-1715)亲政的55年中(1661-1715),法国达到极盛时期,曾一度称霸欧洲。路易十四建立了一支自罗马帝国统治以来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人数与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人数总和相当。路易十四依靠这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政府战争,第二节 欧洲五强的崛起,奥地利,法国,普鲁士,英国,沙俄,“现代欧洲是从战争的铁砧上敲打出来的。”在欧洲历史上,18世纪被称为“启蒙时代”。但正是在18世纪,欧洲战争不断。这些战争,是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中的战争,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战争使欧洲五强崛起,同时也推动了“欧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欧洲是从战争的铁砧上敲打出来的,你要生存下来,不做铁锤就会被做铁砧,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普鲁士国家是靠不断扩张领土而发展起来的。普鲁士的统治者是霍亨索伦家族。1415年这个家族的代表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皇帝那里取得了勃兰登堡领地和选侯的称号。 1618年选侯又取得了波兰的附庸国东普鲁士,因而他就从勃兰登堡选侯一跃而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选侯。1701年,选侯腓特烈一世又以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条件,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取得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又从奥地利夺取了西里西亚。1772年瓜分波兰时,又分到西普鲁士,国土连城一片。,普鲁士的崛起,1415年勃兰登堡领地和选侯,1618年取得东普鲁士,1701年普鲁士国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夺取了西里西亚,1772年夺取西普鲁士,奥地利君主国,1278年奥地利成为哈布斯堡家族世袭领地,1396年奥地利开始成为一个国家实体,1526年获得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匈牙利,16世纪初建立君主专制并成为欧洲强国,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建立起沙皇专制。,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613年俄国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彼得一世改革,目的:富国强兵内容:在军事方面,彼得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经济上,彼得大力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政治上,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强化专制集权;文化教育上,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学校,重视科学,改革文字,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生活方式。,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像,后果:1、俄国迅速摆脱野蛮落后状态,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1700-1740年的战争与和平,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2、北方大战(1700-172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由于他死后无嗣而引发王位继承危机,1701 年 9 月, 英国、 荷兰、 奥地利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协约,组成了抗法联盟, 1703 年葡萄牙也加入大同盟。结果:乌得勒支和约( 1713年4月)、 赖斯塔得和约( 1714年3月),乌得勒支和约的内容:,1、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2、英国取得直布罗陀和纽芬兰、阿卡迪亚和哈德逊湾等北美属地,并获得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3、普鲁士、奥地利获得领土利益,乌得勒支和约的意义,乌得勒支和约表明,英国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但仍是大陆强国;普鲁士的存在得到肯定,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从而建立了新的大陆均势。第一次将“势力均衡”概念正式写进条约,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争的影响,德意志最主要的邦国普鲁士则通过战争取得了王国的地位,从此踏上强国之路。 削弱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虽然西班牙王位最后被腓力五世继承,但乌得勒支和约规定了法国与西班牙不可合并,路易十四称霸全欧的计划被打碎。英国夺取大量法国海外殖民地,巩固了海上优势。从而走上海上殖民帝国之路。,第二节 欧洲五强的崛起,2、北方大战:(17001721),俄国的扩张:基辅罗斯(9C)莫斯科公国(13C)1480年最终推翻鞑靼蒙古压迫。 伊凡四世(15331584)第一个获得沙皇称号(1547年)的大公,对外扩张,北方大战(Great Northern War),1700-1721俄皇彼得一世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和瑞典进行的一场激烈搏斗。著名战役: 纳尔瓦战役 波尔塔瓦战役,1721年尼斯塔特和约(左图)俄国终于获得了波罗的海东岸地区,瑞典的波罗的海霸权宣告终结北方战争最显见的欧洲意义,就是它使俄国从此以一个大国的身分,被正式纳入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北方大战的影响,俄国占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以及拉托维亚大部分,终于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 俄国由一个内陆国家成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为俄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瑞典北方强国的地位被大大削弱,从此衰落下去。,起因:1713年,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颁布国本诏书 传位长女玛丽亚特莉萨1740年10月,特莉萨继位,王权面临挑战 普鲁士德意志三大诸侯国 巴伐利亚 萨克森,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当时奥地利大公同时亦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以争夺奥地利的王位及领土亦即是争夺奥地利所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帝位及领土。,1740年12月1742年7月,普奥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柏林和约1744年8月1745年12月,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德雷斯登和约亚琛和约(1748年10月)普、法、西、撒、瑞奥、英、荷、俄。 战争之后普鲁士正式加入了欧洲列强的行列,从此成为德意志地区除奥地利外最强的邦国。,亚琛和约,有条件地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皇后玛丽亚特里萨及他们的后裔对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继承权;普鲁士获得西里西亚公国和格拉茨伯国 ;哈布斯堡领地帕尔马、皮亚琴察和瓜斯塔拉等公国割与西班牙的唐菲利浦王子;英国和法国各自将战争所得归还给对方。,4、七年战争 (1756-1763),“外交革命”战前国际关系的改组四组矛盾:一是法国坚持“自然疆界”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和称霸欧洲与奥地利的矛盾;二是沙俄夺取出海口、扩张领土与其他欧洲列强的矛盾;三是普奥争雄德意志的矛盾;四是英、法争夺海上和殖民霸权的矛盾。,起因:玛丽亚特莉萨收复西里西亚英普 vs. 法、奥、俄、瑞,七年战争,特点:第一,七年战争摆脱了“王朝战争”的外衣。 第二,英法不宣而战达两年之久。第三,海战范围广、战斗空前激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果:1763年2月,英法巴黎和约,普奥胡贝图斯堡和约,影响:第一,战争对英国地位的变化及其国际影响。英国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最后确立了它的殖民霸权地位。 第二,战争对法国的打击和国际关系影响。 巴黎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殖民势力的衰落。,第三,战争对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影响。通过这场战争,普鲁士“已经以一个对欧洲含有可伯危险的军事强国而闻名”。第四,战争对俄国的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七年战争后的欧洲形势,十分有利于俄国推行扩张主义政策。,“无序”的欧洲走向“有序”,欧洲五强崛起,大国外交渐现雏形国家利益至上:对领土、资源、人口的争夺,对战略要地、海上霸权、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宗教力量下降)古典均势的黄金时代推动国际政治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法(格劳修斯)的发展欧洲观念( Idea of Europe)的形成欧洲协调的梦想还没有成为现实,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早期发展史,乘五月花号的英国移民在北美上岸,五月花号,1、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清教徒前往新大陆,五月花号公约,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Mayflower Compact,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黑奴运抵北美,18世纪中期北美的三幅漫画,印花税法引起的骚乱,愤怒的北美人民在收税官的身上插满鸡毛上街游行,以示抗议。,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5日-10月26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莱克星屯的枪声(1775年4月19日),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5月10日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始招募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统一的美利坚军队的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起草人 托马斯杰斐逊,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三阶段,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战争中英军占了上风,1776年侵占纽约,1777年侵占费城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北美军队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美国赢得了法国和荷兰的军事援助,约克镇大捷。,2、法美同盟与俄、丹等国的武装中立,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对英作战。 1780年12月荷兰也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法美同盟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法国的全面参战和支持-主要是财政支持,也有军队,独立战争不可能打赢,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瑞典等国宣布“武装中立”,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外交空前孤立。,欧洲各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态度,法国:1777年初法国第一批军火运抵北美。1778年2月6日法美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法美同盟后,法国除了派兵直接赴美参战,而且法国舰队还在大西洋运兵护航,对在英国领海的英国舰队发动袭击,大大提高了美军士气,打击了英军力量。,西班牙和荷兰参战:1779年4月,西班牙与法国签订秘密条约。6月21日,西班牙对英宣战。荷兰于1780年11月参加武装中立同盟,英向荷兰宣战。,俄国:武装中立。1780年2月29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发表武装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国船只可以在交战国各口岸之间和交战国沿海自由航行。只有武装和直接用于战争目的的物品为战时违禁品。根据宣言原则,俄国、丹麦、瑞典缔结防务条约,派海军为其商船队护航,并邀请各国加入。除英国外,欧洲各主要强国均加入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孤立之势已成。,3、独立战争的胜利与巴黎和约的签订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对于国际关系的意义,独立: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动了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人权和民主:立宪会议(1787年宪法)联邦党人文集 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外交传统的初步形成:孤立主义(华盛顿的告别演说),美国的崛起: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世界历史:美国是在一种理想化的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是基督教世界第一个没有世袭统治者的国家,也是欧洲正统观念的反叛者。,影响,(一)英国失去了最老的最重要的殖民地,对于不列颠帝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其它殖民地人民是一个有力的鼓舞;(二)法国在这场战争中,支付了庞大的军费,国库濒于破产,加速了法国君主制度的崩溃。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也大大鼓舞了法国人民反封建的斗志,这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维护美国民主制度的原因:第一, 上帝为美国人提供的独特的, 幸运的地理环境;第二, 法制; 第三, 生活习惯和民情。,四、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的国际关系,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欧洲列强对法国大革命的初期反应,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我丝毫不相信皮靴匠和鞋匠会具有政府和立法的天才,我认为,如果把其中一些人绞死,其他人就会清醒过来”。(腓特烈二世:“如果女王活着,就去贿赂周围的大臣,如果女王死了,其国内会一片混乱。”)普鲁士:希望法国革命破换奥法、俄法同盟,使普鲁士在军事上占优势。奥地利:维护与哈布斯堡有姻亲关系的法国波旁王室,但也开始与普鲁士开始秘密谈判。英国:静观事态发展,选择有利时机介入。,2、督政府与执政府的对外战争和外交,从防御性战争到进攻性战争 输出革命 解放欧洲追求“天然疆界”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1795年)打击英国 拿破仑远征埃及(1798) 第二次反法同盟执政府的对奥战争与对俄拉拢,3、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和外交,英国是“制法”的核心,18世纪英法1、七年战争 1756-1763英胜法败- 牵涉北美、印度、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法胜英败-牵涉到北美、英、普入侵荷兰 英外交胜利,法陷入外交孤立、英、普、荷三国军事同盟 1788 发对法俄奥西,支持土耳其、瑞典-牵涉到波罗的海、中东,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第三次反法同盟 特拉法加海战,1805 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 莱茵联邦 神圣罗马帝国崩溃,1806,第四次反法同盟 耶拿战役,1806 提尔西特和约,1807 海上封锁 vs.大陆封锁 西班牙泥潭,1808-14,第五次反法同盟 布伦申和约 (维也纳) 梅特涅出场 奥地利嫁女 拿破仑帝国鼎盛,征俄与第六次反法同盟法俄矛盾 大陆封锁 波兰兵败俄罗斯 1812第六次反法同盟 莱比锡会战滑铁卢1815.6.18肖蒙条约 拿破仑退位 拿破仑帝国瓦解,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战略上的贪婪当地人不断增长的对法国占领军的憎恨 敌军中显著的改进和革新海洋和商业的世界主宰者英国对他的一贯反对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p.329,拿破仑战争的影响,拿破仑战争的结果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 实力均衡依赖两翼法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丧失了在欧洲大陆头号强国的地位英国加强了对欧洲的影响,扩大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霸权俄国以欧洲大国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普、奥依然在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欧洲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浪潮山雨欲来,18世纪后期欧洲外交的几个思考点,外交是国力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军事等国力支持下,外交也是可以动全局的。大国外交,挟势而行;小国外交,顺势而动。外交失势,就是被孤立;外交得势,就是最大限度争取同盟者。18世纪后期的欧洲外交,已经走出欧洲,具有世界性,延伸到北美、中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亚洲(印度),俄土、俄瑞战争与瓜分波兰,俄国的战略目标:瑞典-波罗的海瑞典和丹麦(远一点)控制土耳其-黑海主要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出海口是俄国的重要关切。大陆上:东欧,

    注意事项

    本文(袁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