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ppt

    • 资源ID:1291133       资源大小:950.41KB        全文页数:21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ppt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第二章 太,概论一、太阳生理:,抗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膀胱州都之官)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概论一、太阳生理:,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胃-胃中津气滋养肺-肺气宣发与敷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目此,上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 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温病,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四、太阳病治则,本证: 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太阳温病-辛凉解表兼证-主治方加减变证-随证治之疑似证-注意鉴别,四、太阳病治则 本证:,五、太阳病转归,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伤阳寒化传三阴 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五、太阳病转归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P21),太阳病,病因:风寒袭表,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P2,释疑:,1.为何未提发热?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或未发热。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释疑: 1.为何未提发热?,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二、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 (原文2/P22 ),太阳病中风证,病因:风寒袭表,证,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 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脉 (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二、太阳病分类 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 (原文2/P22 ),释疑:,“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为省文笔法。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释疑: “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P2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袭表,证,发热 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 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 卫阳被遏 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 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 脉来绷急,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P2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释疑:,原文2.3.6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 第1条为提纲证,2.3.6条为太阳病分类。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释疑:,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原文6/P24),病证,病因,脉证特点,治则,后果,中风伤寒,风寒,发热恶寒口不渴,汗出脉浮缓,无汗脉浮紧,解肌祛风,辛温发汗,伤阳,温病,温热,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辛凉解表,伤阴,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原文6/P24)病证 病,误治后变证:,误汗(病位在心肺),身灼热-津伤热盛 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 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 身重-热伤津气 多眠睡-热扰心神 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 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主言,舌为苗窍),误治后变证: 误汗 身灼热-津伤热盛,误下(病位在肾),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直视-热盛阴伤动风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误下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误火(病位在肝),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 熏灼肝胆,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 -热动肝风,水不涵木。,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尚有图治之机,再逆促命期:再次误治,促其寿命夭亡。,误火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 (原文7/P26) 病发于阳:发热恶寒-阳经受病,愈期-七日病发于阴:无热恶寒-阴经受病,愈期-六日,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发热恶寒-正气能与邪气相争-亢奋状态 太阳病-发热恶寒 阳明病-但热不寒 少阳病-往来寒热 无热恶寒-正气无力与邪气相争-抑制状态 太阴病-脾虚寒湿 少阴病-心肾阳虚 厥阴病-虚寒致厥,发于阳(阳证),正盛邪实祛邪为主,发于阴(阴证),阳虚阴盛扶正为先,发热恶寒-正气能与邪气相争-亢奋状态发于阳(阳证) 正盛,释疑:,关于“阳数七,阴数六”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 顺序说:“七”为第一,“六”为第二,发于阳的先愈,发于阴的后愈 季节说 :七和六是指代春夏和秋冬,释疑:关于“阳数七,阴数六”,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原文4/P27)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 历代有不同说法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躁烦是阳明主证-病传少阳、阳明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邪传阳明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邪传少阴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原文4/P27)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原文5/P27)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伤寒有一日传变者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以脉证为依据。,(原文5/P27)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 伤寒有一日传变,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P28),“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脉相承 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前的第6 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衰,故为病愈。,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P28) “七日以上,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 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却邪,防止传经之变。,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 (原文10/P29 ),太阳病余邪未清,或正气未复,不必再药只需休息调养,待正渐复,邪渐去,便可全愈十二日,为约略之词,不可拘泥,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 (原文10/P29 )太阳病余邪,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 原文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太阳中风(包括1、2条脉证),脉,阳浮-轻取浮阴弱-重按弱,病机,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 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主证,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翕翕发热-正气抗邪,体温不高,辅证,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干呕-胃气不降,治疗,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太阳中风(包括1、2条脉证) 脉 阳浮-轻取浮病机 阳浮:热,服法:, 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 获效停服 未效守方 药后禁口,服法:,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原文13/P14),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原文13/P14) 太阳病-,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原文95/34),太阳病,证-发热汗出病机 营弱 卫强病因-风邪偏盛治疗-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卫气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汗出,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原文95/34)太阳病证-发,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原文24/P34),反烦不解者-邪气较重,初服桂枝汤,正气得药力之助,正邪搏击治-针药并用。,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原文24/P34)反,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原文42/P34),太阳病,证:外证未解-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脉,浮弱,浮缓-阳浮而阴弱浮弱-体弱不任峻汗,治 : 当以汗解-解肌祛风方: 宜桂枝汤,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原文42/P34)太阳病证:,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 (原文44/P34 ),表里同病 先表后里 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 (原文44/P34 )表里同病,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 (原文45条/P34),太阳病,误治,先发汗不解-汗不如法,而复下之-误用攻下,目前情况 : 脉浮,病不愈原因: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诊断: 今脉浮,故在外-表证仍在,治疗-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轻汗),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 (原文45条/P,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 (原文15/P34),太阳病,误治-下转归,其气上冲-正未伤,抗邪于外,表证仍在-桂枝汤若不上冲-正已伤,外邪内陷,变生他病-不可与桂枝汤,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 (原文15/P34)太阳病,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 (原文57/34),病人,原发病-太阳伤寒证治疗经过-发汗已解 服麻黄汤 伤寒 脉证已愈目前表现-半日许复烦 余邪未尽,移时复发 汗出肌疏,复感风寒 脉浮数-发热使然 治疗-可更发汗-再次发汗,但改变其手段 方-宜桂枝汤-轻汗,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 (原文57/34),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P37),病人,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P37)病人 证,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P37),病人,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 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 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 方:宜桂枝汤,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P37)病人 证,主症,病理,病证特点,病机区别,53条,54条,自汗,营卫不和,关键在卫气,常自汗出,无他症,时发热自汗出,卫气虚弱不能固外(开而不阖),卫虚,发散阳热功能降低阳郁肌表(阖而不开),主症病理病证特点病机区别53条54条自汗营卫不和,关键在卫气,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二种情况:,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 表阳虚不能外固-温复卫阳,其汗自止(不拘时)时发热,自汗出者 卫阳虚郁,郁久生热,营阴受迫-应在未发热之前服桂枝汤-温通卫阳,其汗自止。,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二种情况: 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桂枝汤的服法:,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在于扶正,无须喝热粥以助汗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邪,桂枝汤的服法:用于卫阳不足的自汗,在于扶正,无须喝热粥以助汗,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适应证共13条),1太阳中风证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适应证共13条),(二)桂枝汤禁例,湿热、阳热、脓毒内伏者(17、19)伤寒表实证(16)若其人气不上冲者(15),(二)桂枝汤禁例,(三)桂枝汤证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的证治(原文14/P39),太阳病,因: 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输 证: 项背强几几(体征)-邪犯经输 津液受阻, 经脉失养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 今有汗,故言“反” 恶风-腠理开,毛窍松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三)桂枝汤证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 因:,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43/P41),太阳病,误治-下之 证-表未解,微喘-外邪迫肺 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肌祛风,降逆平喘。,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43/P41)太阳病 误,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原文18/P42),喘家患太阳病,喘家-素有喘疾作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新感加厚朴杏子佳-降气宣喘,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 (原文18/P42)喘家患太阳,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20/P44),太阳病兼阳虚漏汗的证治,太阳病,因:发汗-汗不如法,太过,证,遂漏不止-卫阳受伤,营阴渗泄恶风-卫伤,表邪未解小便难(量少不畅)-汗多于外,阴亏于内 四肢微急(轻度拘急) 难以屈伸,阳虚不能温煦阴伤失于濡养,治: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20/P44)太阳病兼阳虚漏汗的证,4桂枝去芍药汤证(原文21/P46),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兼胸阳不振的证治,太阳病(原发病),病因:误下,脉:促-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证,表证仍在-恶寒发热汗出或无汗胸满(胸闷不适)-邪陷胸中 胸阳被遏,治:桂枝去芍药汤-解肌祛风,宣通阳气,4桂枝去芍药汤证(原文21/P46)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22/P47),太阳病误下,胸阳受损表邪未解的证治,太阳病,病因:误下,证(体质较弱者),脉微-阳虚较甚,无力鼓动血脉恶寒甚-表证未罢,加之阳虚胸满-胸阳不足,外邪欲陷 正邪相争表证仍在-头项强痛等,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 温经复阳,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22/P47)太阳病误下,,6桂枝新加汤证(原文62/P49),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病人,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6桂枝新加汤证(原文62/P49)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练习一 (单选题),练习一 (单选题),(一) A1型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2.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 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3.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 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4.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A.怠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E.脉细弱,(一) A1型题,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 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7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 A一服后汗不出者 B.更服后又不汗者 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D.病重者 E.一服汗出病差,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8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 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 A荣弱卫强 B.卫弱荣强 C.风性疏泄 D.热迫津泄 E.卫表不固1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 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8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 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13“伤寒发汗已, 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 A.宜辛凉解表 B.可更发汗 C.宜清泻里热 D.宜解表清热 E.宜育阴清热,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1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 A止汗 B.发汗 C.固表 D.解表 E.收敛15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汤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16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 筋脉失养,1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17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 A.阴阳双补 B.扶阳以固阴 C.健中调阴阳 D.温肾以固本 E.解表以护正18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 A因阴液未伤 B.因无腹痛 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 更利于解表 E.无需调和营卫19“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 A轻微恶寒 B.指头寒 C.脉微恶寒 D. 胸微恶寒 E.脉微弱20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 A.身疼痛 B.脉沉迟 C.恶风寒 D.发热 E.无汗,17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二、伤寒表实证,(一) 麻黄汤证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二、伤寒表实证(一) 麻黄汤证,太阳病(伤寒),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脉:浮紧(参考原文1、3),证(八证),头痛-经脉运行不畅 发热-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卫阳不展 营阴郁滞 恶风-理同上 无汗-腠理闭塞 喘-肺气不宣,治: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太阳病(伤寒)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脉:浮紧(参,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 (原文37/P54),患太阳病三种转归,欲愈,脉浮细-脉趋缓和,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 处理 令其静卧,注意观察, 以待正气恢复,传少阳,胸满胁痛-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处理-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表实证仍在,脉但浮-表实证未发生变化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患太阳病三种转归 欲愈,补述伤寒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原文46/P54),太阳病,初发病,脉:浮紧证:无汗、发热身痛病程:八九日,表证仍在治:当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后反应及机转,服药已微除-病必减轻 目瞑、发烦 正邪交争 心烦眼花 必衄,衄乃解 阳郁化热 热伤血络,轻者,重者,补述伤寒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原文46/P5,太阳伤寒可自衄作解 (原文47/P54 ),47条与46条比较:同点: 机理-太阳伤寒证得衄而解异点: 一为服麻黄汤的后果(有施加因素) 一是失治的后果(无施加因素),太阳伤寒可自衄作解 (原文47/P54 ) 47条与46条比,伤寒失汗致衄,乃须汗解 (原文55/P54),伤寒,脉:浮紧-表实证证(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失治:不发汗,邪无出路转化:因致衄-邪郁化热,络脉受损 表证未解治:麻黄汤,伤寒失汗致衄,乃须汗解 (原文55/P54)伤寒 脉:浮,比较:,三条均有太阳伤寒表实证46条:汗-衄-解47条:未汗-衄-解55条:衄-再汗-解 总之,血汗同源,汗不解,衄乃解,比较:三条均有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51、52/P56),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比较: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以脉代证,属借代笔法 52条-述可见脉象,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51、52/P56)太阳表实证,脉,(二)汗法禁例,阴阳气血虚、阳亢火旺、风热外感者理由:(1) 发汗的机理(要素) 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 血汗同源,气血互根-气血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气血,故诸虚者不可用。(2) 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不可用。,(二)汗法禁例 阴阳气血虚、阳亢火旺、风热外感者,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1)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张景岳的助阳发汗,李东垣的益气发汗。(2)非不可发汗,是不可辛温峻汗,如麻黄汤、大青龙汤。但桂枝汤及桂二越婢一汤之小汗还是可以选用的。,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1)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三)麻黄汤证兼证,1.葛根汤证 (原文31/P59)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太阳病,证 项背强几几-邪入经输,经气不利 筋脉失养 无汗恶风-风寒外束,腠理郁闭治: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麻黄),(三)麻黄汤证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31/P59)太阳病,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比较:,同点: 项背强几几异点: 桂枝加葛根汤证-表虚-有汗(无麻黄) 葛根汤证-表实-无汗(有麻黄),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比较:同点:,2.大青龙汤证(原文38/P61 ),太阳伤寒兼里热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太阳中风,脉:浮紧-太阳伤寒脉象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寒邪束表 正邪交争 烦躁-邪入阳明,化热化燥- (里热)治:大青龙汤-解表寒,清里热禁例:脉微弱,汗出恶风-表里俱虚误治变证:厥逆,筋惕肉 亡阳伤阴救治:真武汤(补),表里俱实,(表寒),2.大青龙汤证(原文38/P61 ) 太阳伤寒兼里热的证治及,论述太阳伤寒兼里热证的变通表现及治法 (原文39/P62),若感邪较重,正邪交争剧烈-脉紧身疼痛(38条)若感邪较轻,正邪交争较缓-脉缓身沉重(39条)病偏于表,阳气尚能暂通-身重乍有轻时。,论述太阳伤寒兼里热证的变通表现及治法 (原文39/P62)若,身重少阴病 气血虚衰, 阴寒内盛大青龙汤证 汗不得出 寒郁气滞 内热相扰烦躁少阴病 阳衰阴盛, 虚阳上扰大青龙汤证 太阳伤寒 兼内热,身重无休止之时,伴阴寒内盛之证,身重乍有轻时,伴表实兼内热之象,伴无热、恶寒、脉微、肢厥、下利清谷之证;,伴恶寒发热无汗 表实证。,身重身重无休止之时,身重乍有轻时,伴表实兼内热之象伴无热、恶,3小青龙汤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原文40/P64),伤寒(广义),病因,外因寒邪束表 ;内因-心下有水气,脉(补):多弦紧,干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 发热-表寒未解,正邪相争 咳嗽-水饮射肺,肺气上逆,或有证,渴-水停不化 利-土制不水,偏渗大肠 噎-水饮阻碍胸部气机 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气化失职 喘-寒邪外束,水饮犯肺,主证,治:小青龙汤-解表寒,温里饮,3小青龙汤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原文40/P6,与大青龙汤证鉴别:,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以烦躁为特点-解表兼清里热小青龙汤证表寒里饮-以喘咳干呕为特点-解表兼温化水饮。,与大青龙汤证鉴别:,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及药后寒去欲解的表现 (原文41/P65),伤寒,内因:心下素有停饮 原有证:咳嗽、微喘-水饮射肺,肺气上逆 发热-表邪未解,正邪相争 不渴-内有饮邪,治疗:小青龙汤主之 药后反应:渴-发汗之后,温化之余 上焦津液一时不足 机转-寒去欲解-水寒去,而病欲愈。,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及药后寒去欲解的表现 (,三、表郁轻证,桂枝汤证(邪轻体弱),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桂枝二麻黄一汤证,麻黄汤证(邪轻体强),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大青龙汤证(邪重体强),三、表郁轻证桂枝汤证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 桂枝二麻黄,(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 (原文23/P68),(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太阳病,病程:八九日 证候: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 其人不呕-未传少阳 清便欲自可-未传阳明,转归: 欲愈:脉微缓-邪退正复 恶化;脉微-少阴里虚 恶寒-太阳表虚,表未解: 证:面色反有热色,身痒-阳气怫郁不能发泄 治: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和营疏卫 小发其汗,阴阳两虚,禁汗吐下,太阳病 病程:八九日转归: 表未解:阴阳两,(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与治疗(原文25/P70),服桂枝汤后,脉洪大-阳气浮盛 ,正邪交争-表证仍在,治疗:与桂枝汤,若形似疟-发热、恶寒、无汗 一日再发-邪微病轻 治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与治疗(原,(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太阳病,证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郁轻证 心烦口渴,脉浮大或浮洪-里热 (补),治-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里双解,禁治-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太阳,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表证不同: 一为太阳伤寒,一为太阳中风 咳喘病机有异: 一为水饮犯肺,一为肺寒气逆,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表证不同:,表郁轻证比较:,桂麻各半汤证 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病机,表 郁 邪 微,表郁较重表郁较轻表郁及兼里热,证候,发 热 恶 寒,热 多 寒 少,一日二三度发一日再发兼里热烦渴,治法,辛 温 微 汗,小汗微汗兼清郁热,表郁轻证比较: 桂麻各半汤证 病机表 郁 邪 微表郁较重证候,发汗:,取汗-桂枝汤(微微出汗) 小汗-桂麻各半汤 微汗-桂二麻一汤 峻汗-麻黄汤 发汗兼清里热 里热重-重用石膏,大青龙汤 里热轻-少量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发汗:,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一)变证治则 (原文16上/P75),太阳病,病程-三日辨治经过 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决诊:坏病 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仍不解。,(一)变证治则 (原文16上/P75) 太阳病病程-三日,(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1/P76),病人,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 热在皮肤,寒在骨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 寒在皮肤,热在骨。,(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1/P76)病人真寒假热-身大,附:寒热真假辨别参考表,真寒假热(阴极似阳) 望诊:舌淡,苔黑滑润;两颧色红如妆,不红则白中带青;时烦,状若阳证,但精神萎顿。 闻诊:语声细微,气息低弱;无秽恶气味,大便不臭。 问诊:口不渴,或喜热饮,量不多;身大热反欲得衣,喜近火炉;小便清长,大便自利或便秘;若咽痛,但不红肿。 切诊:脉虽浮数,按之无力;或细微欲绝;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则不觉热。,附:寒热真假辨别参考表真寒假热(阴极似阳),真热假寒(阳极似阴) 望诊:舌苔白质糙,或舌绛刺裂。面色虽灰滞,但目张炯炯有神。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或时烦躁,扬手顿足,谵语。 闻诊:语气扬厉,气粗息壮;热气臭秽喷人,大便臭秽。 问诊:口渴喜冷;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小便赤涩,大便燥结,或稀粪旁流,肛门有灼热感。 切诊:虽沉有力,浮取紧数,沉取坚实。四肢虽冷,胸腹热而蒸手。,真热假寒(阳极似阴),太阳病误吐而致胃气耗伤的变证(原文120/P77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寒邪束表,正邪交争,现证,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 不恶寒发热-表证已解; 关脉 细-阴液不足 数-脾胃虚阳躁动,吐后中阳损伤邪陷中焦,两种情形,一二日误吐 饥而不欲饮食 胃伤不重,尚有食欲,三四日误吐 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 欲食冷食-阳虚躁动 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胃伤较重,太阳病误吐而致胃气耗伤的变证(原文120/P77 )太阳病,讨论胃虚呕吐证(原文122/P77),脉数,虚证,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 证 呕吐(清冷)-胃寒气逆 不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 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实证,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 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 脉:数有力-胃中实热,讨论胃虚呕吐证(原文122/P77) 脉数 虚证 因机:误汗,(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0/P79),太阳病,发汗后,虚证,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实证,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之腑 治疗: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方药:调胃承气汤,(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0/P79)太阳病,发汗后 虚证,下后复汗,表里阴阳俱虚的脉证 (原文60/P79),太阳病,因机 先攻下-阴亏里虚 后发汗-阳气外耗 微-阳虚推动无力 细-阴虚脉道不充 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 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治法:温阳和阴方药:以茯苓四逆汤化裁。,内外俱虚,证,脉,下后复汗,表里阴阳俱虚的脉证 (原文60/P79)太阳病因,重发汗损伤心阳及汗后水饮伤肺的证治 (原文75/P80),病人,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喜按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 心肾不足 耳窍失养决诊:耳聋无闻原因:重发汗,虚故也-虚证耳聋转机:饮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形寒饮冷伤肺,肺虚气逆,重发汗损伤心阳及汗后水饮伤肺的证治 (原文75/P80)病人,(四)表里先后治则 ( 原文90/P81 ),表里同病表证为急为重-先表后里为顺 若先里后表为逆里证为重为急-先里后表为顺 若先表后里为逆。,(四)表里先后治则 ( 原文90/P81 )表里同病,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原文56/P8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不通头痛-浊热上扰(以前额为甚)发热(蒸蒸发热)-里热蒸腾小便黄赤-热郁于里诊断:阳明里证,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原文56/P82)伤寒,证(二)不大便六七日(腹无所苦)-肺气不宣 腑气不降头痛-邪郁太阳经络(头痛连项)发热(翕翕发热)-邪正相争小便清-无里热诊断:病在表,治:宜桂枝汤转归:头痛者必衄 -邪郁,损伤阳络,续前,证(二)续前,(五)标本缓急治则 (原文91/P83 ),伤寒患者,误治:医下之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 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 身疼痛-表证仍在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方药:桂枝汤,(五)标本缓急治则 (原文91/P83 )伤寒患者 误治:医,表里同病,舍证从脉 (原文92/P84),病人,证:发热头痛-风寒束表脉反沉-少阴阳虚,证属表里同病。治疗经过:与表里双解-不差 目前情况: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治疗:当救其里-四逆汤-回阳救逆。,表里同病,舍证从脉 (原文92/P84)病人 证:发热头痛,二、热证,(一) 栀子豉汤类证,二、热证(一) 栀子豉汤类证,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兼证,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太阳病 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鉴别: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沉伏。,鉴别:,(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原文63/P92,162/P93),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太阳病,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太阳病,(三)白虎加人参汤证(原文26/P95),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服桂枝汤后,证,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大烦渴-里热灼津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三)白虎加人参汤证(原文26/P95)服桂枝汤后,热盛津,(四)葛根芩连汤证(原文34/P97)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的两种证治,太阳病,见桂枝汤证,施治过程,误下转归,(一)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一) 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四)葛根芩连汤证(原文34/P97)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鉴别,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同点:下利异点: 表实无汗-葛根汤证 里热有汗-葛根芩连汤证,鉴别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三、虚证,(一) 心阳虚证,三、虚证(一) 心阳虚证,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原文64/P100),太阳病,因:汗多损伤心阳证: 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 心下悸 -心阳不足 欲得按-虚则喜按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原文64/P100,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阳虚烦躁证 )(原文118/P101),病,因:火逆-火疗劫汗 下之-攻下 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更伤阳气,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阳虚烦躁证 )(原文118/P,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心阳虚惊狂 )(原文112/P103),伤寒,脉浮-表证之脉误治-以火迫劫之-火疗夺汗,诊断:亡阳-大汗,心阳浮越于外变证:惊狂-火热内迫,扰乱神明 卧起不安-惊狂时作,神志不宁救治:救逆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涤痰浊,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心阳虚惊狂 )(原文1,4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原文117/P105),太阳病,误治:烧针令其汗-烧针取汗,表邪未解,心阳被伤机转:针处被寒-处理不当,寒邪从针孔而入,证,核起而赤-气血凝滞,针处红肿如核必发奔豚-心阳虚,复感外寒,引起肾水上犯气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气上逆,治,外治-灸其核上各一壮-散针处寒邪内治-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兼解表邪。,4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原文117/P105)太,小结,(1)火逆变证 扰乱心神:烦躁、惊狂、谵语等扰乱气机:腹满,小便难,甚则气从少腹上冲心而发奔豚热郁胃肠:腹满不大便,但头汗出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热入血分:衄血、吐血、便血、发黄灼伤阴津:口干、小便少,身体枯燥,小结 (1)火逆变证,(2) 桂甘系列方证比较,同点 心阳受损异点 程度有异 桂枝甘草汤证-轻-心悸 桂甘龙牡汤证-中-烦躁 救逆汤证-重-惊狂,(2) 桂甘系列方证比较,(3)药同,比例不同,功效殊然,桂枝汤: 桂=芍 调和营卫桂枝加桂汤: 桂 芍 平冲降逆桂枝加芍药汤: 芍 桂 缓急止痛,(3)药同,比例不同,功效殊然,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 ) (原文65/P106),病,因:过汗损伤心、肾之阳证:脐下悸,欲作奔豚-水停下焦有上逆之势治:苓桂甘枣汤-温壮心阳,行气化水,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 ) (原文65,(二)脾虚证,(二)脾虚证,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脾虚水停证)(原文67/P108),伤寒,治疗经过:若吐若下-误吐下后,脾伤停饮,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阻逆于胸脘之间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紧-里有水饮治:苓桂术甘汤-温中阳,化水气治禁:发汗-阳气更伤,水饮更盛误治后果:动经-扰动经脉 身为振振摇-身体振颤,摇动不定救治:真武汤(补)。,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脾虚水停证)(原文67/P10,2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证(脾虚气滞腹胀证)(原文66/P110),病,因:过汗损伤脾阳证:腹胀满 神疲乏力(补)治: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通补兼施。,中虚失运气滞不通。,2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证(脾虚气滞腹胀证)(原文66/,3小建中汤证(原文102/P112),伤寒,病程:二三日证:心中悸、烦-气血阴阳俱虚治: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3小建中汤证(原文102/P112)伤寒 病程

    注意事项

    本文(《伤寒学》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