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ppt课件.pptx

    • 资源ID:1412086       资源大小:3.97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ppt课件.pptx

    目录页,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概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人们常说的“考虑”“设想”“预计”“沉思”“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例如,人们通过对云图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天气预报”,并用它来指导人们是否增减衣物;人们根据对水的研究得出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压强101千帕以下,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升高到100时就会沸腾,变成水蒸气等。这些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二)思维的特征,思维概述,1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凭借一定的媒介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把握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情发展进程的特性。例如,心理学家能根据一些人的外在表现推断出这些人的情绪特征和内心需要;地震工作者可以通过分析动物的反常行为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预报震情;中医可以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等手段推断出病人的病因、确定病症,并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判断依据等。,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二)思维的特征,思维概述,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即“二十四节气”。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思维概述,1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语等。,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思维概述,2综合,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合过程。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二、思维的过程,(二)比较和分类,思维概述,1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等的认识,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经过比较,区分出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例如,教师要讲清楚“普遍”这个概念,应该与相近的“普通”这个概念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对“普遍”这一概念的认识就会更加准确。比较与分析、综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比较是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或特性的鉴别与区分,因此没有分析就谈不上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比较同样也离不开综合,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间的异同,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既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进行综合,离开分析与综合,比较就难以进行。,二、思维的过程,(二)比较和分类,思维概述,2分类,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分类,人们才能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碱、酸、盐等,碱还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分类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学前儿童大多能对颜色、形状、结构、状态及方位进行分类;小学生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少年期的学生已经能够把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并列来进行分类;青年期的学生则会熟练地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二、思维的过程,(三)抽象、概括与具体化,思维概述,1抽象与概括,抽象侧重于分析与提炼,概括侧重于归纳与综合。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是抽象的发展。如果不能抽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无法对这类事物进行概括。抽象、概括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任何概念、原理和理论都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二、思维的过程,(三)抽象、概括与具体化,思维概述,2具体化,具体化是指在大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即运用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例如,我们都知道,鱼离开水之后都不能存活,鲤鱼也是鱼,所以它离开水之后也无法生存下去。思维的具体化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一般的知识,使认识过程不断丰富和扩大。具体化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教授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如果能够结合具体实际例子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容易理解和把握,并且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直观行动思维,思维概述,直觉行动思维,就是指学前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在进行直观动作思维时,只能反映出自身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进行思考。由于直观行动中思维与感知和动作的不可分割性,直觉行动思维一开始就表现出狭隘性和表面性。但这种思维的发展,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为高级思维形式的发展奠定基础。,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二)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概述,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学前中期和末期。儿童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和语言的丰富,为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进行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随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表象也日益积累,表象在思维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学前中期和末期的主要思维方式。,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概述,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严格来说,儿童在学前期只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没有形成真正的抽象逻辑思维。,四、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平的提高,思维概述,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四、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二)思维的发生促进了学前儿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思维概述,认识过程的发展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形成也有着密切联系,思维的出现使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和深刻化,并且出现了高级情感,如道德感和美感。例如,学前儿童已经能够认识美丑,他们会给自己的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根据别人的评判给娃娃换衣服。思维的出现还促进了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使他们开始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并且在活动目的的指导下,坚持把活动进行下去。同时,思维的发生也使学前儿童开始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新生儿刚开始只具有从遗传获得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等),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还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加强。这种适应性不仅表现在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也表现在新生儿对其他物体的吸吮,并通过练习区别乳头和其他物体。最终表现为对不同的物体作出不同的概括性的反应。,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习惯动作阶段(14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婴儿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惯性动作。习惯的获得是通过两种器官活动的联系而实现的,如视觉、听觉的联合,婴儿把脸转向声源,注视着声源的方向,表明有新的因素加入到无条件反射中。婴儿偶然发现自己能发出一些声音,如发出“咕咕”的声音,这些反应让他们感到很满足,因此他们会不断地重复这一动作。这种加入新因素的反应比最初遗传的反射要更灵活,但仍不算是智慧,因为这时婴儿的行动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性。,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三)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410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在婴儿的视觉和抓握动作开始协调后,就过渡到了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婴儿能重复他偶然作出的动作,如反复挤压一只会叫的塑料鸭子。这种联系具有偶然性,是偶然的发现引起了需要,而不是需要引起的新发现。,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四)手段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1012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婴儿开始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来实现简单的目标,用已知的方法来探索新的情境。这时的婴儿开始预料行为的效果,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行为模式去达到一定的目的,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实际智慧。并且,他们这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客体永久性观念,知道在眼前消失的东西依然存在着。,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五)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儿童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能发展新的手段以应对新的情境,会根据不同过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台布上放着玩具,儿童用手抓不到玩具时,便先抓台布,然后拉近台布而获取玩具。抓、拉的动作儿童是原有的动作,但通过拉台布而得到玩具是新的行为组合。皮亚杰把这种现象看成是利用新手段达到目的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不是顿悟,它是以过去的若干行动组合为基础,同时“试误”行为也在感知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六)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1824个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和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不仅能通过许多行为方式的联系产生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还产生了对不在当前的物体的意象,开始出现象征行为。即在实际行动之前,儿童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一)象征思维阶段(24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儿童开始使用象征符号开始作为表征。也就是说,儿童能够凭借某种符号对外界事物加以象征化。例如,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把椅子当汽车开,把小床当舰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化,表明儿童的头脑中有汽车和舰艇的表象,或者说,汽车、舰艇的表象被儿童内化了。这时的儿童也能运用言语或符号在头脑中再现外部世界。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成人意义上的概念,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或代替一类事物,这个时期的语词和符号尚不能离开具体的事物。儿童还常常将事物的运动都看做生命的或类似生命的活动,如“太阳下山是休息了”“花儿开了是因为它喜欢小朋友”等。,二、前运算阶段(27岁),(二)直觉思维阶段(47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以自我中心为中心”思想的出现。皮亚杰说:“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称为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儿童认知的潜在出发点,表现在儿童的思维逻辑、言语和关于世界的表象之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大多数场合下认为事物就是他所知觉到的形象,还不能察觉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很多错觉。而且,这种错觉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观点中,还表现在儿童的情感、言语和价值观之中。,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一)可逆性运算,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能力,获得了运算的可逆性。可逆性并不是现实世界的实际现象,而只是人的大脑的智力活动的结果,更确切地说,可逆性是从人的思维活动的逻辑经验中产生出来的。但是,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表象。,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二)去自我中心化,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解除了“自我中心”的作用。随着自我中心的解除,儿童开始能站在别人的视角上看问题了,能利用别人的观点来校正自己的观点,并检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在同一时间内,儿童也不再局限于集中注意情境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注意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也不只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注意到动态的转变过程。,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三)守恒性,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由于可逆性出现和“自我中心”的解除,儿童出现了守恒的概念。守恒概念是运算结构是否形成的重要指标。具体运算虽已协调成一定程度的整体结构,但这些结构还比较低级,儿童还不能把这种具体运算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个系统内整合起来。一般说来,6、7岁的儿童能掌握连续量守恒(把一个容器内的液体倒入另一个形状不同的容器之中,其量不变)和物质守恒(物质的量不因分割而变化);9、10岁的儿童能掌握重量守恒(把橡皮泥分成若干个小橡皮泥后,其总重量和大橡皮泥相同);11、12岁的儿童能掌握体积守恒(把小橡皮泥浸在液体里,其所占体积与大橡皮泥一样)、长度守恒和面积守恒等概念。,四、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开始),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解放出来,能在头脑中将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能运用语词或其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这标志着儿童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已经完整地建立起来,认知过程也趋于成熟。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较具体运算阶段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逆性。儿童能自由地支配整个大脑系统进行复杂而完整的推理过程,而且能根据某些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一个问题。儿童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并通过系统的论证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一般我们认为思维的发生在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之后,与语言真正发生的时间相近,即2岁左右。词语概括的出现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03岁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经历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词语的概括三个阶段。,一、03岁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一、03岁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一)直观的概括,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儿童最初是对物体鲜明的和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在一个实验中,让儿童长期玩一个红色的皮球,当他能辨认出皮球时,把皮球混入一堆五颜六色的玩具中,这时儿童不仅能轻易地找出红色的皮球,还能指出红色的帽子。这说明儿童在认得一种颜色后,把这一颜色推广到同一颜色的其他物体上了。,一、03岁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二)动作的概括,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这个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各种物体的操作,并且掌握它们的用途。例如,看到杯子就知道是用来喝水的,看到勺子就知道是用来盛饭的。这是儿童初步概括的表现,但是这时的儿童还只能对单个物体进行概括,并且概括的是物体的外部特征,还不能区分物体的主要和次要特征。,一、03岁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三)词语的概括,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词语的概括出现在儿童2岁左右,这时他们逐渐学会对物体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例如,舍弃灯的颜色和外形等次要特征,知道灯的主要特性是照明,当他们感到屋子里比较暗时,就会要求成人将灯打开。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将“试误”作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儿童想要拿桌上的玩具,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踩到桌边的小凳子上手也只是刚好能接触到玩具,他就会去找一个高一点的凳子来,这样很快就能把玩具拿到手了。,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一)3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学前早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利用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儿童3岁左右时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只能对自己动作能接触到的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能对动作之外的物体进行思考。这个时期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产生的,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例如,小朋友正在玩积木,当妈妈给他一个小熊玩具时,他就会放下积木,玩起小熊来。第二,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离不开学前儿童的具体行动。例如,学前儿童在画画前往往没有目的性,只有画完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一)3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学前中期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要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凭借事物的记忆表象进行的思维。到儿童中期,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为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其中,具体性表现在学前儿童已经可以进行具体内容的思维。例如,学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小狗”“小猫”和“兔子”等概念,却还不能掌握“动物”这一抽象概念。形象性表现为这时的学前儿童已经能依靠物体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例如,学前儿童认为儿子就是指年龄比较小的人,他们能够理解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理解为什么爸爸也是“儿子”。,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一)3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学前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也是人与动物思维的根本区别,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到了学前末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具体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几个方面。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时的儿童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学前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对成人教授的概念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而是通过言语交际,将概念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中。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类事物,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概括水平密切相关。例如,学前儿童通过对日常经验的积累,掌握了“星期天”的概念,并且知道星期天的时候不用去幼儿园。,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他们最初对事物的概括大多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的。,学前儿童最初对概念的掌握虽然也用词语表达,但这时他们运用词语概括的内容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是代表某一个或某一些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1)概括的内容以具体特征为主,(2)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儿童对概念的掌握都不准确。,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对实物概念的初步掌握,由于学前儿童的概括水平较低,所以,他们最初掌握的概念,往往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他们掌握的概念数量也十分有限,多半是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如物体名称和动作名称。虽然幼儿期的儿童掌握概念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但就整体发展水平而言,还处于低级阶段。例如,学前儿童对“邪恶”的理解就是像“白雪公主的继母”,对“坚强”的理解就是打针和摔倒的时候不哭。这说明概念在学前儿童的头脑中只是具体事物的符号,并不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在教育的影响下,到学前末期,学前儿童才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为了简单省事,把不易掌握的抽象概念硬灌给儿童。,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对数字概念的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数字概念是一种比实物概念更为抽象的概念,因而对数字概念的掌握发生在实物概念之后。学前儿童在合适的计算教学影响下,通过对实物的不断操作,可以逐渐掌握一定数量的数字概念。学前儿童数字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和数运算的初期阶段这三个阶段。,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对数字概念的初步掌握,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二)36岁儿童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对数字概念的初步掌握,从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对数字概念的掌握遵循着以下顺序:首先,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其次,凭借实物的表象来认识数;再次,开始能在抽象概念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数的概念。,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三)36岁儿童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判断和推理的概念,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三)36岁儿童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四)36岁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1由主要依靠事物具体形象逐渐向依靠语言说明发展,由于受言语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学前儿童常常依靠行动和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例如,当儿童讲故事说到“把球扔出去时”,自己也会随着故事情节作出“扔”的动作;儿童在听科学故事、学习诗歌时,需要依靠图画或实物的帮助才能够理解。随着儿童言语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能摆脱对直观形象的依赖,只依靠语言的描述理解,但是在直观形象的辅助下,理解效果会更好。,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四)36岁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由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联系的理解,学前儿童最初对事物的理解都是孤立的,只能指出其中突出的人物或动作。例如,给一个4岁的学前儿童看童话故事里的插画,在整本书中他都只能指出图画中的某一个对象,“这里有一匹小马”或者“这是一只山羊”。之后,随着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能从成人的语言描述中理解句子和段落,进而了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特征,理解事物的美丑。,二、36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四)36岁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3对事物的表面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儿童对事物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还不能理解其深层的含义。例如,上课时,一个儿童看到墙上挂的气球,就嚷着要玩,其他的儿童看到后也嚷着要玩,教师便说:“玩,玩,你们整天就知道玩!”这时,儿童就会以为教师同意他们去玩球了。因为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能理解教师语言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学前儿童理解的特点,注意不要在他们面前说反话。又如,有两杯等量的水,取出其中一杯倒在比原来杯子小些或大些的杯子里,儿童则根据液面比原来升高或降低而理解为杯中的水比原来增多了或减少了。这些都证明了学前儿童是从表面现象来理解事物的。,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