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pptx

    • 资源ID:1402052       资源大小:412.90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pptx

    1,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委托代理与激励,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信息市场与信息经济,信息收寻与信息系统选择,博弈论简介,信息经济学导论,2,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委托代理理论与激励理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理论、信息市场与信息经济理论。,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导论,3,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3,信息经济学的细化,第一讲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19),(今),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最早出自凡勃伦的资本的性质(1919)。在之后的40年(1919-1959): 奈特、米塞斯和哈耶克从市场信息角度; 马夏克、阿罗和西蒙从统计决策和管理决策角度; 鲍莫尔从福利经济学角度; 里斯曼和皮克勒从信息论角度; 分别对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启蒙作出了贡献。 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产生,5,拓展时期(1970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 演进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59),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970),(今),酝酿阶段(1919-1959)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1970),6,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70),酝酿阶段,1919-1959,从统计决策角度来看,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贝叶斯时代,贝叶斯定理(1763)不仅为统计决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最初的数学分析基础。,索尔斯坦凡勃伦,从严格意义上说,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最早出自索尔斯坦凡勃伦在资本的性质(1919)中关于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论述。,7,1944年创立“预期效用理论”,杰拉德德布鲁,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冯诺依曼,奥斯卡摩根斯坦,8,在信息经济学酝酿过程中,以上著名经济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雅各布马夏克,赫伯特西蒙,肯尼思阿罗,弗兰克奈特,9,他认为,由于企业家愈来愈认识到信息或知识在经营中的效用、信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信息也就无可争议地构成社会的商品形式之一。 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愈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的优势,企业家必然会更多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这样,大量的公共财富和巨大的社会资本,将会被投入到企业和社会的信息活动中。,弗兰克奈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著述颇多: 经济组织(1951); 知识与社会行为(1960)等。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在这部著作中,奈特讨论了作为企业利润基础的不确定性理论以及不确定性与知识交流的关系。,10,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早期,他将学术研究重点放在知识的作用和市场运行机制领域。 1949年9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社会中知识的利用一文,确立了他在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史上的地位。在这篇经典性论文中,哈耶克第一次对传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备市场信息假设提出挑战,同时,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质及其影响做了深刻论述。,11,雅各布马夏克是从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领域转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20世纪3040年代,马夏克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数理经济学和货币理论方面。 50年代后,他逐渐将其研究注意力放在随机决策、信息的经济理论和团队的经济理论三个领域。,1949年完备和不完备信息条件下流动性的作用一文,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以完备和不完备信息为主题的最早的研究文献。 1954年面向组织和信息的的一个经济理论,提出并初步讨论了经济组织内部团队的经济理论。这是马夏克在微观信息经济学酝酿阶段发表的两篇重要论文。 1955团队理论的基础 1959随机决策理论的经验测试等文献,也都与信息经济学的酝酿和产生相关。,12,肯尼思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信息经济学启蒙的贡献不容忽视。他在1957年发表的统计和经济政策与决策理论和运筹学,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经典名篇。,在这两篇论文中,阿罗认为在经济行为过程中存在三种时间,即连续时间、计算时间和累积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连续信息、计算信息和累积信息三个基本概念。其后,阿罗还对三种形式信息的不同效用以及它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3,维克里在20世纪4060年代期间,在所得税和投标、减价的研究中解决了在信息分布不对称条件下使掌握较多信息者,莫里斯则在维克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这两位学者共获199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效地运用其信息以获取利益并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14,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管理决策理论最为著名,与信息经济学的启蒙与产生也有密切联系,在他的早期著作管理行为(1947)和组织(1958)中,我们都能找到这种联系的证据。,赫伯特西蒙,1954年,西蒙与科兹莫斯基等人发表了组织控制部门中的集权与分权一文,明确讨论了经济组织中的经济信息问题。这篇论文的主要成果被充分吸收到后来出版的管理决策新科学和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形成管理决策四阶段理论框架中的“情报活动”概念。,15,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1970年是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阶段。信息经济学一词,出至1959年马夏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此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雅各布马夏克,1968年,马夏克又与日本经济学家宫泽共同创立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这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之一。,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他还认为,申农(1948)信息论中有关事件状态的信息量难以构成一般经济理论中信息价值的基础,在这里,信息量不过是供给价格而非需求价格的衡量尺度。,16,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信息经济学 (1961),希腊经济计划 的统计要求 (1965),经济学与信息论 (1967),分别从管理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和信息论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马夏克和施蒂格勒成为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两个奠基者。,肯尼思阿罗,希尔,17,施蒂格勒在198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公报中,施蒂格勒被誉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早期的三篇优秀论文中,即: 信息经济学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 论寡占(1964)。 这表明他是从纯经济学基础上开展信息经济学研究的。,18,传统经济理论普遍存在着消费者和商业界能够完全了解市场信息的假设,施蒂格勒却认为并非如此。他提出信息与其他商品一样,获得它们需要付出代价,社会消费者和商业界只能获得他们所必须得到的那一部分经济信息,而不是对他们有用的全部市场信息。结果,不完全信息将导致市场价格更加僵化和物质资源的错误配置,而这些又是政府干预难以奏效的市场的基本特征。 当市场价格呈现一定离散时,搜寻成为可能并能从中获利。提出“搜寻”概念及其理论方法,是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搜寻理论经过萨洛普(1997)、戴蒙德(1984)和马肯南(1986)等人的研究得到系统发展,成为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之一。,19,19601970年间,对信息经济学形成作出贡献的还有: 奥茨加(1960) 阿尔曼阿尔其安(1969,1970) 罗伊拉德纳(1961,1968) 埃贡纽伯格(1966) 哈罗德德姆塞茨(1969) P. 纳尔逊(1970),他们对信息成本与定价、资源闲置、信息效率以及信息对雇员工资和生产效率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奠基性研究。,20,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970-今),拓展时期,演进时期,(1970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21,1973年和1974年斯彭斯分别发表了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和市场的信号发送,提出市场中介通过信号可抵消逆向选择效应的信号发送理论。,拓展时期,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 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理论,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由产生形成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22,斯蒂格利茨与桑福德格罗斯曼又发表了信息与竞争性价格系统一文,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间存在悖论的重要学说,认为社会需有适度的市场信息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1976年:斯蒂格利茨发表了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提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在信息非对称的市场仍可通过让信息优势方自我选择的筛选方法来改善自己处境的市场运作理论,即信息甄别理论。,斯蒂格利茨,桑福德。格罗斯曼,23,三位学者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创造性研究,共同荣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斯彭斯,阿克洛夫,24,阿克洛夫(1970) 阿罗(1971,1973,1974,1979) 杰克赫什雷弗(1971,1973,1979) 斯彭斯(1973,1974) 野口悠纪雄(1973,1974) 迈克尔罗斯查尔德(1975,1976) 桑福德格罗斯曼(1975,1976) 斯蒂格利茨(1976,1979) 在许多领域对信息经济学知识范畴和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使这门学科得到较为丰富的发展,并使其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构造。,20世纪70年代,25,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该时期形成,主要表现在微观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中的多数理论都在这个时期被提出来,并得到持续、系统的讨论。 1970年阿克洛夫创立柠檬市场理论 1971年赫什雷弗提出信息市场理论 1972年马夏克和拉德纳完善了团队的经济理论 1973年斯彭斯提出信号发送理论 1976年斯蒂格利茨等提出信息甄别理论 1976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委托代理理论。 施蒂格勒搜寻理论。 马夏克信息系统选择理论。,26,信息价值与信息需求(1971) 信息与经济行为(1973) 较高教育水平的过滤作用(1973) 垂直一体化和信息交流(1975)等多篇论文。,肯尼思阿罗,在这一时期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相继发表:,27,格罗斯曼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四个方面: 与斯蒂格利茨共同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 系统地研究了信息在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信息效率以及异质信息与商业周期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 提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噪声的合理预期理论,该理论使非对称信息理论与合理预期理论得到新的发展。,桑福德。格罗斯曼,格罗斯曼以传统的合理预期理论为基础开展微观信息分析,在信息与合理预期领域建立起一整套新理论,这使他获得1988年克拉克奖章。(美国经济协会每两年授予一位40岁以下的被认为对经济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28,野口悠纪雄(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家)对信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也值得重视。 在19741975年间相继发表: 信息的经济理论 经济分析与信息等论文。,1974年出版了信息的经济理论这部著作分别讨论了 传统经济理论关于完备信息的假设及结果, 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施蒂格勒、阿罗、纳尔逊等人的思想), 马夏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信息的经济理论一书使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60年代)信息经济理论得到了一次总结。,29,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信息经济学发展由拓展转为演进,其特征是由基本理论的创立转向理论的系统化和逻辑化。该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演进时期,相继出现数本代表性著作。对信息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的研究。,30,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1982) 加兰廷和莱特合著的信息经济学(1981) 麦科尔主编的不确定性与信息经济学(1982) 唐纳德金等人合编的信息经济学精选文集(1983) 阿罗的信息经济学(1984) 野口悠纪雄的信息的经济理论(1983)等。,相继出现数本代表性著作。,31,1979年,赫什雷弗和赖利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并认为它们分别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对信息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32,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兰伯顿(1984)分别以信息经济学的出现和组织与信息经济学为题,系统讨论了微观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尼尔卡卢纳尔顿(1986)也对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范畴和研究主题进行了描述和剖析。 这些事实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与以往时期的发展有所不同。,出现了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的研究。,33,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得到长足发展,信息经济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贝茨艾伦(1983,1986,1990)对信息商品及其市场价格的研究; 美国福利经济学家T. 西托夫斯基(1990)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行为的分析,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4,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韦斯、罗伯特维里克查尔和本洛克伍德; 英国经济学家:托尼劳森、希恩麦康奈尔; 法国经济学家:杰克斯克里默; 加拿大经济学家:Y. 科特维兹; 德国经济学家:耶尔格芬施廷格;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G 瓦格纳; 日本经济学家:井川一宏; 丹麦经济学家:托宾安德森; 以色列经济学家:埃拉金考茨。 通过他们各自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和国际化。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兴经济学。,35,制度主义经济学 对信息经济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罗纳德科斯、阿尔曼阿尔其安等。 他们有时被称为制度学派成员,有时被称为信息经济学家。 制度学派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相互融合,是当代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流之一。,36,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经济博弈论学者,也可以看做是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间接证明。,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茵哈德。泽尔腾,纳什以其创立的纳什均衡而出名,典型的纳什均衡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完全信息,二是特定环境(或静态环境)。,泽尔腾则对不同时期的动态条件下博弈双方在信息传递基础上的博弈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海萨尼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理论。,37,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逐步进入欧美高等教育的课堂和研究生教材中,这标志着信息经济学正式成为主流经济学知识。,38,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目前,美国在信息经济分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研究与教学体系,39,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日本一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研究领域最具特色。,开展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基地,40,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经济学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 中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国外大约晚了20多年)当时,偏重于应用信息经济学或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注重理论信息经济学或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1989年,成立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每年召开信息经济学学术年会,一直延续至今。 1996年,中国的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目录中首次单独列示和介绍了信息经济学这一学科。,41,3,信息经济学的细化(五大领域),一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领域,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理论、搜寻与网络搜寻理论、不确定性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二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经济学领域,包括网络经济学、媒体经济学、信息商品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金融信息经济学、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等;,三是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领域,包括信息产业经济学、电信经济学(含互联网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含计算机经济学与软件经济学等)、专利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四是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包括企业信息组织与信息化、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研究、信息管理经济学(含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五是宏观信息经济学领域,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信息经济学(含信息贸易、世界信息经济等)以及新经济研究等。,42,1.针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深化与扩展研究 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及实证研究 激励契约理论 激励管制理论 防犯串谋的激励机制设计 委托代理信任理论 委托代理成本理论 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的“所有权控制权”理论(GHM模型) 不完全契约理论 信息滤波理论等内容。,微观信息经济学,43,2不完全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的深化与拓展研究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信息甄别等理论的应用。 21世纪以来,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非对称信息模型尤其在金融经济学、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不断深化地应用。 以金融经济学为例,信息经济学对于: 金融噪声交易理论、羊群行为理论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资产定价 公司财务、金融中介、宏观货币政策 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44,3搜寻与网络搜寻理论研究 以施蒂格勒创立的传统的搜寻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不相衔接),包括信息搜寻、房地产信息搜寻与市场效率、网络搜寻效率等研究;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戴蒙德等创立的搜寻均衡理论和方法为线索,坚持发展与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相衔接的搜寻理论。,45,4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 一般期望效用理论以及状态 偏好和风险厌恶的经济理论 雅克德雷克对不确定性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理论、消费者决策和产业决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行业动态分析理论。 刘怀德在其博士论文中展开了对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并著书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国内还翻译出版了赫什雷弗和赖利的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46,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借助博弈论工具表述信息经济学的经典思想,博弈论借助信息经济学的经典思想,特别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等概念进一步提高了博弈论的影响力和解释力。 艾里克拉斯缪森的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为代表之一; 将博弈论思想与信息经济学思想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如声誉理论的研究、声誉制度理论; 合作博弈的进展,包括联盟博弈解、Shapley值等; 演化博弈或进化博弈。,47,在国外文献中,研究者们通常并不刻意强调信息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或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区别,甚至将后者看成是前者在互联网时代的自然结果,即网络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就是信息经济学,或者是信息经济学在网络时代的最新发展而已。本书也坚持这种看法。为了更好地阐述信息经济学的进展,本书依然将它们分别讨论,主要包括6个方向的研究:,网络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经济学,48,1网络经济学 包括网络外部性、网络效率与福利、网络产业管制制度、弱关系力量假设与社会资源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嵌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 美国网络经济学研究: 19931997年形成第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以互联网本身为研究对象,研究诸如定价、资源配置、网络标准兼容性和网络外部性等问题。 1998至今为第二阶段的发展,主要研究与电子商务经济学相关的经济问题,如网络营销与网络广告效应(Andrew, 1999等)。,49,2001年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乌家培,2001)等活动。 乌家培(1996、2002)对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萧琛(1998)、纪玉山(2000)、赵守香(2001)、黄宗捷(2001)、陈友龙(2001)、孙健(2001)、盛晓白(2003)等分别出版了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的专著或教材。,50,2电子商务经济学 包括电子商务市场基础、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网络金融和网络贸易,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电子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Soon-Yong Choi等出版了电子商务经济学(1997)。 2001年杨小凯等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电子商务的网络决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2003年Nir Vulkan出版了电子商务经济学:对理解和设计在线市场的战略指导。,51,国内研究有: 芮廷先出版的电子商务经济学 吕本富(2003)对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经济学进行了研究, 谢康、肖静华和赵刚发表的电子商务经济学对电子商务市场与厂商的竞争进行了相关经济学分析。 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潘勇的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李莉的电子市场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模型研究和中国农业大学赵冬梅的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问题研究等博士论文,均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发展。,52,3媒体经济学 媒体经济学包括新古典视角的媒体经济学和传播的政治经济学两大领域。1998年美国创办了媒体经济学杂志,研究涉及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电信等领域的经济问题,主要研究媒介经营与媒体管理、所有权和新闻出版经济学等方向。,53,4信息商品经济学 信息商品经济学包括数字信息商品(如软件商品)价值分析、信息商品价值分析、信息商品生产与交换理论、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学、信息商品盗版理论等研究。 Varian 对此做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Shapiro and Varian(1999)的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图1-5)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国内; 于春晖等(2003)对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定价模式进行了研究。,54,5信息系统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包括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信息系统成本与收益、信息系统评价模型与方法、信息系统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信息劳动经济学等内容。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出现不少研究成果。,6金融信息经济学 金融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领域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货币的信息弱势地位与强势地位等内容(刘彦平、田光,2003等)。,55,7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 计算经济学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由计算机模拟的经济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大量的模拟实验来研究各种复杂经济现象。目前,该领域的成果已经在博弈论、制度经济海陆空、行为经济学领域获得一定程度的应用。,56,1信息产业经济学 信息产业经济学涉及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风险投资、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投资与产业集聚、信息产业成长周期与产业转移、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信息产业外包等内容。 国内的主要成果包括肖静华的IT业跨国投资与国家竞争力(2001)、王明明的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2001)、娄勤俭主编的IT产业新视角丛书四册(2003)、陈利君等的中国与印度信息产业合作新趋势(2003)等。,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57,2电信经济学 电信经济学包括电信产业管制竞争分析、电信垄断研究、电信运营商经济分析、无线电管理的经济分析,以及互联网管制与接入等内容。 例如,张昕竹、让拉丰等的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2000)。钱春海和肖英奎(2003)从网络外部性、市场锁定和标准选择角度,对联通CDMA与移动GPRS市场竞争进行了经济分析。,58,3信息技术经济学(含计算机经济学和软件经济学等) 信息技术经济学涉及信息技术路径依赖理论、锁定理论、计算机硬件投资、运营管理、服务器外包、软件成本与收益、软件研究开发、软件兼容性与标准化的经济分析、软件外包和国际分工等研究。 例如,原毅军等(2004)对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软件产业技术扩散进行了分析,李贝贝和黄锋(2004)对软件业的技术兼容性及其选择策略进行了研究。,59,4专利经济学 专利经济学主要沿着三条主线发展: 试图建立增进社会福利的专利保护期的研究; 将衡量专利制度保护程度的指标拓展到除专利保护期限外的其他领域; 围绕专利制度的社会评价展开分析。,60,5知识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包括知识经济的形态与发展、知识经济的经济特征、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关系、知识资本、知识竞争与垄断,以及国家知识优势等研究。 以知识资本的研究为例,主要涉及知识资本的属性与构成要素、知识资本的管理过程、知识资本评价理论与方法。,61,主要包括: 企业信息组织与信息化 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 信息管理经济学(含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等领域的研究。,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62,1企业信息组织与信息化 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出现新成果:例如:Benjamin、Shao和Winston(2002)通过两阶段分析公司层面的数据研究企业生产流程中信息技术对技术效率影响的方法。研究表明,IT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反过来又引起生产率的增长。 Bruce Dehning 和Theophanis Stratopoulos(2003)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地位。其中,管理技能与持续竞争优势是正相关关系,而且竞争者的知识与持续竞争优势是负相关关系。但是,没有针技术上的IT技能或者IT基础设施可以作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源泉。 沃伦麦克法兰、查理德诺兰和陈国青(2003)等对信息技术战略与竞争优势的专题进行了研究。,63,2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研究 该领域涉及虚拟组织的形态与特征、虚拟组织/虚拟企业的交易成本与制度变迁、虚拟组织/虚拟企业的竞争与垄断形式等。 Steven Goldman和Roger Nagel等(1994); Hodge、Anthony 和Gales(1996)等对虚拟企业理论进行了研究; 国内李维安等的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2003)为虚拟组织研究的代表作之一。,64,3信息管理经济学(含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的研究 我们将研究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管理的经济问题的领域统称为信息管理经济学,它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企业CIO管理、知识挖掘与知识管理中的经济研究等。 霍国庆(2001),左美云、李东和董小英(2003)等在该领域形成了研究成果。 在国内情报学和图书馆学领域,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经济问题,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65,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信息经济学(含信息贸易、世界信息经济等)以及新经济研究等。其中,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领域出现不少研究成果。,宏观信息经济学,66,1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研究 在国外,这个领域的研究长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对于信息技术与生产率的关系,形成了国家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 在国内,周先波(2001)等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较好的总结和概括。 杨春学(2001)根据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研究成果,对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进行了综述。,67,2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 Jorgenson和Stiroh(1999)对信息技术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在国内,许晶华(2003)对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拓展, 徐升学和毛小兵(2004)对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 汪斌和余冬筠(2004)则基于计量模型对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68,3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研究 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研究领域: 2001年武汉大学主办了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讨会。 叶初升、徐长生(2001)对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宋玲和姜奇平(2001)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应用; 周振华(2002、2003)对信息化与产业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 姜爱林(2004)对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 孙矩等(2003)对区域经济信息化进行了研究;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和乌家培(2004,2006)从趋同理论和方法角度建立起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数理模型,为进一不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69,4国际信息经济学研究 国际信息经济学研究包括世界信息经济、全球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结构的跨国比较、信息贸易与网络贸易等内容。 例如,谢康(2001)对世界信息经济与国家知识优势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企业知识优势和国家知识优势假说。,70,5新经济研究 新经济研究包括新经济特征、新经济指标、新经济对经济增长和全球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19992001年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系列报告,20012003年OECD电子商务系列报告等,均对新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有影响的剖析。 20002002年期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2002年后开始衰退。 夏振坤(2002)认为,新经济研究主要涉及报酬递减与报酬递增律的争论、劳动分工理论的争论、垄断的新形式以及新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关系等,提出马歇尔的均衡是否依然有效等问题。,71,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