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ppt

    • 资源ID:1339006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2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ppt

    琼州学院,1、什么是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学什么?3、怎么学文学理论?,第一编 导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理论术语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 中国:毛诗序、陆机文赋、钟嵘诗 品、严羽沧浪诗话 西方:亚里斯多德诗学 、 贺拉斯诗艺、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20世纪以来,文艺学发展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文学理论: 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科。,3.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基本任务: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分析作品,给以思想艺术评价;通过具体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培养、提高其审美品位;通过批评实践,特别是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提出并探索新问题,推动文学发展。4.文学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揭示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揭示各历史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通过对具体的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评定各历史时期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意义。,5、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的关系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进行理论概括; 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这三个分支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渗透。 一般 共时 历时 特殊,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6.结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它两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2、任务: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3、文学四要素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M.H.Abrams)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本质论文学理论任务与文学活动结构关系相对应文学活动结构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本书的逻辑线索,文学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呢? 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1.实践性: 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2.价值取向: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研究的认识客体文学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 马克思认为:文学创作是“艺术生产”,文学接受是艺术消费。 意向上理解为两个过程: 1.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2.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文学活动,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创作,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哲学:反映论视角,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文学心理学:心理学视角,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意境”说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心理距离”说、“直觉”说,“物感”说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无意识升华”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净化说”: 在悲剧的效果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净化说”,即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心情恢复平静,达到心灵的净化。,文学符号学:符号学视角,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文学的语言符号性 中西文论中言意关系20世纪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卡西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论等。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文学信息学:信息学视角,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文学信息的创作传播接受反馈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图2.,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价值学,文学社会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态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孟子,“知人论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孟 子,维柯,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 1668-1744,丹纳,三因素说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丹纳 H.A.Taine 18281893,真正的社会学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普列汉诺夫,列 宁,文学价值学:价值学视角,1.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 2.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消费,文学文化学:文化学视角 1.“泛文学”观:两个活动系统的融合 2.文化诗学:最古老的、最年轻的和最热的,结 论: 文学理论是大学中文系的主干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没有哪一门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分支和相关学科能离开文学理论这个基础,它对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以及各式各类的文学研究都有直接的影响。 必读书目 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4年 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王元骧: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般阅读书目: 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胡经之:文艺美学 北京大学1989年 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佛克马: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1964年,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章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性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一、关于文学的本质根据艾布拉姆斯的“宇宙、作品、艺术家、观赏者”文学四要素理论,把历来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种种观点:强调作品与宇宙关系的再现说,强调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艺术家的心灵关系的表现说,强调宇宙,把自然、现实当成作品自身来看的自然说。,首先,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在社会结构中,文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一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文学又是人们审美的产物,是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具有审美的特性。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次,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运用语言表现生活、塑造形象,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再次,文学是人类与世界双向活动中的产物。人类运用文学来反映、认识、把握世界,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1、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意识形态:用来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或见解。毛泽东:“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2、文学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黑格尔:“艺术作品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它自己和它的内心生活。”,3、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中最为远离经济基础的部分之一,在社会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经济基础对它的制约和决定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不仅有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而且有同属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另一方面,文学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往往要通过这些中间环节。,二、文学的审美性质意识形态性只是文学的“初级本质”。它将文学与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等区分开来,却无法将文学与同属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文学更深层的本质是它的审美性。正是审美,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1、形象性2、情感性 3、虚拟性,第三章 文学发生发展论第一节 文艺的起源一、研究文艺起源的途径1、考古学的研究途径 2、文化社会学的研究途径 3、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途径,二、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1、摹仿说 这是一种最为古老的艺术起源说,始于古希腊。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理斯多德。这种学说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2、游戏说 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游戏说,最早是由康德提出来的,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和斯宾塞,因此艺术理论界把游戏说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就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或冲动。,3、巫术说 巫术说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有影响的艺术起源理论。它的首创者就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因此巫术说又被称为“泰勒弗雷泽理论”。 巫术说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中寻找艺术的起源,认为最早的艺术是原始人巫术意识的产物,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巫术的目的,艺术就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4、表现说表现说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艺术的起源,把人的心理因素作为艺术产生的根源。 情感表现说本能表现说,情感表现说侧重从人的心理的意识层面来解释艺术的起源。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的需要,当人的情感通过声音、语言、形体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时,就产生了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 最早正式提出情感表现说的是法国美学家魏朗。他在1873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中,把艺术界定为情感的表现。 列夫托尔斯泰则更明确地提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的美学家克罗齐把这种表现说推到了极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表现的是主观情感,因此艺术归根到底是情感的表现。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也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摹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艺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本能表现说本能表现说则侧重从人心理的潜意识、无意识的层面来解释艺术的起源。他们认为艺术就是人的梦、幻觉、生命本能等的表现。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的法国美学家柏格森和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柏格森提出了“生命冲动”的概念,他认为生命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存在,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基础和动力,生命冲动制造一切,艺术就是人的生命本能冲动的表现。弗洛伊德则是用他的精神分析学的原理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和起源,把艺术归结为人的“潜意识”、“性本能”的产物。,中国表现说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放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晋代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三、 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1、从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来看,人的意识的产生都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的。 2、任何事物产生的原因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艺术的产生当然也不例外。,1、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对于劳动与原始艺术发生的紧密关系,中西方艺术史上都有认识。例如,十九世纪末德国的学者毕歇尔,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我国文学家鲁迅都有这方面的著述,有的甚至把劳动作为艺术起源的唯一根源。 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第二,劳动的需要推动了原始艺术的产生。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来源于劳动。 第四,原始艺术的形式也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2、原始人的其它生存活动是艺术起源的重要因素 3、原始人审美意识和心理能力的形成,是原始艺术发生的关键 总之,人类多方面的生存活动都对艺术的起源发生过作用,但其他所有生存活动都是以劳动为前提,为基础的。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多方面的生存活动。,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经济与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促使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文学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则是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 一、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关于文学发展变化原因的几种学说 :,个人决定论:所谓个人决定论,是把文学的发展看作偶然孤立的事件,归结为少数天才个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理念决定论:所谓理念决定论,是认为决定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理念,即绝对精神。艺术的各个阶段和类型,不过是理念这个统一体的各种特殊表现而已。 自然条件决定论 :所谓自然条件决定论,主要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丹纳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的发展受制于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但他实际上是从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种族特征等自然条件方面来解释艺术的发展的。,例如康德就认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秉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叔本华也认为天才所产生的艺术、诗歌或哲学著作不过是天才对世界持“纯粹的客观的”观照态度,“按照一定的技术规律精心经营的结果或结晶。”中国的胡适也把“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学运动看作是个人偶然的事件,他说,“文学革命的口号,就是那个夏天我们乱谈出来的。”这种理论肯定了个人和偶然性事件在社会历史及文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但它的错误在于夸大了这种作用。实际上天才或伟大的人物也是时代社会的产物,把个人与时代社会相分离,把偶然性绝对化是不能科学地解释文学的发展的。,理念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由此出发,他认为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是由理念显现的不同程度决定的。当感性的物质表现形式压倒理念精神的内容时为象征艺术阶段;当精神的内容与物质形式达到高度的平衡或统一时为古典主义艺术阶段;当精神内容压倒物质形式时则为浪漫主义艺术阶段。黑格尔把艺术看作辩证运动的过程,并从内容与形式、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中来区分艺术的发展阶段和类型,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意义。但他把精神看作独立于现实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看作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则无疑是颠倒心物关系的唯心主义的解释。,丹纳的文学发展的三要素中包括了社会的因素,并看到了影响文学发展的多种因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偏重于自然因素,忽视社会因素,更没有看到经济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则很难科学地解释文学的发展。,应该怎样来认识文学的发展呢? 1、文学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关系所决定的。其二,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根本关系决定的。 其三,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2、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第一,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分工对文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独立发展和繁荣。 另一方面,社会分工使广大劳动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使文学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受到某种限制。,第二,经济基础决定文学的社会性质及其变化发展。 第三,经济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这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3、文学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荣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此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一是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不但没有发展,反而会停滞或衰落。 二是文学的繁荣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或地区,而是出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或地区。,怎样来解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这种不平衡现象? 首先,经济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的。 其次,经济虽然是文学发展的最后决定因素,但又并非唯一的因素,艺术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文学艺术的发展,除了有经济、社会意识的外因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文学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群体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共同的社会意识。它具体表现在大众中广泛流行的情绪、心态、情趣、习惯爱好等方面。它和意识形态比起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社会心理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社会心理对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影响。 其二,社会心理制约着题材的选择和处理。 其三,社会心理往往决定文学风格的变化。 其四,社会心理制约着文学接受主体的艺术选择。,文学与道德 文学与宗教 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政治,三、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1、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所谓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是以以往的文学遗产为基础的,必然受到业已形成的文学惯例和传统的影响,始终处于与以往文学传统的历史联系之中。 一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二是表现在艺术形式上。 三是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为什么文学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呢?首先,文学的发展也必然遵循事物发展这一普遍规律。 其次,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为文学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所决定的。,2、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列宁共青团的任务:“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 鲁迅提出了有名的“拿来主义”的主张。他把文学遗产形象地比喻一所祖传的大宅子,把继承者比喻成一个穷青年。鲁迅认为,对待这座大宅子无论是“徘徊不敢走进门”或“放一把火烧光”,还是欣然“接受一切”的作法,都是错误的,而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先“占有”,后“挑选”,分别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办法才是正确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对待文学遗产的共同原则,要批判继承。所谓批判继承,既不是全盘继承的复古主义,也不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而是有所选择的继承。,四、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的发展 1、文学发展中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其一,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 其二,表现在艺术的形式技巧方面。 其三,表现在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方面。,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第一节 文学体裁 一、文学体裁的涵义和区分1、文学体裁的涵义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是由构建文学作品内容的方式、手段、语言和结构等因素有机综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外显形式。文学体裁规定了文学作品的类别或类型,具有类型学的意义,故有些著作又把它叫做“文体”或“文类”。,追忆逝水年华 人间喜剧,2文学体裁的区分历史地看,关于体裁的区分,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多分法”等方法。 二分法 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将文学分为“文”与“笔”两大类,前者是有韵文体,后者是无韵文体。 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加拿大的弗莱也将文学分为两大类:虚构型作品和主题型作品。前者以叙述人物及其故事为主,后者以传达某种寓意为主。同时这两个极端之间又存在一些中间类型。其中虚构型作品又可细分为五种基本模式:神话:主人公的力量绝对地高于生活中的平常人,并可超越自然;浪漫故事:主人公的力量相对地高于平常人,并服从自然;高级模仿:主人公的力量略高于平常人;低级模仿:主人公的力量近似于平常人;反讽或讽刺:主人公的力量低于平常人,这无疑主要是讲喜剧或滑稽剧。,三分法欧洲通行的“三分法”则是将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种。抒情类作品侧重自我思想感情的表现,如抒情诗、抒情散文等;叙事类作品侧重通过交代事件、刻画人物来再现社会生活,如神话、史诗、叙事诗、叙事散文、小说等;戏剧类作品则在舞台时空中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和动作来反映生活,如悲剧、喜剧和正剧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分法”的雏形:“人们可用同一种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摹仿同一个对象:既可凭叙述或进入角色,此乃荷马的做法,或以本人的口吻讲述,不改变身份也可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物。”黑格尔依据其深刻又不失呆板的辩证法程式:正反合,指出史诗是正题,重客观,抒情诗是反题,重主观,戏剧文学是合题,是主客观综合。在史诗等叙事类文学中,“诗人退到台后去了”;而抒情类文学的内容是主体的内心世界,“主体自我表现”是“它的唯一的形式和终极的目的”;在戏剧类文学中“我们既看到一种客观的展现,也看到这种展现的根源在于个别人物(角色)的内心生活”,中国古代也存在三分法。譬如晋宋之间的颜延年主张把文章分成文、笔、言三类,四分法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里曹丕将文章分为“四科八体”,是中国古代的四分法。中国通行的四分法是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它初现于晚清,成型于五四,而流行于1930年代以后。,欧洲的三分法着眼于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和特点,侧重于从文学的内容构成与表现方面,即以表情达意、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不同方式来对文学进行分类,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概括性。但由于它对作品的形式结构与外部形态注意得不够,将抒情诗与叙事诗、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这些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文体生硬地割裂开来而使之分属抒情类、叙事类。这样一来,抒情诗和叙事诗之间、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之间的共同文体特征,就容易被忽视。严格说来,欧洲三分法考察的是文学的种类,未能充分注意到文学作品体式上的特点。,而中国现代的四分法虽然兼顾了文学在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和体制、结构、语言等外显形态方面的差别,但它与欧洲三分法相反,主要着眼于文学的外在形式方面,即注重从文体的形态出发进行分类,着重于体制、样式的研究。中国现代的四分法是在中国传统分类法和外来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了晚清以来文学新体裁的特点而形成的;它既尊重了中国传统文体分类的习惯, 又比较符合中外文学发展的实际;四种体裁的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都比较鲜明,容易区别;在定名上也比欧洲三分法具体明确,便于把它的名称同它的特点相联系,有助于人们对某一文体特征的把握,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欧洲三分法一样,也是具有自己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但它的分类标准不很统一,缺乏欧洲三分法的那种内在逻辑性;有的分类又过泛,如散文。,多分法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计有:诗、赋、碑、铭、箴、颂、论、奏、说。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则提出了十二类文体:诗、赋、颂、七、箴、铭、诔、哀辞、哀策 、对问、碑、图谶 。,二、文学体裁的特点 1、文学体裁具有稳固体裁稳固性的第一个表现是它的规范性。 第二个表现是它的适应性。 第三个表现是它的继承性,是历代作家对它的继承和遵循。,2、文学体裁具有变异性体裁变异性的表现之一是新元素渗入已有体裁中。 表现之二是新体裁的出现。 表现之三是旧体裁的消亡。 体裁变异性的原因,一是社会生活变动的结果,一是文学自身创新的要求。,3、文学体裁具有相对性第一,从体裁的自身存在来说,它是相对稳固的、变异的历史性存在,处于稳中有变的动态平衡中。第二,体裁的划分,都只是针对已有文学来进行的,而无法涵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样式。 第三,体裁对既有文学的总体归纳和概括,也只能是大体的,相对的,它不能巨细无遗地包容一切。即体裁分类的有效性是有限的。,第四,体裁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体裁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譬如虚构的叙事性不仅小说有,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同样鲜明。第五,体裁与作品之间的归属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第二节 诗歌、散文、小说与戏剧一、诗歌1、诗歌的涵义西方的涵义西方广义的“诗”常常用来指包括小说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诗”即“文学”的同义词。西方狭义的“诗”则指具有鲜明节奏并分行排列的韵文样式,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等,如十四行诗、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中国的涵义狭义的“诗”甚至把宋词、元曲等都排斥在外,而广义的用法则指一切句式齐整,具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赋,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等。所谓诗歌,指的就是一种高度集中地表现生活(客观的和主观的),饱含情感,富有想象,语言精炼,具有鲜明节奏感的音乐美和分行排列的建筑美的文学样式。,中国诗歌最早的是二言诗,如据传作于黄帝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然后较为成熟的是四言诗,如相传成于帝尧之世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三言诗如后汉书五行志中记录的汉末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六言如王维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秦观宁浦旧事:“身与杖藜为二,影将明月成三。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五言诗正式形成于汉代,典范的例子是古诗十九首。第一首七言诗一般认为是曹丕的燕歌行。,西方诗歌的最早辉煌是古希腊的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的代表是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伊利昂纪)和奥德赛(奥德修纪)两部分。希腊的抒情诗分为哀歌、琴歌和讽刺诗三类,主要诗人有萨福、阿纳克瑞翁和品达等人。,欧洲中世纪 英雄史诗和骑士抒情诗 英格兰贝奥武甫,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的伊戈尔远征记等。文艺复兴时期但丁 神曲 十四行诗体: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彼得拉克诗体 ),2、诗歌的特征诗句的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使诗歌具有一种整体的形式美感,一种别具一格的立体感和建筑美。譬如马雅可夫斯基创造的楼梯诗和中国古代的宝塔诗或“一七体”。,如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二倍距离你的诞生已经 诞生的你的死已经不死的你的诞生已经诞 生的你的死已经不死的你 一棵树与一棵树间的一个早晨与一个早晨 间的一棵树与一棵树间的一个早晨与一个早晨间那距离必有二倍距离然而必有二倍距离的,强烈的抒情性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奇花对异卉,夏日对秋霜。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声律启蒙,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一,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和内驱力。 诗经魏风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华滋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流露。第二,情感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诗歌魅力的源泉。 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第三,情感要作为诗歌魅力之源,要对诗歌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情感既真挚又健康。 一方面,感动人的情感必然是真挚的情感,必然是诗人的真情实感。 庄子渔父:“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另一方面,感动人的情感应该是健康、高尚的情感,而不是病态、颓废、恶俗的情感。 形象创造的特殊性。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融泥双燕子,沙暖睡鸳鸯。”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齐整、对仗、节奏和押韵等方面。 譬如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是严格要求对仗的。毛泽东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独特的语言结构。1、词序倒置 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成分残缺 温庭筠 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诗歌的品类 依据内容特色,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依据语言格式,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依据作者,则可分为文人诗和民歌;依据表现对象,又可分为咏物诗、怀人诗、悼亡诗、爱情诗等等。,二、小说1、小说的涵义 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生活场面,以构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利用背景交代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虚构性叙事文体。由此定义可以看出,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西方 story 、tale、romance、novel 中国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隋书经籍志小说家:“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小说最早源头应该都是神话 中国小说的资源除了神话外,还有子书和史书。史书对于小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史书中的历史题材往往被小说家们所借用,比如燕丹子就脱胎于战国后期的历史材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也都借用了不少史书中的历史题材。,二是小说借用了史书的叙事技巧。左传和史记中,充满许多类似于小说那样的有趣片断,这是作者虚拟或代拟出的生动的历史场景,这一点被称为“史籍诗心”,反映出史书高超的结构艺术和叙事谋略,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颇大,譬如后来许多小说家都自觉地以纪传的笔法来写小说。三是使后世小说具有明显的历史意识。假托史实或虚构历史背景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常见手法。,中国小说的简明历史是:远古神话魏晋的志怪、志人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演义”(或“章回”)近现代小说。第一部古小说是战国时期的佚名小说燕丹子 志怪的代表是搜神记。志人小说代表是世说新语唐传奇:张鷟的游仙窟、王度的古镜记、沈既济的枕中记、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大变迁”。所谓话本,即说唱文学,是当时“说话人”在勾栏、瓦肆中讲故事的底本,也是宋元时代的一种白话文学。“说话”即讲故事,分为四类:其一,“小说”,以短篇为主,又分为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侠义;“说铁骑儿”(疆场之事)。其二,“讲史”,多长篇的历史故事。其三,讲经,讲佛经故事。其四,合生,类似于今天的对口相声。,话本的代表有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还有写卓文君私奔的风月瑞仙亭等。欧洲小说的最早源头同样是神话,希腊神话成为欧洲文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中世纪的列那狐传奇是叙事文学的一个收获,对后来小说有所影响,其塑造的中间阶层的象征列那狐的形象深入人心。欧洲小说文体的自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卜伽丘的十日谈开了欧洲短篇小说之先河,“独臂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这一时期整个欧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2、小说的特征具有一定长度的虚构叙事 人物成为描写的中心。连贯完整的情节系列 “故事”和“情节”:故事是按照时间顺次组织起来的事件,而情节是按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事件。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小说的品类而按照体式分,则有笔记体(日记体)小说和章回体小说;按照题材内容分,有城市小说、乡土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比较普遍的分类是按照篇幅和容量,将小说分为四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长篇小说

    注意事项

    本文(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