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病理生理学病生课件.ppt

    • 资源ID:1394720       资源大小:6.17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理生理学病生课件.ppt

    通常将失血性休克分为三期,是根据 A发病经过的天数 B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C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D有无代偿作用 E有无并发症,C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复习题:,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通常将失血性休克分为三期,是根据 C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复习,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血流变慢 B血浆黏度增大 C红细胞聚集 D白细胞贴壁 E血小板黏附聚集,D白细胞贴壁,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D白细胞贴壁 病,导致休克难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酸中毒 B肾功能衰竭 C心功能不全 DDIC E休克肺,DDIC,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导致休克难治的最主要原因是DDIC 病理生理学(石磊)病,下列哪项不是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 A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增加 B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C组织损伤,大量组织因子入血 D血液浓缩,血黏度升高 E红细胞和血小板大量聚集,A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增加,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下列哪项不是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A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增,DIC形成后将使休克恶化,是因为 A加重微循环障碍 B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 C凝血和纤溶产物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 D出血导致循环血量更加减少 E导致器官栓塞、梗死,A加重微循环障碍 B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 C凝血和纤溶产物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 D出血导致循环血量更加减少 E导致器官栓塞、梗死,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DIC形成后将使休克恶化,是因为 A加重微循环障碍 B,第11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授课教师:胡业佳,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7,第11章授课教师:胡业佳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7,目录,DIC对机体的影响及发生机制,DIC的诱发因素,概述,DIC病因及发病机制,DIC的分期与分型,DIC,DIC的防治,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8,目录DIC对机体的影响及发生机制DIC的诱发因素概述DIC病,DIC的研究简史,DIC,第一节 概述,100多年前,开始认识DIC 50年代初,开始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60年代中期出版DIC的论著当前的研究主要从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角度,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9,DIC的研究简史DIC第一节 概述100多年前,开始认识D,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0,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亢进,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blood clotting functional disorder,microthrombus form,bleed,DIC,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1,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第二节 D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 常见病因,2. 严重创伤:刀伤、枪伤、冻伤、烧伤,3. 产科意外: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4. 恶性肿瘤:,5. 大手术:,7. 其他:蛇毒、休克、血管内溶血,6.药源性DIC:,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2,第二节 D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 常见病因2. 严重创伤,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3,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3,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4,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4,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5,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5,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6,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6,一. 凝血过程,(一)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过程,(二) 凝血酶的形成,(三) 纤维蛋白的形成,二. 抗凝血过程,三. 纤溶系统,二. 抗凝血过程,三. 纤溶系统,DIC,凝血与抗凝血的基本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7,一. 凝血过程(一)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过程(二) 凝血酶的,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a,a,a,TF,a,Ca2+,PL,Ca2+,a,内源性凝 血途径,外源性凝 血途径,选择通路,传统通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生理,一. 凝血过程,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8,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aaaTF,二. 抗凝血过程,1. 细胞抗凝,2. 体液抗凝,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肝素,DIC,凝血生理,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19,二. 抗凝血过程1. 细胞抗凝2. 体液抗凝抗凝血酶-,三.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凝血生理,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0,三.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激活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1.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激肽释放酶,2.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三. 纤溶系统,由血管内皮细胞、集合管、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1,1.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1.VEC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单核细胞在正常时不表达TF,不启动凝血系统2. VEC可生成PGI2、NO、ADP酶等物质,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3. VEC可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促进纤溶过程4. VEC可产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抑制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可表达凝血酶调节蛋白TM而抗凝,血管内皮细胞一旦破坏,抗凝发生障碍,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2,1.VEC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单核细胞在正常时不表达TF,不启,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3,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3,凝血,抗凝血,1.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激活开始)2.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因子激活开始),1.体液抗凝;,2.细胞抗凝,3.纤溶系统功能,4.完整的血管内皮;,DIC,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4,凝血抗凝血1.内源性凝血系统1.体液抗凝; 2.细胞抗凝3.,患者女性,妊娠39周,下腹痛待产3小时入院。妊娠8月产前检查,诊断“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体格检查:T 36.8,R 20次/分,P 88次/分,BP 150/100mmHg,皮肤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分娩经过:进入第二产程不久,孕妇在用力分娩时有气促 ,随后不久产出一男婴,觉气促加重。R 28次/分,心悸明显,P 130次/分,产道大出血,1200ml以上,不凝。BP 90/60mmHg。,案例11-1,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5,患者女性,妊娠39周,下腹痛待产3小时入院,实验室检查:RBC:1.501012/L,Hb:50g/L,WBC:11.0109/L,PLT:45109/L。尿蛋白(+)、RBC(+)、WBC(+)、颗粒管型(+)。凝血酶原时间(PT)25s,凝血酶时间(TT)21s,纤维蛋白原定量(Fg) 0.98g/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外周血红细胞碎片6、D-二聚体实验(+)。产后观察见注射部位有血肿、淤斑。抽血检验及病理活体检查报告称血中有羊水成分及胎盘组织细胞。,案例11-1,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6,实验室检查:RBC:1.501012/L,,下周病例汇报: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P118 案例13-1,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7,下周病例汇报: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7,DIC发病首要基本环节:,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第二节 DIC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8,DIC发病首要基本环节: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第二节 DIC,二. 发病机制,1.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反应,2. 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两大机制,第二节 D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29,二. 发病机制1.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反应2. 组织,1.胶原暴露,固相激活因子,3.释放TF,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4.胶原暴露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1.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凝血反应,2.因子的液相激活与放大,5.内源性抗凝血功能降低,二. DIC发病机制,1、内皮损伤使得一些抗凝血系统功能 降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产生减少2、内皮损伤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产生减 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产生增多。 纤溶活性降低3、内皮损伤使PGI2、NO、ADP酶等物质产 生减少、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降低。,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0,1.胶原暴露,固相激活因子3.释放TF,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2 、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反应,(1)、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手术、胎盘早剥、恶性肿瘤等引起组织破坏,释放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Fa 可激活F和F,产生凝血酶又反馈激活F、F、F、F等扩大凝血反应。,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1,2 、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反应(1)、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手,TF大量释放,、Ca2+,a,组织损伤,启动凝血反应,TF:一种跨膜糖蛋白,胎盘肺、脑、前列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含量丰富。,创伤感染产科意外恶性肿瘤,Fa 可激活F和F,产生凝血酶又反馈激活F、F、F、F等扩大凝血反应。,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2,TF大、Ca2+a组织损伤启动凝血反应TF:一种跨膜糖,(3)、其他促凝物质释放入血,(1)、血细胞大量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加速血凝。(2)、蛇毒、胰蛋白酶释放入血可促进凝血酶生成;恶性肿瘤可分泌促凝物质,激活凝血反应。,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3,(3)、其他促凝物质释放入血(1)、血细胞大量破坏,白细胞和,正常内皮细胞(电镜扫描),血小板附着受损的内皮细胞表面(单箭头指示)。,血细胞大量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加速血凝。,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4,正常内皮细胞(电镜扫描) 血小板附着血细胞大量破坏,白,血栓形成过程,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5,血栓形成过程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病理生理学,图示在ADP作用下, 血小板变形。,图示微血栓内的血小板,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6,图示在ADP作用下,图示微血栓内的血小板病理生理学(石,三、病理 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的微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沉着。,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7,三、病理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7,第三节 DIC的诱因,一.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二. 肝功能严重障碍,三. 血液呈高凝状态,四. 微循环障碍,四大诱因,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8,第三节 DIC的诱因一.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二.,第三节 DIC的诱因,一.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全身性施瓦茨曼(Shartzman )反应 第一次小剂量内毒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被封闭 第二次注入内毒素DIC,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内毒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促凝物质的功能障碍,可吞噬或清除血液中的内毒素、凝血酶、凝血因子I、FDP及其他促凝物质,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39,第三节 DIC的诱因一.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全身性,二. 肝功能严重障碍,第三节 DIC的诱因,清除凝血物质能力降低,产生抗凝物质减少,细胞坏死释放TF,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0,二. 肝功能严重障碍第三节 DIC的诱因清除凝血物质能力降,三. 异常的凝血状态,(一)、 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作用因子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多,(二)、血脂升高 高脂血症血中胆固醇、磷脂、三酰甘油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第三节 DIC的诱因,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1,三. 异常的凝血状态 (一)、 凝血因子增多:(二)、,(三). 抗磷脂抗体形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A)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A是一种可以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的状态的抗体,可作用于凝血的多个环节。主要攻击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细胞膜,促进凝血,血栓形成。通过抑制C蛋白活化和活性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 异常的凝血状态,DIC的诱因,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2,(三). 抗磷脂抗体形成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由,(四)、血栓调节蛋白(TM)减少,TM是内皮细胞上膜的凝血酶受体之一,与凝血酶结合后,可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并大大增加蛋白C的作用是促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抗凝成分,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3,(四)、血栓调节蛋白(TM)减少TM是内皮细胞上膜的凝血酶受,(五)酸中毒1、血液凝固性增高2、血小板聚集性增强3、酸性代谢产物损伤内皮,启动凝 血系统4、提高凝血酶活性,肝素等抗凝血 成份活性减弱。,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4,(五)酸中毒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4,四. 微循环障碍,休克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血液浓缩,后期血液泥化状态而淤滞。,第三节 DIC的诱因,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5,四. 微循环障碍 休克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血液浓缩,第四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一. DIC 的分期,1. 高凝期:Hypercoagulability,2. 消耗性低凝期:Hypocoagulability,3.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6,第四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一. DIC 的分期1. 高凝期,典型DIC的3个时期,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期,凝血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纤溶系统继发性激活,纤溶酶大量生成;FDP生成;,实验室检查,血液凝固性,升高,降低,降低,凝血时间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 , FDP,3P试验阳性凝血酶时间延长,(一)分期,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7,典型DIC的3个时期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二)分型,按DIC发生的速度分为1.急性型:急性溶血、严重创伤、羊水栓塞、重 度感染。 2.亚急性型:急性白血病、癌症扩撒、宫内死胎 3.慢性型:慢性肝病、胶原病、海绵状血管瘤。,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8,(二)分型 按DIC发生的速度分为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8,案例11-2,患者,男性,36岁,咽痛3周,发热伴出血倾向1周, 3周前无明显诱因咽痛,服增效联磺片后稍好转,1周前又加重,发热39,伴鼻出血和皮肤出血点,咳嗽,痰中带血丝。外院验血Hb94g/L,WBC 2.4109/L,血小板38109/L,诊断未明转来诊。病后无尿血和便血,进食少,睡眠差。既往健康,无肝肾疾病和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I大,无分泌物,甲状腺不大,胸骨有轻压痛,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率齐,无杂音,肺叩清音,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Hb90g/L,WBC2.8109/L,分类:原始粒细胞0.12,早幼粒细胞0.28,中幼细胞0.08,分叶细胞0.08,淋巴细胞0.4,单核细胞0.04,血小板30109/L,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0.91,红系细胞0.015。凝血检查:PT19.9,对照15.3,纤维蛋白原1.5g/L,FDP180g/ml,3P试验阳性。粪便隐血(-),尿蛋白微量,RBC多数,X线胸片(-),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49,案例11-2 患者,男性,36岁,咽痛3周,,按DIC 的代偿情况分为 1.失代偿型 2.代偿型 3.过度代偿型,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0,按DIC 的代偿情况分为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0,一、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二、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三、休克微循环功能障碍,四、贫血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第五节 DIC的临床表现,四大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1,一、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二、器官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三、休克,DIC 最常见临床表现,一. 出血,皮下出血:淤点、淤斑、广泛出血,DIC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2,DIC 最常见临床表现一. 出血皮下出血:淤点、淤斑、广泛出,颅内出血,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3,颅内出血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3,肺出血,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4,肺出血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4,其他部位,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5,其他部位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5,DIC出血特点:,多部位同时出现,出现突然,一般止血药物治疗无效,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6,DIC出血特点:多部位同时出现出现突然一般止血药物治疗无效病,出血机制,1. 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2. 继发性纤溶亢进,纤溶酶,纤维蛋白(原)降解,水解多种凝血因子,3. 纤维蛋白原(FDP )增多,FDP 的来源:,血浆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生成的一组具有抗凝活性的碎片。,FDP 的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及对抗凝血酶作用,FDP 的组成:,X、Y、D、E,a、b、c、D-二聚体,第五节 DIC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7,出血机制1. 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2. 继发性纤溶亢进纤纤维蛋,3P试验: 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test)目的:检查X片段的存在原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中原与FDP X片段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 意义:DIC患者呈阳性反应。,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8,3P试验: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8,3P test:,多聚体凝块(Fbn),X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多聚体,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59,3P test:鱼精蛋白游离单体(FM)多聚体凝块(Fbn),D-二聚体检查: D-二聚体是指FDP中D片段的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原理:一般情况下,纤维蛋白比纤维蛋白原更易被纤溶酶分解。只有当纤维蛋白原首先被凝血酶活化产生纤维蛋白多聚体,然后再被纤溶酶分解时,才能生成D-二聚体。意义:是反应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如果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子宫、肺、前列腺)受损时,会导致纤溶亢进, 这是由于大量Pln直接使FbgFDP, 故D-二聚体不高。,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0,D-二聚体检查: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0,DD test:,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1,DD test:Fbg,二. 脏器功能障碍,肺、肾脏、脑、心脏、肝脏、胃肠道、内分泌腺体,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sheehan syndrome,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垂体,第五节 DIC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2,二. 脏器功能障碍肺、肾脏、脑、心脏、肝脏、胃肠道、内分泌腺,三. 休克,微循环有效血流量降低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一). 广泛微血栓形成引起微血管阻塞,(二). 血管容量增加,血浆外渗,(三). 血容量减少,(四). 心泵功能障碍,第五节 DIC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3,三. 休克微循环有效血流量降低(一). 广泛微血栓形成引起微,四. 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Schistocyte,临床裂体红细胞超过2即可诊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第五节 DIC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4,四. 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Schistocyt,第六节 DIC的防治,一. 防治原发疾病,二. 改善微循环,三. 重建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肝素,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5,第六节 DIC的防治一. 防治原发疾病二. 改善微循环三.,本章重点掌握DIC的概念,诱因、分期、临床表现。熟悉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DIC的防治原则。,病理生理学(石磊)病生,66,本章重点病理生,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生理学病生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