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三章土壤生物ppt课件.ppt

    • 资源ID:1354854       资源大小:857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土壤生物ppt课件.ppt

    第三章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内容: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一、土壤生物类型多样性 后生动物、原生动物、微生物1、后生动物: 小的,土居性的多细胞动物,线虫、蠕虫、蚯蚓、蛞蝓、蜗牛、干足虫、蜈蚣、轮虫、蚂蚁、螨、环节动物、蜘蛛和昆虫等 对植物残体起破碎作用,使得这些物质有利于原生动物的取食和微生物的进一步分解。 1)蛞蝓:也叫鼻涕虫,圆长,表面有粘液,没有壳,吃植物叶子。 2)线虫:又称圆虫、丝线虫、发状虫,后生动物中最多,几百万个/平方米,许多寄生于高等植物和动物体上,引起植物根部线虫病,土壤中线虫取食微生物和其它动物。 3)蚯蚓、蚂蚁、白蚁:可破碎并转移有机质进入深土层中。 4)千足虫、螨:也参与枯枝落叶的破碎过程。,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一、土壤生物类型多样性2、原生动物 1)单细胞真核生物:一般104105个/克土(万十万) 多时 106107个/克土(百万千万)。 表土中最多,不同土壤数量有差异。 2)鞭毛虫:取食细菌; 纤毛虫,以细菌和小型鞭毛虫为食; 变形虫,在酸性土壤上层,以动植物碎屑为食。 3)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A)调节细菌数量 B)增进某些土壤生物活性 C)参与土壤植物残体分解,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一、土壤生物类型多样性3、微生物 1)土壤中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 5亿细菌/千克土 100亿放线菌/千克土 10亿真菌/千克土 2)土壤中作用 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固N,释放矿质养分 3)土壤微生物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 A)调节植物生长养分循环 B)产生并消耗CO2 CH4 NO N2O CO和H2,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C)分解有机废弃物。 D)是新物种和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E)有使人、动植物生病的病原微生物。 4)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从土壤中分离、驯化选育出来的,只占总数的10%左右,而被利用的仅有数百种,还有很多可被利用的,但没发现。,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一)原核微生物(二)真核微生物(三)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病毒,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 2、细菌 3、放线菌 4、蓝细菌 5、粘细菌,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甲烷产生菌,极端嗜酸热菌,极端嗜盐菌。 1)可揭示生物进化奥密 2)因可生活在极端环境,作为特殊基因库,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70-90%, 个体小,数量多,代谢强,繁殖快,与土壤接触面积大,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中主要属有: 1)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2)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4)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5)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 1)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不同地带土壤中均有,具很强抗旱性,很强耐饥饿和广食性,能利用各种碳源,降解难分解物质和多种农药。,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 2)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土壤中分布广泛,个别为病原菌,大多数对动植物无害腐生菌,具强分解蛋白质和复杂多糖能力。 A)普遍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 B)酸热芽孢杆菌(B.acidocaldarius),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 othermophilus) 热带亚热带65-70生长,小于40度停止生长。 C)嗜冷芽孢杆菌,南极土壤中存在。,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2、细菌: 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一部分腐生; 一部分寄生,土传植物病害病原菌 例如:青枯假单胞菌(Ps.solamacearum)是茄科植物病原菌; 托拉氏假单胞菌(Ps.tolasil)是蘑菇褐斑病原菌,有些种还能引起瓜果蔬菜叶部病害。 嗜冷假单胞菌,是冷藏食品、制品的有害菌。 因具有代谢多种化合物的能力,在降解土壤、水体中的农药、除草剂和处理石油废水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 4)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有些具致病性,有些非致病性,二者比1:131:500。 致病如: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能在植物根部形成肿瘤或毛状根。 在根际附近富积,很容易在土壤中越冬,沙土有利其生存,大于34度或酸性条件存活率低。,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 5)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广泛分布,为腐生菌 但真养产碱杆菌(Al.utrophus)兼性化能自养菌,既利用有机碳源,又可在有H2 、O2、CO2进行化能无机营养固定CO2。 反硝化产碱杆菌,可利用有机碳源,在厌养条件下,将NO3-盐还原为N2。 有些种变种,能降解或氧化烷基苯磺酸盐,净化污水。,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2、细菌: 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广泛分布土壤中,化能异养菌 ,也分布淡水、海水、加工蔬菜、乳制品中。 另外,土壤中存在着各种细菌生理群,其中纤维分解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氨化细菌,对C、N、P、S土壤中循环起重要作用。,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3、放线菌 1)土壤、堆肥、淤泥、淡水中,土壤中最多,104106个细胞/克土。 2)肥土比瘦土多,农田比森林多,春秋比夏冬多。 3)存在土壤中的形成孢子或菌丝片断 104106个细胞/克土 4)大部分为链霉属 70-90%,诺卡氏属10-30%。 5)属好氧腐生菌。 6)适宜中性偏碱性通气好土壤中。 7)可分解有机质,产生抗生素,抑制有害菌。 8)高温型放线菌在堆肥中起重要作用,过劲标致。,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一)原核微生物 4、蓝细菌 1)光合微生物,光能无机营养。 2)分布广,自热带至两极都有,热温带多。 3)潮湿土壤,稻田中大量繁殖。 5、粘细菌 1)土壤中不多,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常见。 2)最高级原核生物,具备形成子实体和粘孢子的形态发生过程,子实体中含有许多粘孢子。 3)粘孢子具强抗旱,耐温性,对超声波,紫外线,对辐射也有一定抗性。粘孢子有利其在干旱、低温、贫瘠土壤中存活。,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二)真核微生物 1、真菌 2、藻类 3、地衣,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二)真核微生物 1、真菌 1)土壤中最常见微生物之一。 2)森林土壤和酸性土壤占优势或起重要作用。 3)常见属有: 青霉(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 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 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二)真核微生物 2、藻类 1)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原生生物,光能自养型。 2)土壤中数量多。 3)硅藻、绿藻、黄藻。 4)土壤生物先行者,有机物最初制造者。 5)肥沃土壤中藻类生长旺盛。 3、地衣 1)真菌和藻类共生体。 2)广泛分布在荒凉的岩石、土壤和其它物体表面,是裸露岩石和土壤母质最早定居者。 3)土壤发生早期起重要作用。,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三)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病毒 1、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 2、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3、寄生细菌中。 4、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 5、有生物处有病毒。 6、土壤中病毒研究很少,其在土壤中可保持寄生能力,并以休眠状态存在。 7、病毒在控制杂草及有害昆虫方面显示良好应用前景。,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三、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对营养和能源要求分四大类。1、化能有机营养型,也称化能异养型:2、化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化能自养型:3、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4、光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光能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 在异养型和自养型之间,光能型和化能型之间都有中间类型存在,且在土壤中可以找到。,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三、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1、化能有机营养型,也称化能异养型: 1)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并氧化有机化合物获得能量。 2)该类型微生物数量、种类最多。 3)可分腐生、寄生两类及中间类型 A)腐生:利用无生命有机物,死亡动、植物残体。 B)寄生:寄生于其它生物,从寄生中吸收营养,离开寄主不能生长繁殖。 C)中间类型:既能腐生又能寄生,称兼性腐生微生物或兼性寄生微生物。,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三、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2、化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化能自养型: 1)以CO2为碳源,从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 2)土壤中数量种类不多,但作用极大。 3)可分5个主要类群 A)亚硝酸细菌 NH3NO2- B)硝酸细菌 NO2-NO3- C)硫氧化细菌 H2S S2O32-SO42- D)铁细菌 Fe2+Fe3+ E)氢细菌 H2 H2O,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三、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3、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1)能源来自光,CO2为C源,但需有机物作为供H体。 2)例如:紫色非硫细菌中的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 CO2 + CH3CHOH CH3 光能 (CH2O)+CH3COCH34、光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光能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 1)光作能源,CO2为碳源,无机物做H供源。 2)藻类:光合作用,水做供H体。 3)光合作用:绿硫细菌、紫硫细菌利用H2S作供H体。 在异养型和自养型之间,光能型和化能型之间都有中间类型存在,且在土壤中可以找到。,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四、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的多样性 1、有氧呼吸-好氧微生物 2、无氧呼吸-厌氧微生物 3、既能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四、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的多样性 1、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1)土壤中大多数细菌及霉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都属好氧微生物。 2)好氧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 3)利用空气中氧,将基质彻底氧化并释放能量。基质有:有机物、无机物,如NH3 、Fe2+ 、H2S 2、厌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1)微生物无氧呼吸过程:基质分解不彻底,释放能量少。 2)种类有:梭菌、产甲烷细菌产生CH4、 脱硫弧菌(SO42-H2S),第一节 土壤生物多样性,四、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的多样性 3、兼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 1)能够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生长发育,但两种环境呼吸产物不同。 2)例如: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3)土壤中反硝化假单胞菌,某些硝酸还原菌,硫酸还原菌,有氧环境,能进行正常有氧呼吸;无氧环境能将呼吸基质彻底氧化,HNO3做为H受体还原为HNO2和N2,H2SO4还原H2S。,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不同微生物种群,有各自适宜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其生长繁殖,或改变其代谢途径,还可能引起遗传突变。一、温度二、水分及其有效性三、pH四、氧气和Eh五、生物因素六、土壤管理措施,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一、温度 1、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将其划分为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 1)高温型:芽孢杆菌和某些高温放线菌、堆肥起作用,干草堆温度高起作用。 2)中温型:绝大多数土壤微生物2540,腐生菌25-30。 3)低温型:寒冷地带冻土,深海、大洋深处,冷藏食品变质,如发光细菌,铁细菌。 4)在适宜温度内随温度上升,生长速度加快,代谢加强。 超过高温界限,代谢停止死亡, 超过低温界限,停止生长代谢,但无死亡作用。,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二、水分及其有效性 水对微生物影响不仅决定其含量,更决定其有效性。即活 度w 纯水活度为1,受吸附或溶解可溶盐,活度下降。 土壤水活度w 在0.91之间,大多数微生物活动。 盐分过高造成生理干燥,微生物停止活动。 嗜渗菌、嗜盐菌、极端嗜盐菌,占少数,可忍受高盐浓度 15-30%。,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三、pH 每种生物有其适宜pH,土壤pH4-9。 大多数细菌、藻类、原生动物适宜pH6.5-7.5,在pH4.0- 10.0也能生长。 放线菌 pH 7.5-8.0 酵母菌、霉菌适宜 pH5.0-6.0,生存范围5.0-9.0。 少数微生物嗜酸菌、嗜碱菌要求极低极高pH。,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四、氧气和Eh 好氧性微生物Eh100mv, 适宜300400mv 厌氧性微生物:100mv 兼厌氧性微生物:有氧、无氧,Eh高低都可以。 结构良好,通气 旱作土壤,有丰富好氧性微生物。 淹水下层土、覆盖秸杆及施用新鲜有机肥,导致O2下降, Eh下降,厌氧性微生物占优势。,五、生物因素 土壤微生物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土居性和客居性两种类型, 土居性:土生土长;客居性:外来的。 土居性,长期生活土壤中,对土壤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环 境恶劣时能存活下来,环境好时大量繁殖生长。 客居性,随污水、淤泥、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进入土壤, 适应性差,竞争性差,只能在土壤中短时间繁殖生长,不能 持久。 客居微生物与土生微生物有互生互利关系,生存时间长或能 够定居,若为拮抗关系,则很快消失。 土居微生物间也存在互生、共生、拮抗现象。,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六、土壤管理措施1、耕作:少耕免耕,比常规耕作能显著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六、土壤管理措施 2、杀虫剂和其它化学试剂 1)除草剂、叶面杀虫剂不会伤害土壤微生物。 2)除草剂影响豆科作物生长,从而影响其生固N。 3)杀菌剂、熏蒸剂等造成土壤微生物体系破坏,应禁用,慎用。,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一、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分布二、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数量和分布三、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四、微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一、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分布 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很大。我国黑钙土棕壤水稻土砖红壤。 有机质含量高,微生物数量多。 东北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微生物数量多; 西北棕钙土少,华东、华南红壤、砖红壤、滨海盐土少。,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二、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数量和分布 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向下逐渐减少。 灰化土,真菌占优势,E层微生物少,B层比E层高10倍。 黑钙土,富含有机质,各层微生物数量都很多。 泥炭土中,真菌多,细菌、放线菌少,因PH低。 藻类、原生动物数量多,因水分多。,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三、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在团聚体中,微生物形成微菌落与粘粒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四、微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1、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数量比土壤中多,称根际效应,根/土比(R/S)=5020之间有机质少,贫瘠土壤中根际效应更大。根系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有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害根际微生物加重植物病害,实行轮作可减轻消除病害。,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四、微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2、菌根: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 包括:外生菌根,内生菌根,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有菌根。(1)外生菌根 A)真菌菌丝在幼根表面生长,交织成鞘状。 B)植物根没有根毛,由真菌菌丝代替。 C)作用: 第一、扩大寄生植物根吸收面积。 第二、真菌菌丝产生生长刺激素,刺激植物生长。 第三、防御林木病害 起机械屏障,防御病菌侵袭,产生抑菌物质和抗生素类物质。,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四、微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2、菌根(2)VA菌根,内生菌根主要类型,真菌内囊霉科侵染植物根皮层,形成泡囊丛枝菌根。 作用: 第一、扩大吸收范围,提高吸水,吸N、P、K及其它元素,尤其P素。 第二、促进其生固N。 第三、减轻植物病害。,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生和分布,四、微生物与植物根的联合 3、共生固N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N 2)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N。 3)蓝细菌与真菌、苔藓植物、水生蕨类以及高等植物共生固N。 4、联合固N 1)有些微生物在根系间生活,固氮作用比在土壤中单独生活强,这种类型称联合固N。 2)不同于共生固N,不形成根瘤,无共生关系。 3)不同于自生固N,有较大的寄主专一性。,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主要内容: 1、介绍土壤酶,来自微、动、植物根,微、植物根较多。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酶也属生物活性物质。 2、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激素、毒素、维生素、氨基酸、多糖,影响植物生长,产品质量数量。,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一、土壤酶(一)土壤酶种类和功能 土壤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微小动物作用有限,植物能分泌胞外酶,并可促进微生物分泌酶。 土壤中发现的酶有50-60种,包括:氧化还原酶、 转化酶、 水解酶 、裂解酶,其中前三种研究较多。 1、氧化还原酶类:共列出16种研究较多,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羟胺还原酶。 2、水解酶类:30种研究较多,磷酸脂酶,植素酶,淀粉酶,脲酶。 3、转移酶:4种 4、裂解酶:4种,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一、土壤酶(二)酶在土壤中存在状态及特性 1、少量游离土壤溶液中 2、主要吸附土壤有机胶体或矿质胶体上。 1)有机物吸附能力无机物。 2)微团聚体比大团聚体多。 3)细粒比粗粒多。 3、与有机无机胶体结合 1)对酶动力学性质有影响,即对生物学,催化作用有影响。 2)但增强其稳定性,防止被蛋白酶或钝化剂降解。,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一、土壤酶(三)环境条件对土壤酶活性影响 1、物理性质影响 1)质地:细比粗活性强。 2)土壤结构:小团聚体的土壤酶比大团聚体活性强。 3)土壤渍水条件:降低转化酶活性,提高脱N酶活性。 4)温度:适宜温度下,T增加,酶活性增加。,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一、土壤酶(三)环境条件对土壤酶活性影响 2、土壤化学性质影响 1)有机质含量、组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影响酶稳定性 2)pH:磷酸酶适宜pH4.0-6.7和8.0-10 脲酶 中性土壤活性高 脱氢酶 碱性土壤活性高 3)某些化学物质的抑制作用 如:重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杀虫剂、杀菌剂。,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一、土壤酶(三)环境条件对土壤酶活性影响 3、耕作管理影响 1)不耕翻表土层较耕翻土壤酶活性有增大趋势。也有例外: 2)白浆土白浆层例外,深耕结合施用厩肥或秸杆,使白浆层中脲酶、蔗糖酶活性提高3-6倍。 3)灌溉;脱氢酶、磷酸酶活性升高,转代酶降低。 4)施有机肥,对酶活性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有的无影响。 5)农药,正常施用农药对酶活性影响不大。,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二、生物活性物质1、植物激素: 很多微生物能合成不同植物激素,并分泌体外或死亡后释放土壤中。 1)固氮菌属产生吲哚3乙酸 2)假单胞菌属:能合成赤酶酸,类赤酶素,各类吲哚衍生物。 3)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产生吲哚乙酸、赤霉素。 4)许多腐生真菌和病原菌将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乙酸。 5)许多微生物能产生乙烯,在土壤中常见,催熟作用。,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二、生物活性物质 2、植物毒素 1)假单胞菌属:代谢产物 抑制植物生长,化学组成未鉴定出。 2)小型真菌产生植物毒素很多。 青霉、曲霉、根霉产生棒曲霉素,对植物有强烈抑制作用,还可抑制某些G- 细菌、许多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青霉、曲霉产生青霉酸,能强烈抑制细菌活动。 3、维生素和氨基酸 1)许多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并分泌到土壤中去。 2)固氮菌,不同菌株能产生B族维生素。VB1 VB3 VB5 VB7 VB12 3)根际微生物产生氨基酸。,第四节 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二、生物活性物质 4、多糖 1)土壤微生物产生多糖,可占土壤有机质0.1%,数量大。 2)这些多糖与植物粘液,矿物胶体,有机胶体结合在一起,在尚未木栓化的根表面形成不连续的膜,保护幼根免受锐利土粒损伤,和病原微生物入侵。,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土壤生物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