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办法(含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docx

    • 资源ID:1212092       资源大小:33.5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办法(含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docx

    XX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区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等法规和规范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预防接种单位是指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或任务。预防接种从业人员是指从事预防接种和服务工作的人员。第三条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二)具有经过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X设施、设备和冷X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见附表。第四条预防接种单位性质根据接种对象、服务形式和周期,可分为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单位、产科接种单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和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单位和产科接种单位是指凡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是指承担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和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人接种门诊是指为成人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第五条预防接种单位由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照条例和规范规定,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XX配置等情况指定。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拟从事预防接种的单位、人员、房屋布局、设施设备等情况进行验收和定期考核管理。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考核验收后,可以在指定区域内对规定的服务对象实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未通过考核验收的预防接种单位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和临时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应急接种指在传染病疫情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临时接种指在出现自然灾害、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等情况,按应急接种、补充免疫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方案,在适宜的地点和时间,设立的临时预防接种点,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服务。群体性预防接种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备案;全区范围群体性预防接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临时接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决定。第八条预防接种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单位种类和性质,承担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第九条预防接种单位从事第一类或第二类疫苗接种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和接种方法。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等信息。第十条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接种工作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种实施记录。预防接种卡(簿)、电子档案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相关信息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其他预防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产科接种单位在实施预防接种后,应及时为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并告知新生儿监护人一个月内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第十一条预防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索取的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接收疫苗相关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索要疫苗运输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和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疫苗销毁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第十二条预防接种单位要积极争取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分布和流向信息;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儿童主动搜索,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实行卡(簿)的分类管理。第十三条预防接种单位应在儿童入托、入学报名前审核儿童的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或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等资料,并出具审核报告;为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做好漏种儿童疫苗补种工作。第十四条预防接种单位承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调查和处理。第十五条预防接种单位的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变更后,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公示告知群众,并协调相关单位做好所有原始工作资料交接。第十六条预防接种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医师执业证书,并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岗前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在规定区域内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经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和未经考核的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从业人员不得超范围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调离、离职、退休后,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第十七条预防接种从业人员每年至少接受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培训24学时。第十八条本办法由XX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解释,自2018年5月15日施行,有限期至2023年5月14日。附表XX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项目序号内容标准基本条件1机构人员1、机构:具备有效的医疗执业许可证,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2、人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助理)护士证;经过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3、门诊设置: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合理规划指定,并至少1年审核一次。2基础设施1、面积要求:按服务人口计算,预防接种门诊专用面积合计26(2(V2万人口),2801/(2-5万人口),2100)2(5万人口),覆盖人口原则上不超过5万。2、构造要求:接种室地面需硬化,易于清洗、消毒;设在2层及以上的预防接种门诊的走廊、窗户等应有防护设备。3、布局要求:单独设立候种室、登记室(询问、预诊)、接种室(分区)、观察室,各室均有明显的标牌;预防接种门诊位置应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在门诊入口显著位置悬挂预防接种门诊标识;受种者有专门出入口,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入口、出口。4、采光要求:室内清洁明亮、空气流通。5、温度要求:接种门诊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寸。3设备设施1、冷链:预防接种门诊应至少配备IX(V2万人口)、2X(2-5万人口)、3X(5万人口)专用大冰箱,4个以上冷X包及相应数量的冰排;冷X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2、接种器材:应配备安全注射设备(毁形盒、封闭式容器)、污物桶和有生物安全标识回收袋,以及接种所需的器械,包括接种盘、注射器、酒精、棉签等。3、体检设备:包括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儿童血压计、止血带。4、消毒设施:预防接种门诊配有洗手池、X面消毒剂以及紫外线消毒设备。5、急救备品:氧气袋(瓶)、输液设备和肾上腺素、10%葡萄糖水、地塞米松,1张诊床。6、信息化设备:服务人口2万配备21X专用计算机,服务人口2-5万配备22X专用计算机,服务人口5万配备23X专用计算机;计算机应配备足够打印机;宽带接入;配备移动硬盘或U盘;每次录入后及时进行数据备份;每X电脑安装XX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预防接种客户X软件。门诊至少配备2个扫码枪。7、办公设备:有足够的办公桌椅和档案柜。8、宣教设备:有电视、DVD等。9、侯种留观设施:有充足的座椅。4员置人配1、岗位设置:预检分诊、登记、接种、微机录入。2、数量:按服务人口配备人员数量(1/3000-5000),根据服务对象多少增加相应岗位人员,预防接种门诊的专职工作人员至少4人。项目序号内容标准示制度公与废5公示告知1、第一类疫苗公示。2、第二类疫苗公示(包括疫苗价格、接种服务价格)。3、预防接种流程,接种后30分钟留观提示。4、家长须知,如疫苗接种前注意事项。5、接种服务时间和咨询电话6、最X年度0T4岁儿童统计表6制度制定1、预防接种单位职责。2、预防接种人员岗位职责。3、预防接种单位工作制度。4、安全接种管理制度。5、冷链设备与接种器材管理制度。6、疫苗使用管理制度。7、预防接种证使用管理制度。8、信息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制度。9、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接种管理7服务周期1、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每周23天)、周(每周12天)预防接种。2、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接种。3、提倡预防接种门诊在周末提供半天接种服务。8种备接准1、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2、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电子档案信息一致性,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9接种实施实行安全接种,避免发生差错、感染等事故。使用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安全注射,包括正确的皮肤消毒方式、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正确吸取疫苗方法、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接种后不回套针帽、将注射器投入防刺穿容器或注射针头截针器截断等。10接种完1、接种后及时记录并录入接种信息,告知留观30分钟,预约下次接种时间等。2、清理接种器材,规范处理剩余疫苗。3、清理核对预防接种通知单,预防接种卡或儿童电子档案信息,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下次预防接种前补发通知。苗冷及种材理疫、链接器管11冷链管理1、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冰箱进行人工温度监测,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2、冰柜或冰箱结霜厚度不超过4毫米,冰箱内不得存放与接种无关的物品。3、冰箱的上部和散热面要分别留有30cm、IOem以上的空间,保证一箱一插座电源。4、冷X包外观清洁,内部干燥,冰排及时清洁冷冻。5、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表,更新、报废均应登记。项目序号内容标准12井田理疫管1、疫苗计划:有年和月需求计划。2、疫苗贮存: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存放;第一、第二类疫苗分开存放,分品种、批号、效期分别码放;冰箱门内搁架不放置疫苗;每种疫苗库存量应小于辖区常规1个月用量。3、疫苗领发:采用一苗一批号一表记录,记录要齐全;做到帐苗相符;有疫苗运输记录表;索取疫苗的检验合格或者审批证明复印件等接收疫苗相关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13种材理接器管1、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按出入库规范管理。2、医用废弃物(含废弃疫苗)应焚烧或毁型、灭菌杀毒后,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回收处理,并做好登记,严禁重复使用。息案料理信档资管14、信管里卡证册息理1、本地儿童出生1个月内、临时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应及时建卡、建证、信息系统建卡,卡、册按出生年度、居住地分类存放。2、卡、册项目填写齐全、工整,无随意涂改;保存真实、完整的接种实施记录。3、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变更后,及时做好所有原始工作资料交接。4、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长期妥善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电子档案信息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其他预防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15似常应测疑异反监1、有专人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并有报告登记。2、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8小时报告并填写个案报告卡。3、严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小时报告并填写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16流动儿童1、每季度一次对辖区内6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主动搜索,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实行卡(簿)的分类管理。2、定期开展建卡、建证、电子档案信息筛查,给予漏种儿童疫苗补种工作。17本料基资1、收集上级文件、方案。2、本级工作计划、总结、宣传、培训等资料。3、收集完整的人口和辖区预防接种的人员资料。4、收集工作中各项管理记录和统计报表,每月按时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接种率报表。5、分类装订成册、做好保存。作标工指18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达90%以上。19建卡/证率满1月儿童建卡、证率达100%o21息整L信完率XX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客户X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完整率达到95%0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办法(含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