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ppt

    • 资源ID:1344255       资源大小:1.94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ppt

    植物学(下),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2第五章 藻类植物 4第六章 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 4第七章 苔藓植物 2第八章 蕨类植物 6第九章 裸子植物 7第十章 被子植物20,植物学(下),教材:陆时万,吴国芳主编 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参考教材:植物解剖学 李正理、张新英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学 高信曾 高等教育出版社种子植物分类学 汪劲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 马炜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植物学 滕崇德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植物学学习指导 黎维平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生物学 杨继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种子植物图谱 吴国芳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安徽植物志 安徽植物志编写协作组 被子植物胚胎学 胡适宜 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系统学 张景钺、梁家骥著,植物学(下),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 与 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第一节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 植物的系统分类一、植物的分类方法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四、植物的基本类群五、植物检索表,几个基本概念与问题,什么是植物系统学?什么是植物分类学?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是什么?,植物系统学,亦称“系统植物学”:研究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为广义植物分类学的一个方面。,植物分类学,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它与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1、植物界数量大;2、植物界变化多。,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入手。,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学的历史;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一、植物分类的方法,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1)、古希腊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2)、英国人John Ray(16281705)(3)、李时珍(15181593)(4)、吴其濬(17891847)(5)、林奈(1707-1778)法国:A.L.Jussieu瑞士:A.P.de.Candolle英国: Bentham and Hooker德国:A.W.Eochler艾希勒德国:A.Engler恩格勒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苏联:A.Takhtajan塔赫他间日本:田村道夫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在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濬(17891847)最著称。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则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善。但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为什么?,2、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它是对植物的形态、构造、机能以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作了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后,所进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问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而就形态上或习性上某些特点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方法。,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比较,自然分类系统基础:是其成员的所有特征有利:1、把那些遗传结构最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2、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归为一类;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大量资料;4、容易增加成员的新资料;5、有很高的预见价值。不利方面:1、鉴定起来很困难;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不可靠或不可能;3、容易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改变。,人为分类系统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特征不利:1、不可能把那些遗传结构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2、不可能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归为一类;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有限资料;4、不能够结合有关成员的新资料;5、具有或不具有预见价值。有利方面:1、鉴定起来容易;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能够确切分类;3、它是稳定的,不随我们知识的增加而改变,人为分类与自然分类的思想基础,人为分类林奈根据植物雄蕊数目划分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这被称为人为分类,由此建立的系统称之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达尔文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从而得知复杂的物种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能显示它们的血统上的亲缘关系。因而,有了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建立的分类系统,称为自然分类系统。所用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今天,分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以植物形态学及解剖学方面的资料为基础,加上植物地理学的知识组成的。,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植物的类群已经灭亡,所遗留的痕迹只有在地层的化石中存在,而化石材料又残缺不全,因此,在编制植物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目前多采用下述系统:,(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3)硅藻门(Bacillariphyta)(4)褐藻门(Phaeophyta)(5)红藻门(Rhodophyta)(6)蓝藻门(CYanophyta)2菌类(Fungi)(7)细菌门(Bacterla)(8)粘菌门(Myxomycophyta)(9)真菌门(Eumycophyta)3地衣类(Lichenes)(10)地衣门(Lichens)(二)高等植物:(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3)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分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3、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七大类: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1.蓝藻门(Euglenophyta);2.绿藻门(Chlorophyta);3.硅藻门(Charophyta);4.金藻门(Chrysophyta);5.甲藻门(Pyrrophyta);6.裸藻门(Phae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褐藻门(Cyan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几类植物名词,藻类植物:菌类植物:颈卵器植物:微管植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显花植物(有花植物):隐花植物(无花植物):,从裸藻门到蓝藻门,这8门植物又统称为藻类(algae)。其共同特征为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这种植物体称为叶状体(thallus)。它们大多数为水生,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属于自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又合称为菌类(Fungi)。其形态特征与藻类相似,但不具光合作用色素,大多营寄生或腐生生活,是异养植物。 藻类和菌类是植物界中出现较早,但又是比较低级的类型,所以合称为低等植物。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藻类又称为绿色低等植物,菌类称为非绿色低等植物。 地衣门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也属于低等植物的范围。,苔藓植物门与蕨类植物门的雌性生殖器官,均以颈卵器(archegonium)的形式出现,在裸子植物中,也有颈卵器退化的痕迹,因此,这3类植物又合称为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藓与蕨类又是以孢子(spore)进行繁殖的,这和藻类、菌类相似,因此,它们与整个低等植物(即藻类、菌类)合称为孢子植物(spore plant)。,裸子植物门与被子植物门都是以种子进行繁殖,故称种子植物(seed plant)。 种子植物均能开花结实,所以还有一个名称叫显花植物(phanerogamae), 孢子植物则没有开花结实现象,故称为隐花植物(cryptogamae)。,苔藓、蕨类、裸子、被子4门植物,植物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大多有根、茎、叶的分化,内部也分化到较高级的程度,且有胚的构造,大多为陆生,因此,又合称为高等植物(higher plant),以与低等植物(lower plant)相比较。,高等植物的进化,植物分类学的任务,1、认识植物类群;2、运用。,如:植物分类工作在发掘提高中草药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1鉴定中草药的原植物种名,准确的区分近似种类和科学的记述其形态特征,为中草药的生产、使用和科研工作服务。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用药情况不同,因而对同一中草药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不论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对于中草药的生产。使用和科研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妨碍,因此必须对中草药的原植物种名进行准确的鉴定、记述和比较其特征,以区分其种类。我国的药典和药品地方标准,确定药名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调查了解中草药的资源和使用情况,编写药用植物名录或药用植物志,为进一步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引种栽培提供资料。在全国范围内曾经进行过野生经济植物普查和药源普查,编写了野生经济植物志和中药志,以后又编写了许多地区性的中药志或中草药手册,这些工作对中草药的生产、使用和科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发现了不少具有显著疗效的新药材,如芸香草、矮地茶、满山红、鹤草芽等。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站通过药源调查,掌握本地区的中草药种类和蕴藏量,有计划的进行采挖和引种栽培,满足防治疾病的需要尤为重要。,3利用植物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由于同科同属亲缘相近的植物往往含有相同或类似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因此,可以根据国内外中草药的研究动态,在本地区寻找新的药用植物,如萝芙木。甘青赛莨菪、以及山慈菇等都是从植物亲缘关系在有关地区进行调查和研究而发现的新的药用植物。总之,植物分类工作是发掘和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要作好这一基础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英文 拉丁文 学名字尾形式界 kingdom regnum 无门 division diviso(phylum) - phyta纲 class classis -opsida目 order ordo -ales科 family familia -aceae属 genus genus 无种 species species 无,分类系统的等级,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根据亲缘关系把共同性比较多的一些种归纳成属(Genus),再把共同性较多的一些属归纳成科(Familia),如此类推而成目(order)、纲(C1assis)和门(Divisio)。因此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从上到下的分类等级顺序为门、纲、目、科、属、种。在各分类等级之下根据需要建立亚级分类等级,如亚门(Subdivis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xder)、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Subgeus)。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则根据该类群与原种性状的差异程度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亚种比变种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一些,除了在形态上有显著的区别外,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变种又比变型在形态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实际分类工作中要根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和标本的特征经过综合研究分析方能确定。,各分类等级的具体名称(如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等)的拉丁文名称常有固定的词尾,可供识别,如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的词尾为ta,亚门为一ae,纲为-eae,目为一ales,科为;-aceae,科名的拉丁名词尾一般是aceae,但是也有少数例外,如唇形科Labat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ae。现举黄连为例,表明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和所在的分类位置: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eae亚纲 古生花被亚纲Archichilamydoneae 目 毛茛目Ranales科 毛茛科Ranunculaceae属 黄连属Coptis种 黄连Coptis chinesis Frallch,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属.稻属 Oryza 种.稻 Oryza sativa L.,例:水稻 Oryza sativa L.,种和品种,种,种也称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分布区和一定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种进行生殖结合,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生殖隔离。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品 种,是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差异,而不是植物分类中的一个分类单位,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 近亲杂交:种内各品种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种间、属间或更高级的单位间 的杂交。,在植物分类学中分类的基本单位称为种(Species)。林奈(Linne)认为种是类似性状的组合,种内的个体能够受粉产生后代,不同种的个体是不能杂交和产生后代的。林奈承认种的客观存在性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种是固定不变的,是上帝创造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达尔文(Char1es Darwin)提出生物界进化论以后,推翻了把种看做永恒不变的观点。他认为物种发展是变化的,一些物种能够产生另一些物种,但是他把种看成是相似个体的聚合,否认了物种的实际存在是不恰当的。固此,在分类学中认为种是植物界的分类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的,是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同种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代表许多基本上普遍相似(尤其是较稳定的繁殖器官,如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体,在一般的条件下不能与其它种杂交,就是杂交后也不能形成正常能育的后代。但是由于植物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种类又多,生长环境差异又大,因此一个种的判定要应用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植物地理学、生理免疫学、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中形态学是首要的。,植物的命名,1、为什么要对植物命名;2、如何给植物命名;3、植物命名法中的有关问题。,1、为什么要对植物命名,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每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以世界之广,语言之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叫法。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俄语称;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俄语称。所有这些名称,都是地方名或俗名,这种现象称为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例如我国叫“白头翁”的植物就有10多种,其实它们是分别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等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名称不统一,往往造成许多混乱,妨碍国内和国际间的科学交流。,又如我国 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 Blume,在湖南称为矮地茶,在其它地区又有矮茶凤、平地木等名称,这种现象称为“同物异名”, 也有同一名称在不同的地区使用的种类却不相同,如金钱草在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tistinae Hance。广东所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江西用者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在江苏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1ecboma 1ongituba(Nakai) Kupr。等,这种同名不同物的现象称为“同名异物”。,2、如何给植物命名;,a、多名法;b、林奈的双名法;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植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法问题进行探索。在18世纪中叶以前曾采用过多名法(polynomial)。 此种命名法是用一系列的词来描述一种植物,因而显得非常烦琐,后来,多名法被双名法(binomial system)所代替。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所谓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 Ginkgo biloba L.,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 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属名的来源,简述如下,(1)以古老的拉丁文名字命名如Papaver罂粟属,Rosa蔷薇属,Piper胡椒属,Morus桑属,Pinus松属。(2)以古希腊文名字命名如Oryza稻属,Myrtus香桃木属, Colocasia芋属,Platanus悬铃木属,Zingiber姜属。(3)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特性命名如Sagittaria慈姑属,Sagitta示箭,意指叶为箭头形;Polygonum蓼属,poly-用于复合词,示“许多”,gonum示“膝”,意指茎具很多膨大的节;Rhizophora红树属,Rhiz-用于复合词,示“根”,phora示“具有”,意指种子在母体上时即已生根;Helianthus向日葵属,heli-用于复合词,示“太阳”,anthus示“花”,意指头状花序随太阳转动。Lagenaria葫芦属,lagenos示“长颈瓶”,意指果呈长颈瓶状。,(4)根据颜色、气味命名如leucobryum白发藓属,leuco-用于复合词,示“白色”,bryon示“苔藓”,意指叶多呈白色;Rubus悬钩子属,rubeo示“变红色”,意指果红色;Osmanthus木犀属,osme示“气味”,anthus示“花”,意指花具香味;Meliosma泡花树属,meli示“蜜”,osme示“气味”,意指花具蜜味。(5)根据植物体含有某种化合物命名如Saccharum甘蔗属,sacchar示“糖”,意指茎秆含糖;Eucommia杜仲属,eu示“良好”,kommi示“树胶”,意指其含有优质树胶。(6)根据用途命名如Sanguisorba地榆属,sanguis示“血”, sorbeo吸收之意,指供药用有止血功效;Ormosia红豆属,ormos示“项链”,意指其鲜红色的种子可供制项链。(7)纪念某个人名如Linnaea林奈木属,系纪念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Davidia珙桐属,系纪念法国传教士Pere Armand David,他曾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Tsoongia钟木属,系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8)根据习性和生活环境命名如Actephila喜光花属,aktis示“光线”,philos示“喜欢”,指某些种喜生于阳处;Dendrobium石斛属,dendron树木之意,bion示“生活”,指本属植物多附生在树上。(9)根据植物产地命名如Taiwania台湾杉属;Fokienia福建柏属。(10)以神话或文字游戏来命名如Artemisia蒿属(艾属),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名;Narcissus水仙属,为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扑捉自己水中的倒影而落水溺死,死后变为水仙。又如Saruma马蹄香属,系将Asarum细辛属的第一个字母调到末尾而成;Tapiscia银鹊树属,系将pistacia黄连木属的中间2字母调到字首而成。,(11)以原产地或产区的方言或土名经拉丁化而成如Litchi荔枝属,来自广东方言;Thea茶属,来自闽南土语。又如Ginkgo银杏属,来自日本称银杏为金果的译音经拉丁化而成。(12)采用加前缀或后缀而组成属名如Pseudolarix金钱松属,系在Larix落叶松属前加前缀pseudo-(假的)而成;Acanthopanax五加属,系在Panax人参属前加前缀acantho-(有刺的)而成;Gentianella假龙胆属,系由Gentiana龙胆属加后缀-ella(小形)而成;Sequoiadendron巨杉属,系由Sequoia北美红杉属加后缀-dendron(树木)而成。,2.种加词 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种加词其来源不拘,但不可重复属名。如用2个或多个词组成种加词时,则必须连写或用连字符号连接。用形容词作种加词时,在拉丁文语法上要求其性、数、格均与属名一致。例如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Castanea栗属(阴性、单数、第1格),mollissma被极柔软毛的(阴性、单数、第1格)。种加词的来源如下:,(1)表示植物的特征通常用性质形容词,如形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和气味等。如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圆锥花序式的);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轮生的);小叶石楠Photinia parvifolia(小叶的);银白杨Populus alba(白色的)。(2)表示方位如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东方的);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西方的)。(3)表示用途如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药用的);漆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产漆的);芋Colocasia esculenta(可食的)。(4)表示生态习性或生长季节如葎草Humulus scandens(攀援的);水茫草Limosellaaquatica(水生的);高山灯心草Juncus alpinus(高山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季的)。,(5)人名用人名作种加词是为了纪念该人。一般要把人名改变成形容词的形式,如蒲儿根 Senecio oldhamianus Maxim.,oldhamianus来自人名Oldham。按规定,用形容词形式作种加词,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的,要先加-an-(以a接尾的只加-n-),然后再加表示性、(单)数、(主)格的结尾。如 Cyperus heyne-anus(-a,-um)来自Heyne;Verbenahassler-ana(-us,-um)来自 Hassler;Aspidium bertero-anum(-a,-us)来自Bertero。若以辅音字母(-er除外)结尾的,要先加-ian-,再按照属名的性别加单数、主格的结尾。如Rosawebb-iana(-us,-um)来自 Webb; Desmodium griffith-ianum(-a,-us)来自 Griffith。(6)以当地俗名经拉丁化而成如龙眼Dimocarpus longan(汉语龙眼);人参Panaxginseng(汉语人参)。,(7)表示原产地的用地名、国名以形容词的形式作种加词,按性别有不同词尾,而且通常采用下列词尾:-ensis(-ense),-(a)nus,-inus,-ianus(-a,-um)或-icus(-ica,-icum)。例如: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来自Brasilia巴西);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来自Formosa台湾);亚洲石梓Gmelina asiatica 来自 Asia亚洲)。(8)以名词的所有格形式来作种加词采用这类名词多是用以纪念某人,其构词法为以元音字母或-er结尾时,则按照被纪念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费氏葶苈Draba fedtschenkoi来自Fedtschenko(男性),虎克芨芨草Achnatherum hookeri来自Kooker(男性);何氏山楂Crataegus coleae来自Cole(女性)。惟男性姓名以元音-a结尾时,则加-e,如苦梓含笑Michelia balansae来自Balansa。若以辅音字母(-er除外)结尾时,则要先加-i-,然后再按照被纪念的人的性和数,给予适当的所有格结尾。如青榨槭Acer davidii来自David(男性)和以wilsoniae来纪念Wilson(女性)以及用verlot-iorum来纪念verlot兄弟,用braun-iarum来纪念Braun姐妹。,(9)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种加词时,只要求它与属名在数与格上一致,不要求性别上的一致。例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Cinnamomum樟属,为中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加词camphora樟脑,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3.命名人植物学名最后附加命名者之名,不但是为了完整地表示该种植物的名称,也是为了便于查考其发表日期,而且该命名者要对他所命名的种名负有科学责任。,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 Bauhin,15601624)在记述约6000种植物时,已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由于当时无人附议,致未兴行。后来在1690年,里维纳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双名法:林奈 1753年 属名 + 种加词 + 定名人 名词 形容词或名词例:狼 Canis lupus L. 狗 Canis familiaris L. 人 Homo sapiens L.,物种的命名,林 奈1707-1778,林奈(Linnaeus,Carolus)是瑞典植物学家、冒险家,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 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 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 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著,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N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著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植物命名法中的有关问题。,1、拉丁文作为植物命名的语言的原因?2、为什么种名的人名有时加括号?3、为什么种的拉丁名后有时还有12个其他的拉丁名?4、为什么有的植物拉丁名后,另一拉丁名用斜体或加括号,在人名前加“non”;5、为什么在种名之后,出现两个作者名时,两作者名之间有时写“et”,有时写“ex”;6、拉丁名后面或中间的var; f; ssp(subsp); sp.nov; var.nov; f.nov; gen.nov; ssp.nov等是什么意思?7、植物拉丁名的中文意思怎样知道?8、改变与保留的问题。,学名 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又称种加词,下同)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称也就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为了科学技术的交流,统一使用植物学名是完全必要的。掌握植物的学名,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帮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为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由植物的属名衍生而成,如小檗碱(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属(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乌头碱(Aconitlne)、次乌头碱(Hypaccll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line)等,不论从中文名称和外文名称均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植物乌头属(Aconilum)的属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对药学专业尤其值得注意。,(一)植物学名的组成1植物学名的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chinensis Franck,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 chinensis(中国的)种名,Franch.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2.植物的属名: 属名采用拉丁文名词的单数主格。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这些可以帮助了解该属植物的特性用植物特征命名的,如五加属Acanthopanax(有刺的人参属)系指本属植物形态似人参属而有刺,沙参属Adenophora (腺体),指本属植物的花有腺体。以植物特性命名的,如甘草属Glycyrrhiza(甜的根茎),指本属植物的根茎具有甜味;葱属Allium(辛辣),指本属植物有辛辣味,鸡屎藤属Paederia(恶臭),指本属植物具有恶臭等。其它以原产区地方名的语音经拉丁化而成的属名,如茶属Thea、荔枝属Lichi、南天竺属Nandina等系根据我沿海所叫的名称用拉丁语拼成,以植物的生境命名的,如葶苈属Draba(森林中生长)、松属Pinus(山),柳属salix (近水)等均表示生境;以经济用途命名的,如人参属Panax(万能药)、茄属Solanum(镇静)等。,3植物学名中的种名: 通常使用形容词、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使用形容词作种名时,它的性(阳、中、阴)、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一定要和它所形容的属多的性、数、格一致。如蓝桉Euca1yptus globulus

    注意事项

    本文(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