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1218772       资源大小:57.4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技术规范.docx

    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基本条件、工作程序、笼舍标准、安全防护、消毒防疫、档案管理等。本规范适用于本市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 .1陆生野生动物是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XX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物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中非原产我国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其它陆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工作,依照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4 .2收容救护是指将公众发现或执法机关查没后移交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野外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陆生野生动物,接收到具备条件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进行检查、检疫隔离、治疗和合理安置的活动。5 .原则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遵循及时、就近、科学和统一协调的原贝限6 .基本条件6.1 收容救护人员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配备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野生动物饲养经验的人员。6.2 设施设备4.2.1基础设施应具备动物医院(或诊疗室)、动物检疫隔离笼舍、动物饲养笼舍、康复训练场所、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适合陆生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等基础条件。4.2.2设备4.2.2.1救护设备应具备救护专用车辆、捕捉工具、运输笼箱、应急处理医疗箱、人员防护设备、环境消毒设备、医疗垃圾储存设备、通信设备等。4.2.2.2诊疗设备应具备听诊器、红外测温仪、手术台、无影灯、X光机、呼吸麻醉机、血细胞分析仪、生化仪、心电监测仪、动态血压记录仪等。4.2.2.3医疗器械应具备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镶、止血钳、骨钳、持针器、普通绷带、石膏绷带等。4.2.2.4其它设备应具备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冰箱、冰柜、紫外灯、器械柜、药品柜、饲料储存容器等。4.3常用药品应具备消毒药品、体液补充药品及酸碱平衡调节药品、止血药品、抗菌消炎药品、抗病毒药品、解毒药品、局部麻醉药品、拟肾上腺素药品、环境消毒药品等常用药品。见表1。表1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常用药品药品种类常用药品消毒药品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品乙醇类、醋酸洗必泰、碘伏、双氧水、高镒酸钾等。环境消毒药品过氧乙酸、百毒杀、来苏水、氯制剂类消毒液、碘制剂消毒液等。体液补充药品及酸碱平衡调节药品0.9%生理盐水、葡萄糖类、乳酸林格注射液、碳酸氢钠、甲硝嘎注射液、口服补液盐、辅酶A、ATP,维生素类等。止血药品维生素K3、酚磺乙胺、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抗菌消炎药品头袍类、沙星类、四环素类、红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等。抗病毒药品利巴韦林等。解毒药品阿托品注射液、解磷定类等。局部麻醉药品盐酸普X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拟肾上腺素药品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全身麻醉药品异氟烷、舒泰等。5.工作程序5.1信息接收收容救护机构接到公众或执法单位求助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电话时,值班人员应详细询问求助人(或单位)姓名(或单位名称)、地点、动物外部形态特征及健康状况等。可以通过手机照片和视频等资料做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及时通知救护人员,便于救护人员采取适宜的收容救护方式及措施。5.2收容救护方式及措施5.2.1指导放归陆生野生动物健康状况良好,救护人员可电话或现场指导求助人将该动物就近放归至合适的自然环境。常见符合指导放归的有如下情况:本市自然分布繁殖的幼鸟离巢或学飞阶段且无伤病的,如喜鹊、灰喜鹊、红隼、红角鹃、领角鹃等;误入居民家中的本地无毒蛇类、黄鼬、蝙蝠、野生鸟类等。意外被自然或人工环境所困,经解救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5.2.2收容救护5.2.2.1动物的捕捉(1)捕捉动物的基本原则现场捕捉动物是救护动物的重要技术环节,对于保障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既要顺利地捕捉到受伤、受困的动物,同时保证对动物不造成二次伤害,确保救护员不会造成被抓伤和咬伤。对于疫病流行期的救护工作,还要做好疫病防护,避免疫病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2)捕捉工具a.抄网。是救护动物的基本工具,根据动物种类不同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抄网。捕捉雀形目小型鸟类、涉禽、游禽,可以选用铝制和碳素材质的网杆,网面的材料为粗线材料的抄网;捕捉狐狸、貉、猪灌、狗灌等兽类动物可以选用坚固的不绣钢制材质的网杆,网面材料为乙纶渔网的抄网。b.防护手套。一般为皮质的厚手套或警用防止咬伤的钢丝编织手套。c.蛇钩和蛇夹。一般为不绣钢材质的蛇钩和蛇夹,长度为L5米。d鳄鱼套索。一般为不绣钢或者木柄材质,套索为橡胶材质,长度为2米。(3)捕捉动物的方法a.针对不同动物需要制定相应的捕捉方案,采取相应的方法,做到科学捕捉。捕捉野猪、狼、梅花鹿和猴子等危险动物,需要派出兽医和救护员组成的专门救护队伍。b.对于不同种类的鸟类,一般可以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选择相应大小的抄网捕捉。c.狐狸、貉、猪灌等兽类,可以选择坚固的不绣钢柄、网面为渔网的抄网捕捉。d.灵长类的捕捉,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属于四处流浪的猴子可以选择诱捕笼的方法捕捉,主要原理为用食物诱导猴子进入诱捕笼,然后触发相应的关门机关,将猴子关闭在诱捕笼中。如属于在房间内或者在小范围内活动的猴子,若捕捉者能够接近约7米的距离,可采取吹管麻醉的方法捕捉。巳蛇类的捕捉,由于蛇类动物行动迅速,若捕捉的方法不当,易造成救护员被蛇咬伤。需要专门的蛇钩、蛇夹,将捕捉到的蛇装入专门的坚固蛇袋中,以免造成逃脱。f.鳄鱼的捕捉,应该采用专门的捕鳄套索,将套索套入鳄鱼吻的跟部,确保鳄鱼的嘴不能张开,之后进行下一步抓捕操作。5.2.2.2接收陆生野生动物健康状况不佳,有外伤或患病的,救护人员应根据初诊判断结果,携带相应的收容救护工具及时到达现场,向求助人出示工作证后,根据该动物受伤、患病等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措施。接收时向报告人出具陆生野生动物接收凭证,尽快运回开展检查和治疗。5.2.2.3动物运输动物运输遵循下列原则。(1)保证运输工具安全、笼箱牢固,大小以保证适应动物自然站立为准。夏季做好遮阳、降温、避雨,冬季注意防风保暖。(2)根据救护动物的情况需要,安排兽医全程参与救护、运输,方便处理突发意外情况。(3)需要开展跨省运输野生动物的,运输前须办理好野生动物运输证明等凭证。5.2.2.4隔离接收的陆生野生动物应首先在隔离场所进行隔离观察。(1)隔离观察期(包括治疗期)一般为7T4天,根据动物的习性不同,隔离观察期应适当XX或缩短。动物隔离期的确定应参照以下因素:a.目前国内疫病流行状况。如禽流感发生时期和新冠疫情防控期,应该至少隔离21天。b.为确定国外分布的鹦鹉类动物是否患有鹦鹉热疾病、陆龟是否患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至少隔离21天。C.为确定喜鹊、灰喜鹊、乌鸦等鸟类是否患有相应的传染病;斑鸠类动物是否患有禽痘等传染病,至少隔离7天。d.灵长类动物隔离观察期为30天。主要检测内容包括:B病毒检测、细菌检测、结核检测、血液检测、寄生虫检查、原虫检查。(2)隔离观察期按时给药、喂食,根据兽医医嘱调整治疗和饲养方案。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手术期前后的野生动物,专人负责护理。保证伤口干燥、清洁,防止污染,随时了解动物状态。(3)病情较重的动物,兽医和饲养员每两个小时或视情况及时观察其活动和进食情况,根据实际对护理工作做相应调整。(4)对病情得到控制的动物,工作人员要每半天观察护理1次或视情况而定。兽医人员、饲养人员分别做好治疗、饲养、观察等记录,收集整理后跟随动物档案装订成册。5.2.2.5检疫接收的陆生野生动物放入隔离场所后,应立即进行检疫、诊断和治疗。救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应密切配合、科学治疗、细心观察、精心饲养。对发现有法定疫病的陆生野生动物,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5.2.2.6诊疗(1)紧急抢救a.必要时,相关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待动物病情稳定后,运回实施进一步治疗。b.对伤病情严重动物和濒危动物,要果断采取紧急抢救措施,集中救护、兽医、饲养员等人力和设备设施资源,尽最大努力实施救护。(2) 一般诊疗a.一般诊疗按照问诊、初诊、体检、治疗等程序进行。问诊主要详细了解动物事发地情况、动物当时状况等。b.体检主要包括测量动物体重、体长、体温、心跳、呼吸频率等基本数据指标,查看体表有无伤痕,诊断受伤程度和发病原因。根据救护动物的具体伤病类型,开展血液生化、X光、B超、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检测。C治疗按轻伤、重伤、病危三种情况进行,对于病情复杂、伤情严重的情况,要建立兽医综合会诊的工作机制,根据对动物的检查化验结果,商讨形成一致的治疗方案。(3)伤病治疗a.对于轻伤动物,如体表轻微擦、碰伤的动物,原则上处置后立即就地放归。b.对于重伤动物,运抵救护机构后,兽医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诊治,及时给出处方意见、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剂量、护理方法、护理频次等要求。待病情稳定后,进行详细体检,制定实施具体救治方案。C.对于病危动物,现场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待病情稳定后,运回实施进一步治疗,根据动物病情选择使用ICU等救护仪器。诊断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动物动态状况。完善相关治疗手续和病例便于兽医的交接班,加强动物治疗期和护理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d对于中毒动物,应详细分析中毒类型,采用相应的解毒药品和治疗措施。5.2.2.7恢复度过隔离期且已治愈的陆生野生动物,转入恢复场所进行康复饲养。饲养人员应严格按照动物的不同种类、不同时期、不同饲养要求,依照相应的饲料配方饲养,做好饲养场所消毒和动物防疫,注意观察动物健康状况,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5.2.2.8饲养管理(1)对不适宜放归,经检测没有传染疾病的野生动物,按健康动物要求,归群或单独饲养。保证动物每日食物和饮水定时定量供应,每天打扫笼舍一次,每周对笼舍消毒一次。(2)严格做到进、出笼舍随手关门,人走断电(根据笼舍和动物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下班后笼舍大门必须上锁。(3)注意人员安全防护,猛兽饲养过程需要转移笼舍时,要严守操作规范,确保笼舍门关好后再进行相关操作。(4)根据饲养动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饲养配方,配置相应的动物饲料,采用相应的饲养方法。5.2.2.9常用野生动物饲料配方(1)常见兽类a.猱猴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探猴每日饲喂量,藏酋猴、食蟹猴、平顶猴饲料配比参照殊猴。适量增加蔬菜水果供应,保证动物摄取足够的水分。表2猱猴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苹果400蔬菜种类主要为各类叶菜(油麦菜、生菜等)、根茎类蔬菜(红薯等)和茄果类(西红柿等),根据季节等情况调配饲喂比例和饲喂量。香蕉200玉米60花生60蔬菜200鸡蛋60b.野猪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野猪每日饲喂量。表3野猪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野猪饲料1000蔬菜种类主要为大白菜、胡萝卜等,可根据季节调整。玉米1000蔬菜1000C.狗灌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狗灌每日饲喂量。猪推、狐狸、貉的饲料配比参照狗灌,狼的饲喂量为狗灌的2倍。表4狗推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大鼠1只大鼠可用半个鸡架代替。狗粮250g白薯100g土豆100gd.豹猫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豹猫每日饲喂量。表5豹猫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大鼠1只可酌情饲喂猫粮,需关注动物采食和消化情况。e.蝙蝠蝙蝠类动物每日分两次饲喂,需人工喂食。表6蝙蝠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大麦虫20g大麦虫可用面包虫代替,20g分两次饲喂。f.黄鼬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黄鼬每日饲喂量。表7黄鼬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小白鼠1-2只小白鼠可以1/4鸡架代替。苹果50g狗粮80gg.刺猬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刺猬每日饲喂量。表8刺猬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麦虫15大麦虫可用面包虫等代替。苹果15狗粮15h.松鼠每日饲喂一次,根据采食量酌情调整。表9松鼠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粮食10粮食主要以玉米、瓜子、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混合而成,苹果可由常见水果代替。苹果10(2)猛禽类a.鹰隼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鹰隼每日饲喂量,鹰隼应每周停饲1-2次,如用大鼠饲喂中小型鹰隼则需要提前将大鼠剪碎。表10鹰隼日粮配方动物类型饲料饲喂量种类备注大型鹰隼大鼠1只秃鹫、高山兀鹫、金雕、草原雕、大意等白尾海雕、鹑等可用等量的鱼类替换饲喂,红隼等小型猛禽可酌情补充一些蟋蟀等昆虫。中小型鹰隼小鼠2-3只红隼、红脚隼、猎隼、游隼、雀鹰、苍鹰、松雀鹰、白腹鹤、白尾鹤等。b.大型鹤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鹃每日饲喂量,应每周停饲1-2次,如用大鼠饲喂中小型鹃则需要提前将大鼠剪碎。表11鹃日粮配方动物类型饲料饲喂量种类备注大型鹃大鼠1只雕鹃对于红角鹃、纵纹腹小鹃等小型鹃可补充20g大麦虫、面包虫、蟋蟀等饲料。中小型号鸟小鼠1-3只红角鹃、纵纹腹小鹑、长耳鹃、短耳鹄等(3)涉禽类a.灰鹤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鹤每日饲喂量,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饲料配比参照灰鹤,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蔬菜需切碎饲喂。表12灰鹤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小黄鱼400小黄鱼可替换为鲫鱼、鲤鱼等小鱼,单只重量10-5Og为宜不可过大,蔬菜种类主要为大白菜等叶菜。大麦虫50蟋蟀25玉米100蔬菜50b.黑鹳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黑鹳每日饲喂量,XX白鹳等饲料配比参照黑鹳,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3黑鹳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小黄鱼650g小黄鱼可用泥瞰、鲫鱼等代替。c夜鹭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夜鹭每日饲喂量,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池鹭、苍鹭、绿鹭、XX鸡、白骨顶等饲料配比参照夜鹭,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4夜鹭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备注小黄鱼300g小黄鱼可用泥融、鲫鱼等代替。(4)雁鸭类a.大天鹅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大天鹅每日饲喂量,疣鼻天鹅、小天鹅、鸿雁、灰雁、豆雁等饲料配比参照大天鹅,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5大天鹅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白菜380大白菜可用其他叶菜代替鸭饲料190玉米190小麦190b.绿头鸭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绿头鸭每日饲喂量,斑嘴鸭、赤麻鸭、花脸鸭等饲料配比参照绿头鸭,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6绿头鸭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白菜150大白菜可用其他叶菜代替鸭饲料90玉米90小麦90驾卷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年鸳鸯每日饲喂量,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7鸳鸯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白菜110大白菜可用其他叶菜代替鸭饲料50玉米50小麦50d.普通秋沙鸭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普通秋沙鸭每日饲喂量,小鹏鹏、凤头鹏鹏、普通卢鸟鹦、卷羽鹑帽等饲料配比参照普通秋沙鸭,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8普通秋沙鸭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小黄鱼300g小黄鱼可用泥纵、鲫鱼等代替,凤头鹏鹦、普通鸠鸿等饲喂量500g,卷羽鹑鹏1200g。(5)陆禽类a.环颈雉每日饲喂一次,推荐配方为成体环颈雉每日饲喂量,石鸡、勺鸡等饲料配比参照环颈雉,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19环颈雉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白菜100大白菜可用其他叶菜代替,谷物由玉鸡饲料50米、小麦、谷子、黍子、麻子、高粱等混谷物100合组成。(6)鸣禽类a.红喉歌鸩每日饲喂一次,蓝喉歌鸩等食虫类鸟饲料配比参照红喉歌鸩,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20红喉歌鸩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面包虫5小型食虫鸣禽饲喂量10g,中大型鸣禽如画眉、八哥等饲喂量40-50g0鸡饲料3苹果2b.黄喉鹤每日饲喂一次,黑尾蜡嘴雀等食谷类鸟饲料配比参照黄喉鹤,根据实际采食量进行调整。表21黄喉鸭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谷子10谷物由小麦、谷子、黍子、麻子、高粱等混合组成。鸡饲料3苹果3c.珠颈斑鸠每日饲喂一次,山斑鸠等饲料配比参照珠颈斑鸠,根据实际采食量调整,大白菜需切碎后混合其他饲料饲喂。表22珠颈斑鸠日粮配方饲料饲喂量(g)备注大白菜30大白菜可用其他叶菜代替,谷物由玉米、小麦、谷子、黍子、麻子、高粱等混合组成。鸡饲料20谷物30(7)常见幼鸟救护幼鸟需要专人长时间照料,饲喂频次为每天5-7次不等,且应根据幼鸟状态调整采食量。表23救护幼鸟单次饲喂量物种饲料饲喂量(g)备注喜鹊大麦虫、面包虫3-5饲喂前应将食物剪碎至适合幼鸟吞咽的大小,根据幼鸟状况进行喂食或者填食,同时注意测量幼鸟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饲喂量。大杜鹃大麦虫、面包虫2-3普通雨燕大麦虫、玉米虫2-3珠颈斑鸠雏鸡饲料3-5白头鹑大麦虫、玉米虫1-2红角鹃大麦虫、小鼠2-5红隼小鼠2-55.2.2.10康复和野化训练对体况恢复良好并具备野外生存基础条件的陆生野生动物,须在康复训练场所或选择适宜场地进行野外生存康复训练。如为了使鸟类能顺利回归野外,要选择合适的恢复笼舍进行飞行训练,使动物获得飞行所需要的体力和持续飞行能力。对于救助的幼鸟应该进行野化训练,使动物学会捕食和与同类相处。5.3处置5.3.1活体处置5.3.1.1放归自然的原则和方法(1)动物放归的基本原则动物的伤病均已经恢复,且能够适应野外的生活,要将它们尽快放归野外。放归要充分考虑适合的季节、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合的天气、适合的生态环境、适合的环境容纳量、适合动物之间的关系等因素。(2)放归方法a.硬放归。硬性放归就是不采取辅助手段让动物适应野外栖息地,把已康复的动物直接放归野外。一般适用于救护的成鸟和具备野外生活的经验和能力其它动物。b软放归。又叫“瞒过”式放归,就是对已经恢复的动物放归时,人工给予动物食物或者笼舍环境的帮助,让动物逐步适应野外生活。如,没有野外生活的经验的猛禽,通常采取软放归。在开始两周将要放归的猛禽留在笼舍内,期间每天给它食物。放归当天,将笼门打开,让动物可随时飞出笼外,每天仍然供应食物,但要细心留意动物取食的份量。应把食物量逐渐减少,以鼓励猛禽在野外觅食。当放归罚没的雀形目小鸟数量较大时,最好能够在动物的放归地持续提供至少一周的食物和水,供放归动物补充能量,让它们尽快适应环境。(3)放归的组织a.对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陆生野生动物,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在其自然分布区域选择合适的季节、时间和地点统一组织放归。b.需要跨省区放归的,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其自然分布区域所在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实施放归。5.3.1.2放归动物的评价(1)猛禽放归要求a.放归基本指标呼吸:猛禽的心跳应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呼吸正常,无过快或者或慢和张口呼吸的情况。心跳:猛禽的心跳次数应该维持在正常的水平,无心律不齐的情况。营养水平:猛禽的龙骨突指数要在3.04.O之间。胸肌坚实、脂肪很少或适中。损伤部位:跟据动物救护的伤病情况,目前所有疾病已经恢复,并且没有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或者身体功能缺陷。错误!失明双目失明的动物无法放归。放归单眼失明的动物需考虑动物的习性,如果是隼形目的猛禽则不能放归。鹃形目的猛禽类依赖听觉与依赖视觉的程度相同,所以它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克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放归。错误!羽毛受损如果猛禽的体羽出现缺损的情况,可以放归;猛禽的初级飞羽提供升力和推进力,如果猛禽的初级飞羽和尾羽出现缺损的情况,则不能放归。错误!头部猛禽必须具备正常而强壮的喙。鸟喙闭合不正可能由于下颌或者喙的陈旧骨折或者创伤所致。所以,如果出现上喙或者下喙的缺失,则不能放归。放归前进行口腔及鼻腔分泌物检查。错误!双脚不能同时负担体重如果猛禽出现轻度的脚垫病,未伤及血管,则可以放归。如果已经不能正常站立或者跳跃,则不能放归。错误!脚趾或爪缺失对于猛禽来说第一和第二脚趾是最重要的,其受损或缺失都会导致无法放归(秃鹫除外)。猛禽可以适应第三和第四脚趾的受损或者缺失,可以进行放归。错误!翅膀下垂猛禽的翅膀下垂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反映出动物的飞行能力受损,无法放归。b.行为指标行为猛禽应该具备撕咬食物和正常的进食行为;梳理羽毛,应该具备躲避人类的行为。猛禽不应该出现乞食或对人鸣叫的行为。不应该出现攻击人类的行为,除非被逼迫到角落,才会表现出防御行为(伸出爪子、背靠地面、主动攻击人类)。飞行猛禽根据体型大小,必须具备能够在相应的笼舍内飞行的能力,如:红隼、阿穆尔隼须具备在长10M,宽4M、高6M左右的笼舍内,自主起飞、降落和连续飞行3圈的能力。草原雕、金雕和秃鹫须具备在长度72M、宽度40M、高度14M相应的笼舍内自主起飞、降落和连续飞行2圈的能力。放归前观察猛禽的起飞是否轻松、振翅是否有力、飞行时是否平衡。c.实验室检查内容血检红细胞比积(PCV)系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衡量是否贫血、脱水等。红细胞的数量(RBC)指血常规检测单位体积中红细胞的数目,综合考量这两个指标测量反映出动物是否贫血和脱水如:猛禽的血液红细胞压积应该在40%以上,血清总蛋白在3.0-5.0gdlo病源学检查排除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2)雀形目等小型鸟类的放归要求XX地区雀形目鸟类救护常见的原因有:执法罚没、野外救护(外伤、骨折、幼鸟、疾病等)伤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放归评估相应内容:a.执法罚没的主要种类主要为雀形目鸟类,如大山雀等山雀科动物、红胁绣眼鸟等绣眼鸟科动物、黄雀等雀科动物、蒙古百灵等百灵科等动物。b.野外救护的常见种类主要包括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等鸦科动物;大斑啄木鸟等动物。兽医检查包括如下内容包括身体完整性和行为能力、辨别食物和独立取食能力、基本的飞行能力、躲避天敌能力和患病等情况。经检查确认合格的,可以实施野外放归。c.XX市夏季经常救护到的以上动物的幼鸟:如喜鹊、灰喜鹊,经过饲养和野外生活训练后,通常采取软放归的形式,进行野外放归。(3)涉禽、游禽鸟类的放归要求XX地区雀形目鸟类救护常见的原因有:执法罚没、野外救护(外伤、骨折、幼鸟、疾病等)伤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评估放归的具体评价内容:a.执法罚没的主要种类主要为鸳鸯等游禽,野外救护的常见种类主要有黑鹳、夜鹭、大天鹅、丘鹉、鸥科等动物。兽医检查包括如下内容:身体完整性和行为能力、辨别食物和独立取食能力、基本的飞行能力、躲避天敌能力和患病等情况。经检查确认合格的,可以实施野外放归。b.XX市夏季经常救护到的以上动物的幼鸟:如白鹭、夜鹭、赤麻鸭、鸥类、普通卢鸟鹦、黑鹳,经过饲养后,进行野外生活训练后,通常采取软放归的形式进行野外放归。(4)兽类放归的放归评价要求兽类放归的原则是:伤病已经治愈或者伤情不影响动物健康和正常的动物捕食、自卫、躲避等行为。XX地区兽类救护常见的原因有:民间不当放生被捕回、执法罚没、野外救护(外伤、骨折、皮肤脓肿、中毒等)等情况。a.接收的不当放归动物。接收的民间不当放归的动物多以人工饲养的貉、狐狸为主,这些动物不能适应野外生活或者给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不能放归野外。b.接收的执法罚没动物。执法罚没移交的兽类动物,如:豹猫、狗灌、猪獴、花面狸等动物,兽医需要检查动物四肢完整性,自主行动能力,自卫能力,如咬、抓等;会用嗅觉识别气味的功能、辨别食物能力;有无与人接触印痕的行为等。C.接收的野外救护动物。伤病已经治愈或者伤情不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相比长期饲养缓慢恢复来说,适宜尽快放归野外。例如:对于野猪狗灌、猪灌、花面狸等动物来说,非法猎捕的野猪的后腿被夹子伤害造成腿的外伤出血(经过兽医简单处理)、甚至单只后腿发生骨折的情况,只要对于野外的行动不大的情况,都可以放归野外。如果发生2个肢体或者以上的残疾则不能放归野外。对于刺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严重的外伤、疾病造成的身体不能行动、取食的情况,都应该及时放归野外。d.兽类的放归要考虑适合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秋冬季食物短缺、气温较低,对于刺猬来说,放归应该选择食物比较充足的XX、丘陵的果园附近为主,方便动物及时取食,尽快适应在野外的冬眠生活。如误入市民家里的蝙蝠,由救护人员捕捉后,经过兽医体检合格,选择远离城区的XX地区,在夜晚的时候放归野外。对于兽类发现的皮肤疾病和中毒情况,由兽医治疗合格后,安排放归野外。e.对于救护和罚没的殊猴、食蟹猴、狼、野猪等动物,暂时不予放归,主要原因有:第一,猴类动物在XX市野外分布早以灭绝,现存的物种都是人工饲养逃逸的动物或者后代,不适合在野外放归;第二,猴子本身是社群动物,互相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如果贸然在放归,容易造成同类之间相互伤害;第三,由于猴子感染的疾病和人类有很大的相似性,能够互相传播;第四,本市近年来,屡次发生由于猴子干扰居民生活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情况发生。狼和野猪的情况也类似。(5)两栖爬行动物放归要求XX地区两栖爬行动物救护常见的原因有:不当放归、执法罚没、野外救护(外伤、骨折等)伤病情,根据不同情况评估放归的具体评价内容:a.接收的不当放归动物。于不当放归的动物多以人工饲养的大貌、牛蛙、蟒蛇、巨蜥、陆龟等动物为主,因为这些动物不能适应野外生活或者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不能放归野外。b.接收的执法罚没动物。对于执法罚没的两栖爬行动物如:黑斑蛙、金线蛙、XX铃蟾、各种本地蛇类:XX锦蛇、乌梢蛇、黑眉锦蛇等动物,兽医的检查如下内容四肢完整性,自主行动能力,辨别食物能力、躲避人类活动的能力等。将检查评估合格的可以实施野外放归。c.接收的野外救护动物。经过伤病已经治愈或者伤情不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相比长期饲养缓慢恢复来说,不如尽快放归野外。例如:蛙类动物的皮肤外伤和蛇类动物的皮肤外伤,经过兽医治疗后,及时放归野外。C.蛙类的放归要考虑适合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由于夏、秋季食物充足,气温较高对于蛙类来说,放归应该选择食物比较充足的水系、河流附近为主,方便动物及时取食,尽快适应在野外的生活。d.蛇类动物的放归的因素:考虑放归地为远离城区和集中居住的居民区,可以选择适合自然的生态环境,并且有野外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为主;本市分布的短尾腹(毒蛇),应该选择在本市自然保护区放归;虎斑颈槽蛇(毒蛇),选择远离居民区的河流附近放归;由于自身原因,蛇类动物的活动范围不大,可能就居住在一片山中,所以在同一区域放归蛇类动物一次不能放归多于10条,可以选择大于5KM外继续放归,以方便动物的捕食,提高放归的成活率;由于蛇类属于变温动物,需要足够的外部环境温度的补充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所以本市范围内立冬节气以后,就不能放归蛇类,以免造成蛇类动物由于温度过低造成死亡;由于不同种类的蛇类对于环境温度的喜好程度不同,有的蛇类喜欢中午活动,有的喜欢傍晚活动,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蛇类选择合适的时间放归。表24XX市蛇类野外分布表动物种类有/无毒生态分布地活动规律王锦蛇无山区、丘陵地带,XX亦有,常于山地灌丛、田野沟边、山溪旁、草丛中活动。昼夜均活动,以夜间更活跃。玉斑锦蛇无XX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昼夜均活动黄脊游蛇无生活在低海拔地区,水域附白天活动近或山坡树林中。赤链蛇无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XX;常见XX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夜行性蛇类XX锦蛇无XX、山区、园田地、破旧房屋及住宅屋顶都可见到昼间活动,但32。C以上,改为晨昏活动。双斑锦蛇无山区丘陵地团花锦蛇无XX丘陵、山地养蚕场石缝中或柞树上、山路边、石头下或草丛中和开阔的河谷地带。昼间活动白条锦蛇无XX、丘陵或山区、草原,栖XX野、坟堆、草坡、林区、河边及近旁,也常见于菜园。昼夜均活动。红点锦蛇无傍水的草丛内,也常在阴湿的山麓出现。适宜的气温是2030,白昼活动。黑锦蛇无高山、XX、丘陵、草地、田园及村舍附近,也常在稻田、河边及草丛中,有时活动与农舍附近18-32。C范围内活动乌梢蛇无生活在丘陵地带白天活动虎斑颈槽蛇有小溪、水塘、池塘白天活动短尾腹有深山区的石头下面或石缝中昼间活动5.3.1.3统一调配对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但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陆生野生动物,依照国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配。5.3.2死体处置5.3.2.1统一调配对经检疫合格,确有利用价值的,依照国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配。2. 3.2.2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衍生物,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消除其危害的过程。常用方法包括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发酵法等。对收容后抢救无效死亡或收容的陆生野生动物死体,无利用价值的应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1)无害化处理应选择地势高燥,处于下风向的地点;远离动物饲养场(饲养小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诊疗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生活饮用水源地;远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主要河流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2)掩埋坑体容积以实际处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或衍生物数量确定。掩埋坑底应高出地下水位L5)以上,要防渗、防漏。坑底洒一层厚度为20CM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品。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或衍生物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L5m以上,洒一层厚度为20CM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品。然后覆土,厚度不少于IT.2u(3)掩埋后,在掩埋处设置警示标识。掩埋后,第一周内应每日巡查1次,第二周起应每周巡查1次,连续巡查3个月,掩埋坑塌陷处应及时加盖覆土。掩埋后,立即用氯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药对掩埋场所进行1次彻底消毒。第一周内应每日消毒1次,第二周起应每周消毒1次,连续消毒三周以上。(4)本市有条件的区,应当依法将救护过程中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衍生物交由具备处置资质的部门妥善处理。遇到疑似重大传染病或国家法定动物传染病等情况,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6.收容救护笼舍标准6.1通用标准6.1.1笼舍基本设置笼舍一侧须有远离道路的隐蔽角落,避免人为干扰;笼舍具有防风、遮雨、防逃逸功能;笼舍外须有消毒池或消毒脚垫;水池坡度30度以下。6. 1.2场地面积场地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平方米。6.2常用类型笼舍标准6.2.1木栅栏式笼舍可用于收容救护猛禽、雉鸡、大鸨、大天鹅、雁鸭类等鸟类。长度不小于5米,宽度不小于2米、高度不小于2.5米。木栅为栏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12毫米。6.2.2编花网类笼舍可用收容救护于小型兽类、鹦鹉类和其它鸟类。长度、宽度、高度均不得小于2米。网眼尺寸不大于20毫米。6.2.3围墙式笼舍可用于收容狗、梅花鹿、野猪等。长度不小于6米、宽度不小于4米、围墙实体部分高度不小于08米整体高度不小于2.5米。笼舍空间顶部宜设置防逃逸网。6.2.4饲养池用于收容救护蛙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兽类等。池壁高度不得小于0.8米,池内设置有水面和有陆地。饲养池面积不小于10平米。6.2.5房屋类笼舍泛指在室内具备收容救护功能上述功能的房屋。有关标准参照本项(1)-(4)款。6.3笼舍丰容标准6. 3.1笼舍丰容材料适宜选择植物类垫材、树枝、卵石等自然物。7. 3.2丰容格局笼舍丰容注重改变地面和空间格局,促进动物行走路线改变、空间栖息点位改变、隐蔽等行为。笼舍丰容注重动物安全。7 .安全7.1 外来人员管理非本单位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需进入的要安排专人陪同,按指定的路线和区域活动,避免出现动物伤人事件。7.2 安全防护在开展收容救护工作时,应做好人和动物的安全防护,防止对动物造成二次伤害。工作人员应穿着救护工作服和护具,有疫病传播风险时需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7.3 危险动物饲养危险动物饲养,必须两人进行操作,防止造成危险。操作完成后,要把笼舍门上锁后方可离开。工作人员进入笼舍工作时,须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未经允许饲养人员不得随意串岗,防止动物咬伤、啄伤。接到有毒蛇类建议转交动物园或其他机构饲养,救护过程中被毒蛇咬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7.4 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每天做好笼舍检查,检查有无破损、门窗是否关好、锁好等,确认无误后方可下班,发生破损及时修理。若发生动物逃逸须立即上报,做好应急处置,避免动物伤人和造成其他损失。8 .消毒8.1 1笼舍周边消毒各饲养笼舍及其周围道路以内区域、饲养室内区域、操作间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各饲养区域的消毒脚垫使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润。8.2 饲养器具消毒案板、刀具、饲喂器具等各类饲养工具使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XX冲洗或擦净。8.3 劳保用品消毒饲养用手套、工作服用25OnI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正常清洗。工作鞋底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或喷洒,作用时间60分钟o8 .4人员消毒饲喂、消毒结束后,用消毒洗手液、75%酒精或其他洗涤产品对手以及其他可能接触动物粪便、分泌物的皮肤裸露区域进行清洗,清洗时间应大于1分钟,再用XX冲洗。9 .档案管理9.1 基本要求市、区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收容救护单位应当建立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野外放归等档案,对收容救护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措施、状况等信息记录在案。档案资料应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保存。具备条件的应同时保存影像资料。9.2 收容救护档案收容救护档案内容应包括求助人(或单位)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收容救

    注意事项

    本文(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技术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