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复旦考研国际金融新编复习ppt课件.pptx

    • 资源ID:1326528       资源大小:4.05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复旦考研国际金融新编复习ppt课件.pptx

    国际金融复习,国际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对书中章节顺序有调整),国际收支理论(基础),汇率理论(核心),内外均衡调节理论,金融全球化,国际协调与合作,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金流动,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制度协调与区域合作,国际金融,国际收支理论(基础),汇率理论(核心),内外均衡调节理论,金融全球化,国际协调与合作,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金流动,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制度协调与区域合作,国际金融,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1、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账户:资本转移、非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金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3、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借方: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贷方相反)贷借:收支顺差 贷借:收支逆差会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实例,例1:一家A国公司出口500万美元的商品到国外,进口商用他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货款。这笔交易记为:借方:对外国私人短期负债 500万美元贷方:商品出口 500万美元例2:A国某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150万美元,其中175万美元用于当地企业的再投资,50万美元用于购买当地商品运回国内,25万美元结售给政府换成本币。这笔交易记为:借方:商品进口 50万美元 官方储备 25万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 75万美元贷方:投资收益 150万美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统计口径,贸易收支差额(有形货物收支)经常账户差额=+无形货物收支+收入+经常转移基本账户差额=+长期资本流动综合账户差额=+短期资本流动,No. 7,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临时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收入性失衡预期性失衡,No. 8,临时性失衡,一些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政局动荡、战争、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政局动荡与战争是最大的国际投资风险,如2003年的美伊战争使俄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伊的利益损失巨大。因此,一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往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唯恐避之不及,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出,该国的国际收支必然面临着失衡。,No. 9,结构性失衡,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源于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世界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的时期,一国在某些领域的优势会丧失,必须随之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否则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的失衡。,No. 10,货币性失衡,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顺差减小或逆差增加。反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必然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这种由货币政策导致的相对价值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一般地,一国通货膨胀将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或逆差扩大,一国通货紧缩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货币性失衡主要是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No. 11,周期性失衡,GDP,时间,复苏与繁荣: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旺盛进口需求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衰退与萧条:经济衰退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盈余,No. 12,收入性失衡,一国经济经过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以后,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导致进口需求的膨胀,从而可能导致收入性失衡。一般地,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国内总供给减国内总需求。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会带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抑制,意味着国内总供给增长趋于下降。,预期性不平衡,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自动调节,重要自动调节机制及比较,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改善,本国货币贬值,国民收入下降,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加,货币价格机制:改善经常账户收支,收入机制:改善经常账户收支,利率机制: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政策调节,支出转换型政策改变需求支出方向:汇率与关税政策,补贴,直接管制支出增减型政策改变需求与支出水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融资型政策外汇储备与国际信贷的使用供给型政策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道义与宣誓政策政府的指导谈话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与条件(概览),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弹性分析法,弹性的概念:与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一样,弹性表示数量(供给量,需求量)百分比变动与价格百分比变动的比值。马歇尔勒纳条件 记:E m 为进口商品需求弹性, E x 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令A表示以外币计价的经常账户差额,X表示本币计价出口额,M表示外币计价进口额,e表示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外币汇率,则有:对汇率求导得作数学变换得,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弹性分析法,用弹性符号替换,并假设初始贸易处于均衡状态,即ME=X,得由此可见,当且仅当 + 1时,dA/de0,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实例:下表给出了IMF对制成品贸易弹性的估计。该表的估计是在经过三个时间段的连续观测后做出的。在表中,“冲击”弹性衡量的是相对价格变动半年内贸易流量对它的反应;“短期”弹性适用于一年的调整时间;“长期”适用于一个假设的无限期调整期。,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冲击弹性系数太小,因此进口和出口价格冲击弹性之和小于1,无法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收支恶化。但是表中所列多数国家在短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在长期差不多所有国建都满足这一条件。所以,在长期内,实际贬值一般会改善经常项目。这一进出口相对价格变动后,短期贸易收支恶化,长期贸易收支改善的情况,也与我们下面将要介绍的J曲线效应是一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弹性分析法,J曲线效应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显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1、贬值前签订的贸易协定仍需要按照贬值前的数量和价格执行;2、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定,出口供给仍然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的影响;进口商可能认为贬值是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增加进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弹性分析法,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 exp 时,贬值恶化贸易条件 = 时,贬值不改变贸易条件 时,贬值改善贸易条件 :进口商品供给弹性 :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详细的推导较复杂,在此不做展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例子是很罕见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吸收分析法,凯恩斯国民收入方程=+ X 移项=(+) = A即贸易收支差额等于总收入减去总吸收进一步:= += 1 即国际收支差额取决于总收入、边际收入倾向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货币分析法,货币论基本方程 = 即名义货币供需相等。其中 = , =(+ 从而= 即国际储备变动(及国际收支)等于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动与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的差额。货币论的核心主张:国际收支逆差时应紧缩信贷(减少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练习题,假设本国贸易收支状况为:进口商品100亿美元,出口商品60亿美元。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0.9和0.7(绝对值),供给弹性无穷大。现为改善国际收支,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贬值10%,问贸易收支状况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国际收支理论(基础),汇率理论(核心),内外均衡调节理论,金融全球化,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金流动,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制度协调与区域合作,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汇率的表示及种类,汇率的两种表达方式直接标价法(常用):用本国货币表示固定数量的外币,例如:100美元=690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用外国货币表示固定数量的本币。例如:100人民币=15美元汇率的种类基本汇率vs套算汇率即期汇率vs远期汇率固定汇率vs浮动汇率实际汇率vs有效汇率单一汇率vs复汇率,基本汇率vs套算汇率,基本汇率(Basic Rate)是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往往将某一种外币A作为基准货币,本币与该货币之间的汇率成为基本汇率。本币与基准货币以外的外币B之间的汇率往往是根据A与B之间的汇率,本币与A之间的汇率套算得到。因此,本币与外币B之间的汇率称为套算汇率(Cross Rate)。如果欧元/美元基本汇率为:1USD0.8658EURO;人民币/美元基本汇率为:1USD8.2768RMB;那么人民币/欧元套算汇率是多少?,1 USD0.8658 EURO; 1 USD8.2768 RMB;0.8658 EURO= 8.2768 RMB;1 EURO= 8.27680.8658=9.5597 RMB,单一汇率vs复汇率,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在所有的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两种货币之间只有一个比价,即汇率。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是外汇管制的产物,曾被很多国家采用过。我国在1981年1993年实行的外汇双轨制就是复汇率的一种主要形式。,案例:人民币汇率的变迁,第一个阶段:19491981年,国家采取严格管制的外汇管制,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汇率以固定汇率为基本特征;第二个阶段:1981年1994年,国家下放外贸经营权,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出口企业可以保留部分外汇或外汇额度,外汇价格实行双轨制,汇率以管理浮动为基本特征,汇率很不稳定;第三个阶段:1994年1996年,实行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推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为实现贸易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第四个阶段:1996年现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以管理浮动为特征,汇率稳定。,即期汇率vs远期汇率,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和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Rate)是按时间来划分的。即期汇率指目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比价,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远期汇率指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交割外汇时所用的两种货币比价,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升水与贴水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升水表示远期汇率大于即期汇率;外汇贴水,表示远期汇率小于即期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外汇升水表示远期汇率小于即期汇率;外汇贴水,表示远期汇率大于即期汇率。,金本位下汇率的决定,决定基础:金平价(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是有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对比来决定的)金平价表现形式铸币平价:以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率法定平价:以两种货币法定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率黄金输送点,平价汇率,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入点,黄金运送费,黄金运送费,练习题,1英镑的含金量为7.33g,1美元的含金量为1.50g,黄金的运输费用为0.025美元/英镑,求:(1)英镑兑美元的铸币平价(2)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出点(3)美国对英国的黄金输入点,练习题,解:(1)1=$7.331.50=$4.89 (2)对美国来说,比价高于1=$4.89+0.025时,将选择将美元兑换为黄金运送到英国支付国际债务。因此黄金输出点是4.915美元 (3)同理黄金输入点是4.89-0.025=4.865美元,影响汇率的七大因素,1、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币升值;逆差导致本币贬值2、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通货膨胀率越高的国家其货币贬值3、相对利率利率较高的国家币值较高4、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增长,本币贬值5、预期6、财政赤字赤字增加本币贬值7、国际储备国际储备增加本币升值,汇率决定学说传统理论(概览),此外还有汇兑心理说,但其更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而不是汇率决定的基础,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一价定律,即不考虑运输成本,同种可贸易品的价格在各个地区应该是一致的。可贸易品是指那些在不同地区是同质的,价格能够灵活调整的产品。套利者的套利行为会减少同种可贸易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对于可贸易品i来说,这一关系可表示为:(1)绝对购买力平价。该学说认为所有国家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种货币计量时应该是相等的,以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则汇率可以表示为:= (2)相对购买力平价。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各国物价水平很难用同一种方法来比较,因此经济学家提出,尽管汇率不能反映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应两国物价相对水平的变动。以PI表示物价指数,则汇率可以表示为: = , , 0 购买力平价案例:汉堡指数,练习题,2011年年初,英镑汇率(中间价)为1 = $ 1.6174;英国2011年通货膨胀率为3.5%,美国2011年通货膨胀率为1.2%,问:按相对购买力平价,2011年底两国汇率应为多少?,练习题,解:由相对购买力平价 = , , 0 1 = $(1+1.2%)(1+3.5%)1.6174=1.5815,利率平价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因此利率平价是金融市场上的平价关系。与购买力平价相比,利率平价是一种短期的分析。基本思路是将等量资金投入本国或者外国金融市场,同样时期内的收益是相同的(因为套利活动的存在)。(1)套补的利率平价1单位本币投资于国内市场一年期的收益是1+(1 )=1+ 1单位本币投资于国外市场经过三个步骤:将本币兑换成外币,1单位本币兑换1/e单位外币用外币投资,一年后收益为 1 1+ 将外币换回本币,此时的汇率为 ,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在起初购买远期合约将远期汇率锁定为f(套补)。换回本币: 1+ =1 +i 记汇率升水率为= ,带入化简得+ = ,因为, 很小,其乘积项可忽略,得套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经济含义: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必将升水,即本币在远期贬值;反之升值。,利率平价说,(2)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使用远期合约锁定远期汇率f。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 进行投资,自己承担风险。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 (3)当市场存在投资者时,套补与非套补利率平价能够同时成立。例如当投机者预期 1单位本币获利。投机者会因此不断在远期市场卖出外币合约,从而使不断减小至 =,练习题,已知英镑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1.6181,欧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1.4345。求:(1)欧元兑英镑的即期汇率是多少?(2)若欧元利率为1%,英镑利率为1.5%,则根据套补利率平价理论,欧元兑英镑的远期汇率为多少?,练习题,解:(1)欧元兑英镑的即期汇率为: 1 = 1.43451.6181 = 0.8865 或 1=1.1280 (2)由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有:= ,将欧元视为英镑的外汇,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水率为1.5%-1%=0.5%可得欧元兑英镑的远期汇率为:1 = 0.88651.005=0.8909。,练习题,假如,同一时间内,伦敦市场汇率为GBP100=USD200,法兰克福市场汇率为GBP100=DM380,纽约市场汇率为USD100=DM193问: (1) 是否存在套汇机会?(2) 若存在套汇机会,假如有1000万英镑能获利多少德国马克?,练习题,解:(1)按英镑与美元套算的汇率,GBP100=DM200*1.93=386380,所 以存在套利机会。(2)在伦敦市场用1000万英镑买进2000万美圆,在纽约市场用2000万美圆买进3860万德国马克,在法兰克福市场用3800万德国马克买进1000万英镑,盈利38603800=60万德国马克。,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平衡可表示为BP=CA+K=0CA是经常账户,主要由进出口决定。进口主要由国民收入和两国相对价格 决定;出口主要由国外国民收入 决定K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其收支取决于本国利率 ,外国利率 ,和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 所以: =(, , , , , 一般来说:,本国居民进口增加,经常账户恶化,外汇需求上升,;类似, ,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经常账户恶化,;类似, ,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类似, ,预期本币贬值,资本将流出避免贬值,;反之,,汇率决定学说资产市场分析法,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货币模型,资产组合模型,弹性价格模型,黏性价格模型,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非套补利率平价不成立,国内外资产是否具有完全可替代性,是,否,国内各市场调整速度是否相同,是,否,与传统理论相比的特点:1、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2、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汇率决定学说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假定: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购买力平价成立本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 M = = 取对数(小写字母表示对数),变形: = + 假设国外货币需求函数参数与本国相同,同理可以得到: = + 根据购买力平价= ,取对数得到:= ,汇率决定学说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将前两式代入,得:= + 模型分析: 表示国内外货币供给水平差额。假设本国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会造成居民手中货币余额大于意愿持有量,居民增加支出;由于产出不变,增加的货币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由购买力平价,本国物价上涨导致本币同比例贬值,即e变大。 表示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差额。假设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情况下,这将导致居民货币需求增加。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居民将减少支出。物价将会下降,本币将升值,即e变小。 表示国内外利率水平差额。假设本国利率上升,这将导致本国居民货币需求量减少,居民增加支出,物价上升,本币贬值,即e变大。,汇率决定学说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引入预期后的货币模型在货币模型中,由于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完全替代,因此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这一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 +1 = +1 表示在t期运用所有信息得到的对t+1期汇率的预期带入原模型,并用= 表示经济基本面,得: =+( +1 即 = + +1 1+ 该式表明,即期汇率是即期经济基本面状况与对下一期汇率的预期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汇率决定学说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方法(超调模型),黏性价格分析方法与弹性价格分析法相比显著区别在于:1、价格黏性:认为汇率的调整是迅速的,而价格的调整是滞后的,短期不满足购买力平价。在长期中价格水平可以充分调整,购买力平价则可以较好的成立2、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模型的基本描述与弹性模型类似:货币需求函数: = + 非套补利率平价: +1 = 下面我们说明为什么该模型又被称为“超调模型”假设原本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经济受到本国货币供给一次增加的冲击在长期内经济会再次达到均衡状态,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产出保持充分就业水平,货币的升(贴)水幅度为0。因此,价格和货币会同比例变化,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由于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本国货币贬值相应幅度: = 0 + ,汇率决定学说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方法(超调模型),而在短期内,价格由于黏性不发生变动,而利率和汇率可以迅速调整。根据非套补利率平价的原理,决定即期汇率的主要因素是预期未来的利率水平和两国利率差异。由于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会预期未来汇率会处于长期均衡水平, +1 = 。在货币市场上,在名义货币供给瞬间增加而价格、产出瞬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本国利率必然下降以提到货币需求达到货币市场均衡。根据非套补利率平价, = ,可见短期汇率调整的幅度将超过长期内汇率调整到幅度,这就是汇率的超调。经济均衡从短期到长期的调整可以用下图表示:,本国货币供给,本国物价水平,本国利率,本币汇率,t,t,t,t,汇率决定学说资产组合分析法,模型假定:1、分析对象是小国,国外利率是给定的2、小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的组合:本国货币M,本国债券B,外币资产F在这一假定下,以本币记本国资产总量为:W=M+B+eF只有当以上三种资产的市场同时达到平衡时,整个资产市场才处于均衡状态。下面我们借助图形对这三个市场分别进行描述。,(1)货币市场平衡MM曲线,这一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随着e值的增大,以本币衡量的外币资产的价值提高,即资产总量的本币价值提高,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为了恢复市场的平衡,需要提高本国利率来降低货币需求。因此,MM曲线的斜率为正。另外,货币供给增加将使MM曲线向左移动。因为汇率既定时,为了恢复市场的平衡,需要降低本国利率来提高货币需求。,e,MM,i,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减少,(2)债券市场平衡BB曲线,这一曲线斜率为负,因为本币贬值同样带来本国资产总量的增加和对本国债券需求的上升,这导致本国债券价格上涨、本国利率下降。另外,本国债券供给增加会使BB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在汇率既定时,本国债券市场上的供给超需求,将导致本国债券价格下降,即本国利率上升。,e,BB,i,本国债券供给增加,本国债券供给减少,(3)外币资产市场平衡FF曲线,该曲线斜率为负,因为利率上升,部分对外币资产的需求会转移到本国债券上,在外币资产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这就需要本币升值来维持市场平衡。FF曲线比BB曲线更平缓,这是因为本国债券市场对本国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而外币资产市场对汇率的变化更敏感。另外,外币资产供给的增加将导致FF曲线向下移动。因为在利率既定时,外币资产市场上供给超过需求将导致本币升值,e,FF,i,外币资产供给减少,外币资产供给增加,资产组合分析法应用举例,均衡状态下MM,BB,FF三条曲线的交点决定汇率水平,假设政府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则本国债券供给减少,本国货币供给增加。本币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使本国的MM曲线左移至MM,本国债券供给的相应减少使BB曲线左移到BB。由于外币资产供给不发生变动,因此FF曲线不发生移动。新的交点一定在FF曲线上,即三个资产市场同时平衡,新的平衡点A表现为本币贬值、本国利率水平下降。,FF,MM,MM,BB,BB,A,A,e,i,汇率变动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汇率的比价属性与杠杆属性比价属性:汇率变动由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决定杠杆属性:汇率变动会影响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汇率影响的经济变量国际贸易交换条件物价水平总需求就业名族工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结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汇率制度居中安排的汇率制度,爬行钉住制度(蠕动汇率)特点:经常进行小幅度地调整货币局制度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货币保持固定兑换比率,且本币的发行以该外币作为保证金案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运行机制,香港自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实质上属于一种“货币局”(Currency Board)制度。然而,香港的货币局制度又具备与传统货币局制不同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它的运行机制上。运行机制可分为发钞机制和自动调节机制。由于货币发行局只有在收到外汇储备的时候才能按既定汇率发行本币,这就使基础货币无论在存量还是流量上都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而在香港,港币的发行比一般货币局制度的货币发行更加被动。香港的基础货币包括已发行负债证明书(Certificates of Indebtedness)和流通硬币、持牌银行(Licensed Banks)在金管局开设的结算户口总结余(Aggregate Balance)以及未偿还外汇基金票据和债券(Exchange Fund Bills and Notes)。当需要发行港币时,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大发钞银行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保证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计入外汇基金账户,以此来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行纸币的支持。,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相反的,当需要回收港币时,金管局则会赎回负债证明书,让发钞银行从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的美元。至于硬币则由金管局负责发行,并通过代理银行储存和向公众分派,金管局与代理银行之间的交易与结算同样实行78:1的汇率。在货币局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完全取决于外汇储备余额的变化。在这个制度下,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只会引起利率的调整而非汇率。当银行向金管局出售美元以换取港币,即资金流人时,基础货币增加,本地利率随之下降,导致资金流入量下降甚至转而发生流出。当银行以港币向金管局买入美元,即资金流出时,基础货币减少,本地利率随之上升,导致资金流出量下降甚至转而发生流入。这种货币状况的转变,会自动抵消初期资金流人或流出的影响,从而使汇率一直保持稳定。,这就是所谓的自动调节机制,它金管局无须在外汇市场上行使酌情权。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利率过度波动,金管局还运用贴现窗(Discount Window)为银行同业市场提供流动资金。银行可以凭外汇基金票据和债券及其他符合要求的证券作为抵押品与金管局签订隔夜回购协议,也即透过贴现窗向金管局借取隔夜流动资金。由于外汇基金票据和债券均有百分百的外汇储备支持,这个过程产生的港元流动资金也自动得到外汇储备支持,并不违反货币局制度的运作原则。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外汇市场的竞争和套利行为推动着市场汇率上下浮动,使之最终趋近1:78的水平。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这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汇率制度居中安排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特点: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个区域内,允许波动范围,目标区上限,目标区下限,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心汇率,蜜月效应,蜜月效应,假定交易者确信汇率目标区是可信的,政府在市场汇率变动到目标区的上下限时会进行有效的逆向干预。那么,以本币贬值为例,当本币汇率(直接标价法)上升到目标区上限附近时,交易者预期到政府将会干预,本币将会升值,为了获得收益,交易者会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币,抛出外币,从而自发导致本币升值,汇率向中心水平接近,政府从而无需实际干预外汇市场。在政府承诺可信的前提下,目标区下的市场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上下波动,当离开中心汇率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发向之趋近,这一情形正如情侣在短暂分离后必然期待重聚,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蜜月效应”。然而在政府承诺不再可信时,汇率将不会再自动回归中心,呈现出“离婚效应”。,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原因短期冲击宏观政策微观经济外汇管制内容货币兑换管制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理汇率种类管理外汇直接管制效率外汇直接管制直接迅速,但弊端较大,长远来看减少直接管制政策是发展方向,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干预,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指政府自己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间接干预是指政府不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反之不采取冲销措施的干预即为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的效率分析,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的效率分析,货币模型分析货币模型表明= + 假设外汇贬值超过一定幅度。政府采用非冲销式干预,在外汇市场出售外汇。这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 下降,继而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立刻下降及本币升值。显然这一干预是有效的如果政府采用冲销式干预,则政府在外汇市场出售外币同时,还会在本国债券市场购买等量本币债券以维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不变,进而e不变,这一干预无效,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的效率分析,资产组合模型分析首先,政府在外汇市场出售外币资产,变现为FF左移对于非冲销式干预(红线),本币供给减少,MM右移,BB不变。从图中(B点)可以看出汇率降低了,本币升值,干预有效。但利率同时上升,经济紧缩。,FF,FF,MM,MM,e,i,BB,BB,A,B,C,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的效率分析,对于冲销式干预,本币供给不变,MM不变,但政府买入本币债券,BB左移。从图中(C点)可以看出汇率降低了,本币升值,干预有效,但效果没有B点大。另外,C点利率降低,并不会紧缩经济。两种分析的结论总结:,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干预,熨平每日波动型、砥柱中流型或逆向型和非官方钉住型熨平每日波动型干预是指货币当局在汇率日常变动时在高价位卖出,低价位买进,以使汇率变动的波幅缩小的干预形式。砥柱中流型干预是指货币当局在面临突发因素造成的汇率单方向大幅度波动时,采取反向交易的形式以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的干预方式。非官方盯住型干预是指货币当局单方向非公开地确定所要实现的汇率水平及变动范围,在市场汇率变动与之不符时就入市干预的干预形式。,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干预,外汇市场干预工具:外汇储备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外汇管理面临的问题:资本外逃货币替代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国货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可信度,思考题,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劣币驱逐良币”。而在当代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货币替代现象则可以称作“良币驱逐劣币”,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吗?为什么?,答:这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它们都与货币的职能稳定性有关。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都是法定货币,并且有官方的兑换比率,因此,白银仍然能够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但是,在白银产量增长速度高于黄金,其作为商品的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白银购买力的稳定性存在质疑. 因此选择以白银作为流通手段,用黄金作为储藏手段,流通中的货币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货币替代现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国货币代替本国货币充当储藏手段,这和“劣币驱逐良币”描述是同一个情况,只是视角相反而已;,第二个层次是外国货币代替本国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这是因为本国通货膨胀率过高,货币当局又对货币使用缺乏足够控制,从而市场自发地排斥本国货币,使用外国货币,这种情况其实是货币价值不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结果如果货币在短期内具备稳定购买力或可兑换性,在长期内不稳定,则还能充当流通手段,如果在短期内也不具备稳定性,则在交易中就不会被接受,势必被具有稳定价值的外国货币全面代替职能。(另一种情况是官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甚至是货币局制度,从而官方或半官方地允许外国货币的流通,但这一情况的起因仍然是过去本国货币价值的高度不稳定),国际收支理论(基础),汇率理论(核心),内外均衡调节理论,金融全球化,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金流动,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制度协调与区域合作,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调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的状态外部均衡: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米德冲突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外部冲击的传导机制:收入、利率、相对价格,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调节原则,数量匹配原则(丁伯根原则)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N个相互独立的政策工具最优指派原则(蒙代尔)不同政策工具如果都被合理指派给一个目标,并在该目标偏离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仍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该目标有着相对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合理搭配原则:注重不同类型政策的搭配顺势而为原则:合理利用市场力量,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斯旺模型(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基本思路:先用支出增减型政策谋求内部均衡,再用支出转换型政策谋求外部均衡,本国货币实际汇率,国内支出,IV膨胀/顺差,I膨胀/逆差,III失业/顺差,II失业/逆差,O,A,IB(内部均衡),EB(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短期调节,蒙代尔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最优指派原则的体现:红色路径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路径收敛;蓝色路径以财政政策实现外部均衡,以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路径发散。,货币扩张,预算增加,IV衰退/逆差,I衰退/顺差,III膨胀/顺差,II膨胀/逆差,O,IB(内部均衡),EB(外部均衡),A,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重要),模型假定:商品价格不变;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IS曲线(商品市场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0,0,01变形:= +(1+) ,总供给,自发吸收,投资,出口,进口,系数,边际进口倾向,由此可见,在i-Y平面,IS曲线是负斜率的直线,政府支出增加( 增加)与本币贬值(e增加)都会使之右移(i一定情况下Y增加),i,Y,IS,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重要),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0,0变形(将价格单位化为1):= ,货币供给,价格,货币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系数,由此可见,在i-Y平面,LM曲线是正斜率的直线,货币供给会使之右移,i,Y,LM,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重要),BP曲线(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平衡) )+( )=0 由资本流动程度决定。资本完全不流动(=0)时BP线是一条垂直线;资本不完全流动(0)时BP线是正斜率直线,本币贬值会使之右移;资本完全流动(+)时BP线是一条水平直线,经常账户,资本账户,i,Y,BP,LM,BP与LM的相对位置:若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大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BP较LM更加平坦;反之LM较BP更加平坦。通常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大于国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BP较LM更加平坦,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举例,资本不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调节假设初始IS与LM交与A点,点A位于BP下方,相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水平而言,产出偏高,利率偏低,根据BP曲线公式,此时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外币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IS、BP均右移,直至A点达到新的平衡。运用类似的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分析资本完全流动时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情况较多不再一一分析。参考的图形与结论见下一页。,i,Y,A,IS,IS,LM,BP,BP,A,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应用,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放弃另外一个。,资金的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案例:政策选择的中间道路,“三元冲突”毕竟只是一种理论假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或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实的内外均衡政策选择完全可能突破“三元冲突”的束缚,创新一条宏观金融政策目标的中间道路。中国并没有选择“三角形”假说所提出的任何一种政策建议:实行严格资本管制、实现汇率自由浮动或是实行货币局制度,而是追求某种“部分资本流动+部分汇率稳定+部分货币政策独立”的组合政策(如图中虚线所示)。虽然任然有待于时间检验,但中国的政策选择的确发人深思。,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中长期调节,书中第四章第四节以及第五章是作者立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的分析模型,不属于常规的国际金融学涉及的内容,考试涉及的可能性较小,在此不做详细分析,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思考题,经典的西方内外均衡调节理论有何不足?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内外均衡调节中,尤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不足之处包括:它们是基于成熟经济体提出的,因而对经济增长的要求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政策调控的实际需要;它们基本都认为,均衡汇率是在内外均衡同时实现时被决定的变量,而没有同时关注汇率如何在内外均衡同时实现过程中发挥杠杆作用,更没有关注汇率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作用。考虑到我国国情,在内外均衡调节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内外均衡的调节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权衡在研究视角上,综合考虑汇率的比价价属性在方法上,以相对价格调节为切入点,以汇率为核心在内容上注意经典理论的利用和传承。,思考题,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完全不流动且汇率浮动的情况下,当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货币

    注意事项

    本文(复旦考研国际金融新编复习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