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定期扰动试验方案设计.doc

    • 资源ID:1143896       资源大小:262.59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定期扰动试验方案设计.doc

    .1 / 68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定期定期扰动试验方案扰动试验方案目 录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内扰试验方案 1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3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内扰试验方案 5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7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10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13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16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19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22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25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28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31A 侧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34A 侧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37B 侧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 40B 侧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43炉膛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46送风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49一次风母管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52A 磨煤机入口风量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55A 磨煤机出口温度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58B 磨煤机入口风量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61B 磨煤机出口温度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64.2 / 68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扰动7MW/MIN 试验方案 67协调控制系统负荷扰动试验方案 72除氧器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75凝汽器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77汽机轴封压力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79高加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81低加水位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 83附录记录表格样式 84.1 / 68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内扰试验方案单冲量内扰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给水旁路调整门内扰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低负荷0%25%ECR 时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给水泵出口旁路调节门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旁路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 30MW; b) 给水泵出口旁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及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试验步骤 a) 投入给水旁路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调整到-30-40mm,并稳定 51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给水旁路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给水旁路门开度 15%后重新将给水旁路门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给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2 / 686质量指标 a) 在 25%负荷以下单冲量方式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80mm; b) 锅炉稳定运行时,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当给水流量扰动时,给水流量的恢复时间应小于 30s。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与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e)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f)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3 / 68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单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单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给水调整门水位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低负荷0%25%ECR 时单冲量水位调节系统给水泵出口旁路调节门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旁路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 30MW; b) 给水泵出口旁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及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给水旁路门投入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调整到-30mm,并等待汽包水位稳定 51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快速提高 40mm。 d)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510 分钟。 e)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f)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快速降低 40mm。 g)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510 分钟。 h)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4 / 686质量指标 a) 在 25%负荷以下单冲量方式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动态偏差为80mm; b) 锅炉稳定运行时,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 c) 定值扰动:当水位定值改变 40mm 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0.8、稳定时间水位恢复到给定值上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时间为:小于 2min。水位应在 2min 内稳定在新的给定值。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与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e)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f)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 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内扰试验方案电泵三冲量内扰试验方案.5 / 681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给水流量内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低负荷25%80%ECR 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动给水泵转速调节在内扰作用下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给水流量,主汽流量,给水泵勺管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 80MW; b) 电泵运行,主给水管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及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试验步骤 a) 投入给水泵勺管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调整到-30mm,并等待测量值稳定 51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电泵勺管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给水流量 350 t/h 后重新将电泵勺管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给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给水流量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在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应基本相等;.6 / 68 b) 锅炉稳定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c) 锅炉稳定运行时,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 d) 内扰:当给水流量扰动时,给水流量的恢复时间应小于 30s;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e)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f)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电泵三冲量定值扰动试验方案.7 / 681试验项目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泵三冲量水位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中负荷25%80%ECR 时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电动给水泵转速调节在定值扰动作用下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选择后的汽包水位,汽包水位设定值,给水流量,主汽流量,给水泵勺管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 80MW。 b) 电泵运行,主给水管路为正常运行状态。 c) 汽包电接点水位信号运行正常,指示准确。 d) 汽包水位相关保护装置投入运行。 e)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 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控制及保护系统随对应给水泵投入运行。5试验步骤 a) 投入电泵勺管自动。 b)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调整到-30mm,并等待汽包水位稳定 51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快速提高 40mm。 d)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510 分钟。 e)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f) 运行人员将汽包水位设定值快速降低 40mm。 g) 等待汽包水位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510 分钟。 h) 热控人员记录水位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8 / 68 a) 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给水流量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在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应基本相等; b) 锅炉稳定运行时,汽包水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 c) 锅炉稳定运行时,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不应频繁动作; d) 内扰:当给水流量扰动时,给水流量的恢复时间应小于 30s; e) 定值扰动:当水位定值改变 40mm 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0.8、稳定时间水位恢复到给定值上的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时间为:小于 2min。水位应在 2min 内稳定在新的给定值。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e) 建议在扰动试验时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视。 f) 在扰动试验过程中,请运行人员密切注意与汽包水位相关的系统如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等的状态。 g)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给水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给水压力低于允许最低压力; 锅炉负荷稳定工况下,汽包水位超过报警值;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h)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9 / 68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 侧一级过热汽温,A 侧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 侧一级减温器后汽温,A 侧一级减温调节门指令及开度。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 70%ECR-100%ECR 范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投入 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 A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和测量值稳定在正常值的高限,并维持 1020分钟。 c) 运行人员将 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 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10 / 68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11 / 68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A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 侧一级过热汽温,A 侧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 侧一级减温器后汽温,A 侧一级减温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 70%100%ECR 范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 A 侧一级汽温稳定在正常值,并保持 1020 分钟。 b) 运行人员将 A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 4。 c) 等待 A 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 A 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 A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 4。 f) 等待 A 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 A 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12 / 68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13 / 68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B 侧一级过热汽温,B 侧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B 侧一级减温器后汽温,B 侧一级减温调节门指令及开度。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 70%ECR-100%ECR 范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投入 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 B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和测量值稳定在正常值的高限,并维持 1020分钟。.14 / 68 c) 运行人员将 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 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15 / 68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B 侧一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B 侧一级过热汽温,B 侧一级过热汽温设定值,B 侧一级减温器后汽温,B 侧一级减温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 70%100%ECR 范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16 / 685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 B 侧一级汽温稳定在正常值,并保持 1020 分钟。 b) 运行人员将 B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 4。 c) 等待 B 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 B 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 B 侧一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 4。 f) 等待 B 侧一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 B 侧一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17 / 68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 侧二级过热汽温,A 侧二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 侧二级减温器后汽温,A 侧二级减温调节门指令及开度。4试验条件.18 / 68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 70%ECR-100%ECR 范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投入 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 A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设定为 542,并等待 A 侧二级出口汽温稳定102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 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 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19 / 68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A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A 侧二级过热汽温,A 侧二级过热汽温设定值,A 侧二级减.20 / 68温器后汽温,A 侧二级减温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 70%100%ECR 范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 A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设为 538,并稳定 A 侧二级出口汽温稳定1020 分钟。 b) 运行人员将 A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 4。 c) 等待 A 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 A 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 A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 4。 f) 等待 A 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 A 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21 / 68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内扰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减温水流量内扰试验。2试验目的.22 / 68检验 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B 侧二级过热汽温,B 侧二级过热汽温设定值,B 侧二级减温器后汽温,B 侧二级减温调节门指令及开度。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在 70%ECR-100%ECR 范围内,且负荷稳定;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投入 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自动。 b) 运行人员将 B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设定为 542,并等待 B 侧二级出口汽温稳定1020 分钟。 c) 运行人员将 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并迅速增加减温水流量10%额定值后重新将 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投入自动。 d) 热控专业试验人员同时计算减温水流量恢复到扰动前的值的时间,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23 / 68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试验正式开始前将试验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 b) 试验前由生产经营部生技分部组织参加试验人员详细讨论试验方案; c) 试验过程中参加试验人员听从当值值长的统一指挥; d) 建议在试验过程中增加一名运行人员,一人操作,一人监视。 e) 试验过程中如遇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应立即终止试验。 f) 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调节系统切至手动: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汽温超出报警值; 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开,而汽温仍继续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已全关,而汽温仍继续下降; 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减温水流量大幅度波动,汽温出现周期性不衰减波动; 减温水调节门内漏流量大于其最大流量的 15%; 锅炉运行不正常,过热汽温低于额定值。 g) 试验后水位调节系统参数与状态恢复原运行方式。8试验分工 a) 指挥:当值值长; b) 操作:当值运行人员; c) 记录曲线设定:维修部热控分部; d) 参数记录:热控专业试验人员; e) 配合:维修部热控分部负责; f) 主持及资料汇总:热控专业。9时间安排200 年 月 日 时 月 日 时。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定值扰动试验方案1试验项目.24 / 68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汽温设定值扰动试验。2试验目的检验 B 侧二级过热汽温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3试验仪器及数据记录 a) 试验设备:工程师站 1 台,操作员站 1 台。 b) 记录参数:机组负荷,B 侧二级过热汽温,B 侧二级过热汽温设定值,B 侧二级减温器后汽温,B 侧二级减温调节门开度及指令。4试验条件 a) 锅炉运行正常,机组负荷在 70%100%ECR 范围内; b) 主蒸汽各级温度、再热汽温度指示准确; c) 减温水调节门有足够的调节裕量; d) M/A 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5试验步骤 a) 运行人员将 B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设为 538,并 B 侧二级出口汽温稳定 1020分钟。 b) 运行人员将 B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降低 4。 c) 等待 B 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d) 热控人员记录 B 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 e) 运行人员将 B 侧二级汽温设定值快速增加 4。 f) 等待 B 侧二级汽温过渡到稳定值,并稳定 1020 分钟。 g) 热控人员记录 B 侧二级汽温最大动态偏差、过渡时间等参数,并打印记录曲线。6质量指标 a) 锅炉稳定运行时,过热蒸汽温度允许偏差为:4。 b) 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c) 内扰:减温水扰动 10时,过热汽温从投入自动开始到扰动消除时的过渡过程.25 / 68时间应不大于 2min; d) 定值扰动:过热汽温给定值改变4时,控制系统衰减率 =0.751、稳定时间为:小于 12min。 e)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1%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4; f)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速率小于或等于 3%ECR/min 时,过热汽温最大偏差不应超过8;7安全措施 a

    注意事项

    本文(热工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定期扰动试验方案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