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

    • 资源ID:1407917       资源大小:4.04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

    2022/11/20,1,一、音韵学及其功能(一)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知识,第六单元 音 韵,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虽然二者都研究语音的,但音韵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属于普通语音学。,2022/11/20,3,(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以诗经、形声字为主要研究材料;(2)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宋),以切韵为主要材料;隋: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大宋重修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以中原音韵为主要材料;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二)音韵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2022/11/20,4,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2022/11/20,5,(三)音韵学的功用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2、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3、是训诂学的工具。4、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2022/11/20,6,(四)学习音韵学的目的 1、有助于学好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声训,通假,古今字等) 2、有助于学好现代汉语,了解汉语史(五)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1、共时观察 2、历时观察 3、比较观察,2022/11/20,7,(一)声母(声,母,纽,声纽,字母) 1、五音、七音(见教材) 2、清音、浊音 3、全清、次清 4、全浊、次浊,二、声母的基本概念,2022/11/20,8,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音。,2022/11/20,9,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即成为“三十六字母”。,宋三十六字母,2022/11/20,11,三、韵母的基本概念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例如:红o、孔o 、贡o三者声调不同,属于3个不同的韵类,而它们所包含的韵母只有一个。韵类有声调的差别,而韵母不论声调。韵部不计较韵头,也不计较声调,因此,韵部的概念比韵和韵母都大。,3.等和呼,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 等是用来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4.洪细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口度小的韵母。,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列,等韵图,2022/11/20,17,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就叫阴声韵。阳声韵:以鼻辅音(-m,-n,-)收尾的就叫阳声韵。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就叫入声韵。,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广州方言保存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例如:,入声韵例字,2022/11/20,20,四、声调的基本概念1、四声:韵文的创造者为了使韵文达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即平、上、去、入四声。2、平仄:就是四声的分类,是平声和仄声的合称。平:中古的平声;现代的阴平、阳平。仄:中古的上,去,入三声;现代上声、去声。3、舒促:是舒声和促声的合称,本是古人用来区分韵尾类别的术语。平上去可叫舒声调,入可叫促声调。,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2022/11/20,22,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言之,急气,缓气)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被)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例:渔,读若论语之“语”,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音鍼。玏,音勒。 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口诀如下: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第二节 中古音,本节学习掌握内容: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二、广韵的声母系统三、广韵的韵母系统四、广韵的声调,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都是较为方便的。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一、韵书介绍研究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韵书。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编排的字典。韵书的特点是把同韵或同音的字编排在一起,便于写诗填词的人选字押韵。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将切韵一系的韵书作为代表。,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魏李登编著的声类。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书成于隋代仁寿元年,即601年。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等人奉敕编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意思是扩大、丰富切韵唐韵。这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现在用得最广泛,被称为宋本广韵,广韵基本上继承了切韵的音系和反切。人们根据广韵整理出来的语音系统叫做“切韵音系”,也称“广韵音系”,这就是中古音音系,代表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广韵是研究中古音的核心材料。,二、广韵编排体例: 第一,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 第二,每个声调下再分韵。一个韵选一个代表字作为本韵的名称,叫韵目。如东韵即以“东”为韵目。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 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如东韵 “同”小韵中有同、仝、童、僮、铜等 45 个同音字。,1.分卷、韻和小韻(一),廣韻層次:,卷,韻,小韻,韻,韻,小韻,小韻,1.分卷、韻和小韻(二),分卷:方式 聲調 卷 ,平,上,去,入,上平聲卷,下平聲卷,上聲卷,去聲卷,入聲卷,1.分卷、韻和小韻(三),分卷:廣韻標示,卷,1.分卷、韻和小韻(四),韻:標示,上平聲卷各韻目錄,韻目反切,東韻,1.分卷、韻和小韻(五),韻:東韻,東韻,1.分卷、韻和小韻(六),小韻:東韻中的小韻,東小韻,1.分卷、韻和小韻(七),小韻:東韻中的小韻,同小韻,中小韻,東小韻,三、广韵的声母系统,广韵的声母在广韵本书中并没有显示出来。清代学者陈澧通过分析广韵的反切上字,发现与36字母并不相同。后来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广韵的声母系统可以归纳为36个或37个。广韵三十六字母表见教材注意与宋三十六字母的区别。,四、广韵的韵母系统 、广韵一共有206个韵。 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 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 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 、十六摄 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十六摄。 归并原则:韵尾必须相同,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通摄 、江摄、止摄 、遇摄、蟹摄、臻摄 、山摄、效摄,、果摄10、假摄11、宕摄 12、梗摄13、曾摄 14、流摄 15、深摄16、咸摄,五、广韵的声调广韵206韵按四声分卷,即平、上、去、入四声,汉语有个声调,是南北朝诗人的发现。中古时期汉语有四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其中的平、上、去是调值的高低升降;入声实际上与韵类有关,是指带塞音韵尾的音节。,古人对四声的认识,非常玄妙。明末和尚真空玉钥匙歌诀 :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明末袁子让字学元元: 大概平声铿锵,上声苍老,去声脆嫩,入声直朴。中古四声的调值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中古的诗人为了押韵,把汉语声调分为两类:平声和仄声。与四声的关系是: 平仄 中古四声 平声 平声 上声 仄声 去声 入声平声又叫舒声,仄声又叫促声。中古诗人写格律诗,对平仄的要求极严。,2022/11/20,42,(一)上古的声母我们这里所说的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上古没有反切注音,也没有韵书和韵图作依据,对上古音的研究起步较晚。上古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节主要介绍上古音的一些特点。关于上古声母的讨论有:全部提出上古声母系统的有三家:章太炎21纽,黄侃19纽,王力先生32纽。,第三节 上古音,王力三十二声母,唇音:帮滂并明 ; 舌面:章昌船书禅;舌音:端透定泥余; 正齿:庄初崇生;齿音:精清从心邪; 喉音:影晓匣;牙音:见溪群疑 半齿:日;半舌:来。,2022/11/20,44,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2022/11/20,45,(二)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考察上古声母系统可用的材料最主要的是谐声字,其次是通假字、声训、异文、直音、读若等文献材料。,1、“古无轻唇音”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取得成就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他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2022/11/20,46,古无轻唇音,意思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一组重唇音帮组声母,即读作双唇塞音的“帮p”母、“滂p ”母、“并b”母和双唇鼻音的“明m”母;轻唇音声母,也就是唇齿音“非f”母、“敷f ”母、“奉v”母、“微 ”母在上古是不存在的,直到中古时期它们才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2022/11/20,47,通假异文: 封域/邦域 附娄/部娄 扶服/匍匐 伏羲/庖羲 芜青/蔓青 汾水/盆水古代注音: 说文女部:“娓,读若媚。”说文肉部:“膴,读若谟。”,2022/11/20,48,声训材料: 释名释州国:“邦,封也,封有功。”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望,茫也,远视茫茫也。”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在堂两旁也。”尔雅释言:“靡,无也。”,2022/11/20,49,谐声字: 非悲辈排裴反版板扳叛 番播潘蟠鄱(番禺) 奉棒捧埲菶 未妹寐昧魅,例如:“微”古读作“明”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文”属于“微”母字,“门”属于“明”母字。谐声字:亡(微)氓(明) 未(微)昧(明),现代方言中还保留着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的例子。像厦门、潮州、福州等方言中只有重唇音,这显然是古音的遗留。例如: 飞(非)费(敷)肥(奉)万(微)潮州 pue hui pui bue厦门 pe hui pui man,2022/11/20,52,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意思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没有“知 ”、“彻 ”、“澄 ”、“娘 ”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这也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2022/11/20,53,通假异文: 冲子/童子 天竺/身毒 滹沱/虖池 孟猪/明都 追琢/雕琢 直/特古代注音: 说文水部:“冲,读若动。” 经典释文:“虫,徐邈音徒冬 反。”“赵,徒了反。”“竹,徒沃反。” “侄,大结反。”“追,多雷反,又对回反。”,2022/11/20,54,声训材料 说文阜部:“陟,登也。” 说文田部:“田,陈也。”谐声字: 登橙澄证撜 兆桃逃跳挑眺 卓掉悼淖 召迢笤苕貂 重动董恸湩,在方言中还保留有古无舌上音的例子。像厦门、潮州、福州方言等。例如: 哲(知)畅(彻)池(澄) 潮州:tiek tia ti谐声字:周(章)彫(端);者(章)都(端);寿(禅)祷(端),2022/11/20,56,3、娘日二纽归泥 “娘日二纽归泥”这个结论是章太炎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古汉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它们在上古归入“泥”母。“娘”母归“泥”母是没有问题的,按王力的看法,切韵还没有“娘”母。“日”母归“泥”母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上古有“日”母,有的认为“日”母应归入“泥”母。,2022/11/20,57,从谐声材料分析,“日”“泥”两个声母上古时期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如”“汝”都是用“女”字作声符的,“女”属于“泥”母,“如”“汝”属于“日”母;“匿”“诺”用“若”作声符,“匿”“诺”属“泥”母,“若”属“日”母。,2022/11/20,58,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是由曾运乾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古的“喻”母在上古一分为二,“喻”母三等归入“匣”母,“喻”母四等归入“定”母。“喻”三归“匣”的结论已被大多数人接受,按王力的结论,“喻”三(有些学者称为“于”母或“云”母)在切韵时还没有从“匣”母分出来。“喻”四归“定”的结论大多数学者没有接受。,2022/11/20,59,从谐声材料分析,上古时期“喻”四与“定”母等舌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音值应该是舌尖中音的某个音,肯定不是中古的半元音j,“地”字以“也”字作声符,“地”属“定”母,“也”属“喻”四;“移”以“多”字作声符,“多”属“端”母,“移”属“喻”四;“偷”以“俞”字作声符,“偷”属“透”母,“俞”属“喻”四。,2022/11/20,60,5、“照二归精”,所谓“照二归精、照三归端”,意思是说,上古时期,中古的“庄”组(“照”二)与“精”组字关系密切,“章”组(“照”三)与“端”组的关系密切,他们在读音上很相近。这个观点主要是由黄侃提出来的,学术界对这个结论尚有不同的看法。,2022/11/20,61,从各种材料分析,上古时期“照”二与“精”组、“照”三与“端”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浞”字,徐邈音“在角反”,“栈”字,徐邈音“在间反”,“浞”“栈”属于“照”二,“在”属于“精”组。,2022/11/20,62,三、上古音的声调 古人对于声调的认识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史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为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2022/11/20,63,1、清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明代陈第认为上古没有声调顾炎武主张“四声一贯”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王念孙和江有诰认为是平、上、去、入2、今人对上古声调的研究王力先生也持“古无去声说”,2022/11/20,64,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有四个声调,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普通话的这四个声调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将中古韵书广韵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归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作比较,可以总结出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2022/11/20,65,“平分阴阳”意思是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类。规律是:古代的全清、次清声母平声字,后来都演变为阴平字;古代的全浊、次浊声母平声字,后来演变为阳平字。,2022/11/20,66,濁上變去是古代的全濁聲母的上聲字,在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變作去聲字。,也有少部分的古全浊上声字例外,在普通话里没变为去声,仍读上声。如:古“定”母上声“窈、挺、殄、袒”,“并”母上声“痞、否、殍、阪”,“群”母上声“俭、窘、强(勉强)”,“匣”母上声“缓、皖、很、浣”,“奉”母上声“腐、釜、铺”。,2022/11/20,67,现代汉语方言大多数同普通话一样浊上变去,少数方言如温州话、广州话则古代的全浊、次浊上声字成为一类阳上调,还有客家、赣方言比较特殊,有一部分全浊、次浊上声字归阳平调或阴平调。,2022/11/20,68,“入派四声”意思是古代入声调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中。清声母入声字分派的规律性不强,不过,全浊声母入声字多归入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多归入去声。例如:,2022/11/20,69,2022/11/20,70,声调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与声母的浊音清化及入声韵尾的消失相关联,这是因为汉语语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完整的系统,一旦音系内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其它成分也会相应变化,从而调整音系格局,保持音系内部的协调性,所以,古代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古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2022/11/20,71,3. 小韵:韵书中把一韵之内而声母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小韵。4. 韵摄:不考虑韵头和声调,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在一起,叫韵摄。5. 韵类:系联韵书中根据反切下字得出来的归类。6、等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等是用来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三十六字母表,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